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永辉超市“翻车”这一幕,我终于读懂了任正非的那句“活下去”

几天前,一则“停业公告”将永辉超市推上了风口浪尖。


作为一家成立了21年的大型连锁超市,其门店数量曾在2019年达到1440家,总市值曾高达1064亿元。


可从2020年开始,门店相继减少,截至今年8月25日,在福州两家店宣布关停后,已有387家门店关门,其市值也缩水700多亿。



其实,永辉也不是没有想办法。


它先后进行了“超级物种”“永辉mini店”和“仓储店”等新业态探索,但迟迟未见成效。


去看看一众网友的评论,你会发现原因有很多。


除了自身“步子迈得太快”,大家提到更多的是外界环境影响,比如“电商”“大众的消费习惯”……



想起前几天刷屏的那篇文章:


《任正非最新讲话:未来3年,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


“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这些大型企业尚且如此,更别说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了。


未来3年,握紧手里的每一分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必修课。



为什么这么说?


和大家看几个具体的案例。


最近知乎上有一个爆帖,一个高赞回答列举了一连串身边人的故事和心情。


一个做高端建材的朋友,之前面对的都是别墅客户群、家族企业,年产大几千万。


但是这两年需求不断减少,厂子还是倒了,不仅欠了很多外债,连厂房、设备都被拿去拍卖了。


一个同学,开了18年的家装设计公司,最近彻底倒闭了。


自己房子车子都换作抵押,小贷也撸了一个遍,连准备结婚的女友也分手了……


做烘焙、开奶茶店的朋友,也都遭遇了危机。


有的退而求其次,换个次点的位置,改行了;有的觉得没啥希望,干脆转让了。


答主自己也曾是一位年营业额1000万的小老板,2017—2019年企业做得比较顺的时候,赚的钱全部用来扩张,只留两三个月现金流。


到了今年春节,随着订单越来越少,最后也不得不给自己的员工发了遣散费,背着巨额外债原地解散。


来源:全景视觉


类似的故事,我也曾在读者留言中见过。


一个公司要招电话客服,收入结构是底薪+提成。


今年3、4月份,来了不少培训机构、房地产、纺织行业的跨行求职者。


一位本科毕业的培训老师,在和HR沟通的时候,哽咽着问道:


“如果我每天都加班,可以预计超过7000吗?我供车供楼,孩子上幼儿园……”



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失业后找不到工作,眼瞅着存款所剩无几,就去开了个茶店,可利润少之又少,还得啃老,真是难以启齿的难。


还有她,丈夫做生意亏了几百万,家里一地鸡毛,孩子跟着她这两年一直在过苦日子。


从大企业到小老板,再到平凡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在同一个节点,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时代的洪流下,没有任何人和事能够独善其身。


有一天倒下,或许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而是世界变了。


当下,对于普通人来说,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活下来。


任正非的那篇文章里,给企业提出了几个要务。


1.未来三年有质量地活下去;


2.盲目投资的业务要收缩;


3.放弃部分市场;


4.让寒气传递到每个人;


5.生存危机点上不惜代价投入。


以此为鉴,作为普通人,我想至少可以做到以下4点。


第一,越是不确定,越要好好修炼内功。


这是一个读者朋友一年来的真实体会。


12年前,他还是一个工厂的打工仔,有一天突然想去学电脑维修。


当时身边有人扬言:“电脑维修属于夕阳行业,随便找个班上都比这强。”


可他咬牙坚持,还是决定要有一门手艺傍身。


所以勤勤恳恳,一直干到了现在。


如今虽然没能大富大贵,可也不至于跌入谷底。


尤其是经历了疫情,他更明白:


“一技之长,是普通人安身立命之本。”


这个世界,唯一没有上限的,就是技能。


看过这样一段话:


洛克菲勒说:


“如果把我的衣服全剥光,一个子儿都不剩,然后把我扔到沙漠里,只要一支商队经过,那我很快又会成为亿万富翁。”


我们打工人可以把这句话改一下:“如果公司今天倒闭,我被扔到人才市场,只要我能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基层工作,那我很快就能站稳脚跟,再次成为骨干。”


一个人要生存下去,如果做不到“不可或缺”,那么就一定要“精修内功”。

手里有“活”,心里不慌。


来源:全景视觉


第二,要有进取的忧患意识。


2017年,百丽退市时,CEO盛百椒有过一个深刻反思:


“我已经60多岁了,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对市场变化没做出很好的预判,没找到转型路径,主要责任在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去翻看任正非过往的文章,你会发现一个特别让人惊叹的现象。


1993年,他写过一篇文章,叫《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扛多久》。


当时,距离华为成立只有5年。


2000年底,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面世。


当年,华为销售额达220亿元,利润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


如今,他又一再告诫员工,未来3年我们要“有质量地活下去”。


……


这就是华为“进取的忧患”。


来源:全景视觉


说一个个人经历。


当年,纸媒火得一塌糊涂,记者也是相当风光的职业。


我曾见过一个前辈,完成分内的工作后,要么去参加老板们邀请的饭局,要么组织上一群朋友喝酒吹牛。


他曾经以为,这样美好的日子会延续一万年。


别人和他说起新兴的自媒体,他也毫不在意。


可没几年,跑遍整个街区,都不一定能买到一份报纸了。


那时他突然发现,自己除了好的酒量和打遍城南无敌手的牌技,别无所长。


再次见面时,他失业了。


有句话说得好:


“这个时代,如果你跑在前面,就会发现,遍地都是机会,一切都欣欣向荣。如果你落后于时代,则会发现,一切都令人绝望。”


这不是盲目焦虑,而是时代车轮下自带的危机。


第三,学会顺势而为。


一个加拿大的读者,给我写过一条长长的留言。


他和妻子,毕业后一起创业。


开公司,垮了;开面馆,黄了;做培训,也没做成……


囊中羞涩的时候,妻子点了一盘饺子,10个她吃了3个就说饱了。


后来,他们有了孩子,却连婚礼也没钱办。


这样一晃就是5年,他们终于遇到了一个风口:2009年电商崛起,终于做得风生水起。


可风口一过,加上投资失败,夫妻俩再次遭遇资金链断裂的危机。


当他准备卖掉一切从头再来的时候,物流和外贸异军突起。


这是他们擅长的领域,于是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人生再次被改写。


现在不仅无债一身轻,还有了更多享受生活的时间。


时代在变迁,有行业在下行,就有行业会上行。


比如上个世纪初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进入大萧条,但是因为缓解心理焦虑和消费降级的原因,电影、文学创作、低价化妆品等领域也迎来了大发展。


作为普通人我们或许无法提前预知机遇,但是可以顺势而为。


来源:全景视觉


第四,坚持存量思维。


有人在知乎上问:后疫情时代,大家的消费观念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的软件硕士@吉力话 晒出了一张数据图: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存了10万亿。



与此同时,他还给出了另外一组数据:


滴滴用户从4500万跌到1000万,打车的少了3/4。
携程用户从2600万跌到600万,商旅少了3/4。
怪兽充电用户从300万跌到100万,逛商场逛街的少了2/3。
星巴克月活用户从400多万,腰斩到200万。
唯一上涨的是Boss直聘,月活突破1亿,增长100%。

我们没有迎来报复性消费,却迎来报复性储蓄。


前面说的案例里,很多人都因为“盲目投资”或者“储蓄不足”,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任正非的文章中也一再强调“现金流”的重要性。


这一点,对普通人更加重要。


因为存量思维,就是提高生活容错率的最好方式。


来源:全景视觉


就像网友@阿贷尔 在回答“你什么时候突然意识到自己该存钱”时说的那样:


当亲人突然重病,躺在ICU需要拿钱换命的时候;


当不工作的时候,你就没有钱吃饭,没有钱生活,更没有钱享受的时候;


当有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摆在你面前,需要资金的支持,你却因为没有钱而让机会白白溜走的时候;


当需要完成人生大事,娶妻生子时,还要伸手向早已不再年轻的父母要钱的时候……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扩大存量思维的范围:比如多储备一些工作技能、多爱护自己的身体……

这样,即使“黑天鹅”出现,也不妨碍我们“有质量地活下去”。


文章的最后,和大家分享《三体》中的一句话:


“整个人类历史也是偶然,从石器时代到今天都没什么重大变故,真幸运。但既然是幸运,总有结束的一天;现在我告诉你,结束了,做好思想准备吧。”


参考资料:

新闻坊:《知名超市扛不住了…关店、巨亏、暴跌!》

华为内部论坛任正非:《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



作者: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全景   华为   翻车   现金流   存量   普通人   视觉   来源   超市   未来   时代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