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房企破局路远,碧桂园未来毛利率或降至个位数?


来源| 极目IPO 作者 | 昱辰

今年2月,碧桂园、龙湖集团、美的置业被监管机构选定为示范房企,成为2022年首批成功发行中期票据的民营房企,也是当下少数融资渠道保持畅通的民营房企。

借着2022年中报,我们从销售、利润、投资、债务、融资五个维度对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进行了对比,探究一下哪家公司业绩表现最好、哪家公司现金流最让人放心。

1.碧桂园以量换价,美的置业不甩货

上半年,地产行业仍处于寒冬之中,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 6.8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2.2%;商品房销售额6.61万亿,同比下降28.9%。

市场信心不足、叠加疫情影响,市场整体的供求和成交均无明显改善,规模房企上半年整体目标完成情况不及预期。上半年,仅碧桂园、万科、保利三家房企合同销售额突破2000亿。

2022年上半年,碧桂园权益销售金额1851亿,同比下降38.9%,权益销售面积23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销售均价0.79万/平方米,同比下滑10.2%;

龙湖集团合同销售额858.1亿,同比下降39.8%;合同销售面积518.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7.2%,销售均价1.65万/平方米,同比下滑4.6%;

美的置业合同销售额400.3亿,同比下滑51.5%,合同销售面积327.2万平方米,同比下滑52.3%;销售均价1.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

美的置业是三家中销售均价唯一上涨的公司,在中期业绩会上,美的置业管理层表示,“宁可跑得慢一点,也不会出现大规模甩货行为。”但相对而言,美的置业总规模下滑的程度也是最大的;碧桂园和龙湖的销售均价下滑,相比较而言,碧桂园的“以量换价”颇有“甩货”之意。

2.龙湖收入利润双增长,碧桂园净利润下滑96%

上半年经营业绩方面,碧桂园令人大跌眼镜,龙湖依然是一副“优等生”的模样。

上半年,碧桂园收入1623.6亿,同比下滑30.9%,毛利率10.6%,同比减少9.1百分点,归母净利润6.1亿,同比下滑95.7%;

龙湖收入948.0亿,同比增长56.4%,毛利率21.3%,同比减少6.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74.8亿,与上年同期的74.2亿基本持平;

美的置业收入316.6亿,同比下降4.2%,毛利率17.9%,同比减少2.8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16.6亿,同比下降26.5%。

这三家民营房企中,上半年经营业绩下滑幅度最大的无疑是碧桂园,归母净利润几乎只有去年同期的零头。

在碧桂园的业绩会上,CFO伍碧君对此解释称,报告期内结算的项目多为2017年到2019年拿的高价地,另外,碧桂园也处置了一部分沉淀资产,导致利润率有所下滑。

接着,伍碧君进一步表示,不确定数据目前是否已经到底,“如果行业出清还未结束亦或销售端尚未稳定,利润可能还会有一定的承压。”

根据碧桂园上半年“以量换价”促销售的表现来看,未来的收入、毛利率、净利润大概率还会继续承压。对碧桂园来说,现在远不是拐点。

上半年,龙湖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毛利率下滑,是三家公司中业绩表现较好的一家。结合上半年的销售情况,龙湖的毛利率可能还会承压,但经营性业务或许帮龙湖平滑业绩曲线。

美的置业毛利率下滑幅度最小,但未来结算2022年上半年的销售项目时,收入方面的下滑幅度需要警惕。

3.龙湖拿地最多,美的置业换仓升级

如今的销售和业绩表现,都是过去投资布局“结的果”。从投资端的也可以看出三家公司在经营层面的差异。

龙湖是三家公司中上半年拿地最多的房企,在北京、 杭州、重庆、成都、合肥等地拿了17个项目,总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权益地价131亿,平均权益收购成本为9831元/平方米。

截至2022年6月末,龙湖土地储备6767万平方米,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土储平均成本为5206元/平方米,是当期销售均价的31.4%。

按当前的售价来看,龙湖的拿地成本让公司仍有一定的利润空间。

美的置业在上半年继续执行换仓策略,退出弱三、四线等低量级城市,回归长三角、大湾区及一二线强三线城市。上半年,美的置业通过公开市场新增1宗地块,收购8个项目,总货值63亿元。截至6月末,美的置业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为4294万平方米。

销售额最高的碧桂园,反而是拿地最少的房企。2022年上半年,碧桂园在佛山、张家口、兰州等地新增9个项目,权益地价约61亿元,建筑面积98.21万平方米。

2022年6月末,碧桂园权益可售资源共计约12161亿元,加上2917亿元的潜在权益可售资源,权益可售资源合计15078亿元。其中,37%位于一二线城市,63%位于三四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占比过高,一直都是市场对碧桂园不放心的主要原因。然而,业绩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表示,“上半年销售中,公司于三四线城市价格下跌幅度明显低于一二线城市,公司上半年在三四线的销售占比也提升一个百分点至69%。”

从莫斌的态度可以看出,碧桂园仍不愿意否认大量布局三四线城市导致业绩下滑的事实。

美的置业和碧桂园的策略是很难说孰对孰错,或许都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日后的业绩会给出答案。

4.龙湖继续保持绿档水平,碧桂园美的置业仍未达标

短期偿债压力是否过大,现金流是否宽裕,是外界关注的重点。

以“三道红线”作为参照,龙湖的财务比较规范,2022年6月末,龙湖净负债率降至55%,剔除预收款后资产负债率为 68%,现金短债比达4.07倍,剔除预售监管资金及受限资金后现金短债比为3.09倍,保持“三道红线”绿档水平。

碧桂园和美的置业均是现金短债比和净负债率达标,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未能满足“三道红线”要求。

2022年6月末,碧桂园现金短债比由2021年末的2.14倍降至2.03倍,净负债率较上年末增加2.7个百分点至48.1%,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3.9%,较上年末下降1.9个百分点。

2022年6月末,美的置业现金短债比为2.27倍,剔除受限制现金的现金短债比提升至1.73倍,净负债率降至44.9%,扣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降至70.3%。

这两家公司的区别是,美的置业三项指标均有所优化,而碧桂园仅资产负债率一项优化,其他两项变差。

对于何时能达到“绿档”房企的标准,美的置业表示计划在2022年内实现“三道红线”全部转绿档,碧桂园则计划在2023年中期前自然进入绿档。

从现金短债比来看,三家公司在短期内基本都没有债务偿付压力。长短期债务比方面,龙湖为8.87倍,碧桂园为3.03倍,美的置业为2.95,龙湖的债务结构是三家中最好的。

5.融资成本均有优化,龙湖“破4”创新底

美的置业CFO林戈认为,“信用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持之以恒地打造,越是碰到行业大调整的时刻,现金流的管理会越发重要。”

当下,房企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促销售抓回款以降低杠杆,还需要外部的支持,比如公开渠道的融资。

目前,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仍是少数获得融资支持的民营房企。今年2月,这三家公司被监管机构选定为示范房企,成为2022年首批成功发行中期票据的民营房企。

2022年6月末,碧桂园融资成本5.31%,较上年同期下降8个基点;龙湖融资成本3.99%,较2021年6月末下降22个基点;美的置业融资成本为4.60%,下降32个基点。

融资成本方面,龙湖的融资成本最低,碧桂园最高。尽管美的置业不是美的集团的关联公司,但何享健家族的信用背书,让美的置业在规模劣势下,获得了比碧桂园更低的融资成本。

从碧桂园、龙湖、美的置业半年报来看,3家民营房企中,龙湖是相对稳健的,现金流宽裕、债务结构良好,且在适度降价换取规模的情况下,日后仍能保留一定的利润空间。

美的置业不走“以量换价”的路线,毛利率会有一定保证,但未来收入可能承压,有何享健家族的支持,美的置业的信用和现金流基本是不用担心的。

碧桂园的规模仍是行业第一,却是三家公司中业绩降幅最大的,而碧桂园采取继续降价促销售的策略,未来的毛利率可能会降至个位数水平,让利润进一步承压。碧桂园年内基本没有债务压力,但倘若明年地产行业继续低迷,碧桂园在偿债方面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毛利率   个位数   月末   百分点   净利润   上半年   融资   现金   业绩   成本   未来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