你真的读懂园林了吗

今天的园林,是旅游景点的打卡,夹杂着几分对古人雅致生活的追寻与渴慕;

500年前明朝的园林,是园主划着小船摘下一朵白莲、几株莲蓬,为即将开始的素秋雅集添一分清香;

1000多年前唐宋的园林,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是苏轼借景抒意的“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2000多年前秦汉的园林,是阿房宫内“一池三山”的仙境缔造,是帝王对“长生不老”永无止尽的追求;

你看,只要有了剩余价值的产生,人类就开始追寻生存功能之外的需求,无论是提供更舒适的栖息之所,是兼具游憩和品赏的审美功能,还是慰籍灵魂、求仙问道的生命探索,都是超越实用之外的追求。

这是人类发展中演化出的独特性,也是园林诞生的底层逻辑。

1

3000多年前的园林,是囿和台的结合,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囿”这个字很有意思,《说文》中解释为“从囗(wéi)有声”。“囗”即“围”,指围墙、围栅;“有”意为“以手持肉”。“囗”与“有”联合起来,代表的就是皇家狩猎场,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和贵族狩猎、游玩,以及祭祀。

“台”则是土堆筑成的高台,用来观天象、通神明。

所以囿和台的结合就成为了园林最早期的形式,像殷纣王所建的“沙丘苑台”、“鹿台”以及周文王所建的“灵囿”、“灵台”、“灵沼”等就属于这类田猎型的自然山水园林。

到了秦汉时期,帝王不再满足于一统天下,而是要长生不老。海外寻仙不成,就在自己的宫苑内搭建“一池三山”。

所谓一池就是太液池,象征东海;三山则代表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秦始皇的阿房宫、汉高祖刘邦的建章宫都是这类仙苑式皇家园林的典范。

阿房宫早已无迹可寻,如今的我们或许还能在颐和园、西湖或拙政园中看到“一池三山”的营造法式,叹一句“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释道三教融合,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并行发展的局面。

名士寄情山水、玄谈玩世,是当时魏晋哲学的鲜明特征。受文士的影响,私家园林中的布景、题名已开始呈现诗画意境,隐逸式的自然山水园林真正开始起步。

北魏张伦府苑,南齐文惠太子的玄圃、司马炎的“灵芝园”等就是这一时期代表性的园林。

唐宋时期,园林进入全盛时代。隋炀帝甚至“征发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以及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一时间古都洛阳成了以园林著称的京都,穷极豪华。

这时期的造园手法也从写实的模仿自然到写意的“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园林的精妙尽在诗、词、画中。

两宋到清末,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真正成熟期。皇家园林以“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声名海外,士流园林则全面文人化,像“沧浪亭”、“拙政园”、“寄畅园”等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园林。

明末还产生了园林艺术创作的理论书籍《园冶》,计成总结的这套造园、赏园的体系,至今仍具有指导性地位。


时间齿轮继续往后拨动几百年,今天的我们即使没有园主的邀请,也能凭一张门票任意出入园林。

这是幸福,也是遗憾,当园林成了旅游景点,我们该如何找寻每一座园林中独特的园韵。

2

中国园林的演变当然不是寥寥数笔就能讲清楚的,但我们从大致的脉络梳理中能捕捉到的是,无论哪个朝代,无论是上至统治阶级、还是下至老百姓,园林始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这当中包含着一种整体的居住观念,人、园林与天地自然,三者密不可分,而将这三者紧密连接的,就是“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

“天地交而万物通”,中国的生命哲学讲究的就是个体的生命之气与天地之气相交通。万物生灵与整个宇宙之间都是永恒流动、互相关联、周而复始又生生不息的。

而园林,恰好能通过建立一个独立有限的空间去洞见一个无限宏大的宇宙。

园林往往寄托着园主的性情和人格。所谓“寓情于园”、“托物言志”,说的就是园林安顿人心、抚慰生命的功能。

所以,才有了人格化的”梅兰竹菊“四君子,才有了”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

一座园林若是没有了性情、思想之寄,就相当于一个人空有躯体而没有灵魂。所以园中的一花一木、一砖一瓦皆是为人心而设,远不是单纯的造景艺术。

一座亭,有顶有柱,其余皆空。空则灵气往来,风烟浩荡,才有了苏轼那句”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天地得景全“,亭于空处,游心太玄;

一扇窗,就是园子的一双眼。处处邻虚,方可将远处若有若无的山色延借入园,方可将院墙之隔的两处园景互为沟通,窗于通透处,了观寰宇奥秘;

一拳石,立了山脉;一勺水,生了水源。山水相依,阴阳相融,天地间从此有了元气生发之处。山水于动静虚实处,吐纳万千变幻;

一曲廊,白云流水如闲步,三五步行遍天下;

一云墙,蜿蜒无尽似长龙,六七米隐入沧海;

一圆洞,移步换“月”,体会当下圆满;

一径苔,止息世俗,回返初心;

而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则更是让园林在四时变幻的轮转中妙趣横生。

3

读懂一座园林,不只为了解园子背后的风风雨雨和人文故事,也不止为了愉悦性情、解臆骋怀,而是要在当下的方寸空间中,体会天地间的真趣,探索个人的生命精神。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那些旧园之主今何在呢?随着岁月与历史的远去,人世荒忽,主人频易。但真正的主人就如东坡先生曾说的“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当下意义世界,是瞬间生成的生命境界,你来了,便是主人,与周遭的一切共同构建起一个生生不息、往复循环的世界。

当你真的学会读懂园林,即使你走出了园林,回到家中,书桌上的一块顽石就是江山无限,菜园中的一缸雨水就是汪洋万顷。

园林,早已被你带回了家,融入了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阿房宫   园林   帝王   皇家   山水   主人   时期   自然   生命   天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