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上的有点“冷”,是该被允许的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讨人喜欢,快乐、健康地成长。可是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一些孩子他们看起来比较安静内敛,喜欢自己玩,行为大不同于许多其他小孩子。当他们与人接触交流时总是憋不出几句话,甚至在爱玩的年纪也逃避集体活动,在房间里能自己待很久,这时的我们又怎能不担忧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小浅在很小的时候似乎就与大多数小孩子不一样。

爸爸: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孤僻,该怎么办?

妈妈:不丁点的娃娃,怎么不像其他小孩子喜欢活蹦乱跳?

老师:这孩子太沉闷了,建议带去看一下心理医生吧。

同学:她不爱说话,下课也总是坐在凳子上,我们不跟她玩。

……

在父母眼里,小浅孤僻得让人担心,在老师眼里,她是个沉闷的呆子,在同学眼里,她是个不讨喜的伙伴。


只有外婆像是她封闭小世界里的一扇小窗户。当她坐在窗台前一笔一划写着在学校学会的汉字时,外婆给她煮了一碗热腾腾夹着鸡蛋的面端到书桌上,对她说:“小丫头,饿了吧,丫头呀,你写的这些字,怎么好像在纸张上蹦蹦跳跳呢?”

她瞪大眼睛看着这些她写的字,很疑惑地问外婆:“我为什么没有看到它们在动?”

外婆说:“外婆看到了呀,有些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需要做个有心人。

小浅:有心人是怎么样的人?”

外婆:“等你长大了就懂了,就像外婆觉得你是个很棒的小朋友一样。”


在生活中,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泼可爱,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小孩才是快乐健康的。因为我们都认为孩子本应该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在吵吵闹闹中长大的。当一个孩子表现出安静,对外界变化无动于衷时,由于担心,家长们会迫切地希望改变孩子,让他能开朗活跃起来。


马克思说:为了孩子,我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


对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我们更多地是需要做个有心人,发现孩子独特性格里蕴藏的“美”。有多少父母是按着既有的“标准”去教育孩子,生拉硬扯地把孩子套在了我们认为是好的、正确的标准里。


有一部纪录片《00后》,讲述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在幼儿园喜欢自己玩,自己完成事情,也不爱跟其他小伙伴说话。老师担心她会孤单,希望能通过鼓励,让小女孩能参加游戏,跟其他小孩子融洽在一起。小女孩却地说:“我就喜欢一个人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老师听了后很惊讶,一个三岁的小孩竟然能说出这些话,出于担心,老师找到了小女孩的母亲谈话,希望可以改善小女孩的不合群。没想到小女孩的妈妈说:“我觉得挺正常的呀。”看到这,想必不少人会觉得这个妈妈太不负责任了,以后孩子长大了融入不了社会怎么办呢?但是随着小女孩长大之后,不仅没有问题,反而社交面越来越广,热心公益,还交到了不少好朋友。



这让我想到了我的闺蜜,她生性喜欢独来独往,与其让她参加热闹的集体活动,她更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看看书打发时间。我闺蜜有个姐姐,在贸易公司上班,工作待遇还挺不错的,我闺蜜的父母希望她在大学里挑个与贸易相关的专业,到时候出来能像她姐姐一样,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同时也能提高一下我闺蜜的交际能力。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年纪,我闺蜜对自己并不了解,选择了父母的建议。


读完大学出来后,我闺蜜找到了一家贸易公司上班,但她却在工作中因为要经常与客户面谈,与不同面孔的人开展一次次的交谈感到心力交瘁。她经常想逃避与客户的对接,每天上班前一想到在这一天的工作中又要做好什么准备工作去跟客户洽谈她就感觉到痛苦,她真的想一头扎进被窝里不闻不问不听。在经历了一年的适应中,她觉得她自己越来越疲惫、焦虑。她曾跟我说:“我努力让自己改变,以求能适应它,可我就好像是一把不匹配的钥匙,一点点把自己打磨成合适它的模样去开这一把锁。”


又过了一年后,突然有一天,她跟我说:“我决定辞职了,虽然它是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很遗憾,它同时也在消耗我。”


我听后很诧异,本来以为她只是一开始需要磨合,在坚持中她能够适应并且接受这份还不错的工作的。


我问:“已经两年过去了,在这份工作上你有了相关的经验,积累下来也不容易,真的要放弃,不考虑考虑吗?”


她却平静地说:“这两年下来有了一定的积蓄,够我休息一段短暂的时间去探寻自己了。”


我问:“探寻自己?”


她说:“从小我在大家眼里,我就是一个安静的女生,喜欢自己呆着,爸妈希望我跟姐姐一样外向开朗,机灵讨喜,快乐健康地生活。我问了我姐姐她工作快乐吗?她说她乐此不彼,因为在工作中她找到了她的价值和方向。所以,我想可能是我哪里走错了吧,也许钥匙和锁都没有问题,它们都会有合适的配对吧。”


我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那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她微笑着说:“去跟我喜欢的事物和环境待在一起,做服装设计师是我的梦想。”


那一刻,我看到她眼里的暗伤少了,多了一丝光。我脑海里想起了与她同窗四年,她经常在图书馆研究服装设计书籍的背影,窗外的余晖透过玻璃落在她的设计草稿本上。


如果这把钥匙与这把锁是不配对的,再继续打磨这把钥匙,改变了原来的样子,到最后也不一定能配对这把锁。我闺蜜是不想在不合适的选择里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吧。



回到纪录片《00后》里的小女孩,长大后的她说:“交朋友是接触世界的信息,独处是整理世界的信息。独处可以让我把我看到的、学到的升华、沉淀,让我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可以看到,纪录片中的小女孩对自己内心追求的东西是非常坚定的,而她这份强大的内心力量,也少不了来自她父母对她性格的尊重和理解,允许她跟大多数小孩不一样,不会盲目想要改变她,而是因材施教。


当我们发现孩子没有按我们所期望的一样成长时该怎么办?


请稳住我们因担心而乱投医的心情,先采取多了解孩子的措施,找到孩子的问题,积极引导孩子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思考孩子性格上的“冷”是不是就非得采取一切手段去驱逐。


请努力成为那个有心人,给孩子一份尊重和理解,“冷”不是他的错,如果不加分析的试图改变它却有可能酿造一场悲剧。我们应该做的是:为孩子的真实样子规划出一条合适他的道路,让他在前进的过程中更快乐,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孩子   有心人   外婆   小女孩   眼里   性格   担心   父母   老师   喜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