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零售新业态激发消费新潜力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7%,消费市场保持恢复态势,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新型消费稳中向好,餐饮等接触型服务消费持续恢复。在多地疫情散发的背景下,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消费市场保持恢复态势,一方面得益于促进消费系列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另一方面也在于,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零售新业态不断涌现。这些零售新业态,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便利,也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

零售新业态之所以起到激发和释放消费潜力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零售新业态加速了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近日,商务部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报告指出,零售新业态不断发展,线上便捷性和个性化推荐优势逐步放大,线下渠道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线上线下渠道趋向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即时零售、无接触消费和直播带货等新消费场景加快布局并保持发展势头。

不妨以即时零售为例。所谓即时零售,是指商超、便利店等线下实体店,依托网络和数字平台,就近为消费者实现1小时乃至30分钟内快速送达的零售模式。对于实体门店而言,通过即时零售可以扩大服务半径,增强消费黏性;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即时配送也可以减少等待时间,消费时效性和确定性需求能得到更好满足,从而提升了消费体验。可以说,零售新业态有效促进了供需匹配。也正因此,零售新业态日益受到实体门店和消费者的双重青睐。

一根网线,一头连着实体门店,一头连着消费者的生活。保住市场主体,才能提供更好的供给,也才能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今年以来,受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餐饮、零售等线下接触型消费行业受到冲击,不少中小微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困难。对线下门店进行数字化改造,既能对冲疫情影响,也能提升经营效率,从而能更好保住市场主体。在北京通州,一位杂货店店主就借助美团等即时零售平台,不但减轻了疫情的影响,还实现了月销百万的“逆袭”。可以说,发展零售新业态,既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方面,也是保住市场主体的有效举措。

零售新业态的发展,离不开相关部门的有力扶持,也离不开企业不断的探索创新。2021年8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的《商贸物流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就提出,“推广共同配送、集中配送、统一配送、分时配送、夜间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模式,完善前置仓配送、门店配送、即时配送、网订店取、自助提货等末端配送模式。”今天,从生鲜蔬菜到面包饮料,从电子产品到日化美妆,越来越多商品通过集约化配送模式,更快送达消费者手中。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持续发展,也为企业创新服务和经营带来了更多可能。瞄准消费者需求,在经营和服务特色方面多下功夫,进一步提升配送效率,才能推动零售新业态更好发展

中国有着广阔的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也将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新业态、新模式应势而生,并在促进消费、助力实体经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潜力   商务部   集约化   疫情   实体   市场主体   消费者   模式   数字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