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浦口,矛盾而又充满希望

从浦口码头到新马路这一段儿老城,是整个浦口的精神家园。

有别于甚嚣尘上的“大型睡城”的刻板调侃,这里把高楼、地铁、新式小区的加速度隔绝在外,每一处矮房子旧砖瓦电线杆,都流露出经典的生活感



遮天蔽日的梧桐树下,有缓缓驶过的铁皮火车,有民国情调的街道建筑,还有人气旺盛的经典美食



唯有漫步走过此处,才能窥见老浦口的历史情怀与人味儿

也唯有目睹了裸露的铁轨和围起来的废墟,才能懂得老浦口在城市洪流中的希望与阵痛





在浦口公园和浦口火车站之间,横亘着一道错综交杂的铁轨


从这里驶过的铁皮火车,大都异常缓慢。被铁轨穿过的狭窄路口,运气不佳时居然要40分钟才能通过。



这便是津浦铁路,老浦口的前世与今生,都和它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遥远的1908年,浦口火车站和浦口码头一起,首次用蒸汽纵贯了长江南北。浦口也开启了作为商贸中转中心的短暂辉煌。

112年间,浦口火车站栉风沐雨,见证了太多的故事。


钱钟书先生在这里遗失了三箱古籍,朱自清先生目睹了父亲去买橘子时笨拙的背影,孙中山先生的灵枢从这里魂归南京,刘伯承将军步出车站来到码头,遥望风雨飘摇的对岸。

时至今日,历史的陈迹成了珍贵的文物,浦口火车站已然不能随意进出。



倒是外头一圈候车连廊,是天然的阴凉舞池。下午还不到4点,这儿就已经聚集了准备开舞的大妈。


火车站外,老浦口人的生活也与“铁路”难分难舍,新马路、大马路一带一直是铁道职工的家属区。


“铁道”的痕迹在此处比比皆是——小区叫“浦铁一村”,诊所叫“浦铁诊所”,饭馆叫“铁路大食堂”,旅店叫“铁道招待所”……


而在浦中路一带,铁路幼儿园、铁路小学、两浦铁路中学、铁道职院一字排开,包揽了铁道子弟们的升学道路。


后来,高铁时代来了,津浦铁路完成历史使命了。老浦口的繁华飞速褪色,终究成了被围起来的断瓦残垣。



大马路围起来4年多了。


过往繁华的这里,在被围起来之前就画好了宏伟的蓝图——“民国风火车站主题步行街”,仿佛再造一个民国版的老门东



2020年初夏,这里似乎仍休止在2016。背街一面的断墙里已经长出了新树,临街的一面树影婆娑,仍是寂寥无人。


“南京江北新区”的logo出现在每一处围挡上,犹如一个万象更新的承诺。


从大马路出来,过了新翻修的浦口公园,便到新马路和浦铁一村的地界了。


高大的梧桐树荫下,街两边的墙面是星星点点的斑驳。路边随便一家不起眼的小吃、五金或汽修店,都能拥有30年的历史。



步入浦铁一村的居民区,也是旧瓦房与老楼混杂交织,与高层的商品房绝缘。

站在为数不多的居民楼楼顶阳台,向四面远处望去,视野里的高度总是层层递加——换句话说,这里就是城市最低洼的地点。


在洼地坚守的铁道职工们,如今也已步入晚年。初夏的午后,他们仍遵循着老旧的习惯,聚在树荫里摇着蒲扇乘凉



有的老人不凑几局牌实在消磨不了悠长的时光,简单的掼蛋也能打得虎虎生风。

有的老人换上当年在舞厅里穿的舞鞋裙子,重温当年学的国标和恰恰。


浦口图书馆外的这位爷爷最是清流,捧着一本《青春之歌》看得入迷,完全没注意到扛着长枪短炮的菌菌。


走出新马路,也就走出了老浦口,眼前便是开阔的澳林广场。回头看看这逼仄的路口,只觉得恍若隔世。

在这个路口之后,封存了数段经典的时光,有的被围墙挡起,有的沉落在树荫当中,有的已化为废墟……暮气沉沉中,总有一丝遗憾与颓废。


但既然到处都已经盖上了“江北新区”的戳,希望总是大大的有啊。



老浦口的美食店不多,来来去去浮浮沉沉之间,深入人心的只余“四巨头”——老川浦大酒店、姐妹面馆、大喜馄饨和英俊童子鸡。




新马路上的姐妹面馆,每天中午生意都很好,从店里一直坐到店外。一对豪爽的老姐妹,一起开店已经37年,和顾客们早已混了脸熟。



它家的面条,小煮老卤全能,正在犹豫点啥,老板娘直接说:“下一碗儿三鲜面就是赖!”那就三鲜面吧!


面一端上来,立刻被铺满碗口的料吸引,皮肚、肉丝、猪肝和香肠肉香拉满,一边还有一只圆润细嫩的水煮蛋,每样都煮地火候刚好。



如此标致的一碗小煮面,能挑出什么错处来?加上辣油开吸,纵使大热天也有食欲


另一边的大喜馄饨英俊童子鸡紧紧靠在一块儿,吃馄饨时很难不被隔壁的肉香吸引,排队买童子鸡时又瞧着隔壁的馄饨眼馋。


大喜馄饨的招牌已经旧得褪了色,同样老旧的还有摆在梧桐树荫下的低矮桌椅——这种街角小吃铺的感觉,真的久违了。



它家是真正意义上的柴火馄饨,偌大一个炉灶火焰熊熊,氤氲着经年的烟火气。

只卖8元的鸭血馄饨,十余颗馄饨伙同鸭血,在不大的碗里挤挤挨挨,连汤都显得少了。


平心而论,馄饨的味道并不特别,皮子轻薄,肉馅咸鲜,算是普普通通的好吃。

但添上一勺店家自制的辣油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鲜红色的辣油,油香扑鼻,化在清汤里面,每一口都带上了一丝不刺喉咙却异常深厚的爽辣


相比起来,英俊童子鸡算是“四巨头”中的后辈。

小店不大,却称得上“硬核”,不仅立下了“店规”,店老板本人也气场十足,自带一分“国潮”的气息。



同样硬核的还有童子鸡。

不裹面衣的中式炸鸡,吃的就是这一口干香酥韧,深棕色的表皮之下蕴藏着多汁的内核。


炸鸡爪和鸡腿是同款调味,却更耐吃一些,一只鸡爪嗦嗦啃啃能吃一刻钟



浦园路上的老川浦大酒店,追溯起历史来甚至能回顾到建国前。它家是老浦口人请客吃饭的最佳地点了——毕竟,附近上档次的酒楼也就它一家。



人气更旺的是另一侧的老川浦小吃部,糍粑、凉皮、夫妻肺片、凉拌牛肉,各种川味小吃做得便宜又大碗。

最受欢迎的是毛肚和牛肉面,乍一吃和酒店大堂竟是一个味道。




在浦口电厂旧址隔壁,一句“我们爱着旧光阴”镌刻在已然开裂的店招上,一语成谶。


每天都有火车经过这里,缓缓前行,但铁路侧畔的生活却却没随之前进。围档里的老房子草木疯长,围挡外的旧生活停滞不前。


没能发扬“旧”也没能拥抱“新”的老浦口,像一座失落而矛盾的「废墟」。

但废墟的另一面,是家,无数人曾在这里生活、学习、成家,他们曾满怀愉悦地搬进来,再恋恋不舍地离开。


一定会有一天,老浦口会用脱胎换骨的方式,完成她的更新。焕发江北新区的活力,追溯民国往事的风情,存留住我们都爱着的旧光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浦口   辣油   童子鸡   馄饨   树荫   废墟   民国   铁道   火车站   矛盾   铁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