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态度变了,称要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但提出一个前提条件

俄罗斯将“北溪1号”天然气管道关闭之后,德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了。除了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之外,德国能源价格也大涨35%,这让很多德国人已经忍无可忍了。为此,德国将对风能、太阳能、煤炭和核能等不使用天然气发电的能源生产商设定利润上限,以保证家庭用电。

即便德国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但仍然挡不住欧洲天然气价格和电价的上涨趋势。据德国媒体报道,欧洲天然气价格已经达到了过去十年平均水平的10倍,欧洲基准电价,也上涨到了1050欧元/兆瓦时,历史上首次超过1000欧元。

德国民众必须在用电上付出更多成本,消费能力下降,市场需求下滑。高昂的电价也加大了德国工业生产成本,不少工厂入不敷出,只能关门歇业。据德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7月份德国订单减少4.5%,创下了连续六个月下滑的记录。能源战争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已经开始让德国感受到了危机。

在此背景下,一向对华强硬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也开始放松口风,称将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她在德国驻外代表处负责人会议上称,必须吸取“依赖俄罗斯的教训”,他们不能再允许自己奉行商业第一信条,却不考虑长期风险。她还称,德国需要在注意到所有风险的情况下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

虽然贝尔伯克给中德发展贸易关系设下了前提,但对于她之前的表态来看,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此前,贝尔伯克声称,为了防止中国对德国的“讹诈”,德国要与其他国家一起减少对中国的经济依赖。贝尔伯克还喊话在华德企,让他们尽早撤出中国,否则将停止对他们的担保。

贝尔伯克想要通过贸易脱钩,对中国形成威慑,但是她没有搞明白的是,中国和德国,到底是谁更依赖谁?中国已经连续六年位居德国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在2021年,中德两国全年贸易额达到2454亿欧元,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中国强劲的生产力将是德国重振经济的重要推力。而且德国深陷能源危机,是中国源源不断地向欧洲出售天然气,如果真的想和中国“脱钩”,对于德国而言,这个冬天将会是一个真正的“寒冬”。

实际上,一些政客提出与中国“经济脱钩”后,德国工商界并不买账,并向德国政府发出警告。德国金属和电气行业雇主协会主席沃尔夫表示,德国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完全不同,西方如果和中国爆发经济战,很多地方的工业都会瘫痪,如果中国切断对德国的出口,后果将难以想象。就算将中国的德国工厂撤回国内,也没法立即重新安置供应链。

沃尔夫还对台海局势表示了担忧,称如果台海危机变成中美危机,美国将会要求德国选边站,这对德国而言几乎是无解的。因为德国不会为了美国市场而放弃中国市场,反过来也一样。

由此可见,德国一些政客搞政治操弄是一把好手,但是遇到经济账就不太会算了,盲目地与中国保持距离,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希望德国工商界的声音,他们能够听进去。

德国曾多次表示出要执行独立自主政策,作为欧洲经济领头羊,德国应该担当起促进中欧合作的责任,而不是跟在美国身后,沦为“反华遏华”的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德国   中国   贝尔   关系   电价   俄罗斯   欧洲   外长   美国   发展经济   天然气   态度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