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象棋起源印度,因为中国古代没大象,有实据还是妄言?

作为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棋盘对弈游戏绝对是中华文明里灿烂辉煌的一角。这里既有包罗万象、阳春白雪的围棋,也有通俗易懂、对抗激烈的象棋。

后者因为上手简单、趣味十足在民间颇为流行,时至今日依然有非常多拥趸。

无论是在竹林雅舍还是公园地摊都能看到兴趣盎然的象棋爱好者,那方寸的棋盘仿佛是厮杀的战场,其中既有大开大合的攻伐无双,也有神华内敛的以柔克刚。

就是这样一个近乎人人喜爱的国民弈棋,却有人说它并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古人从印度学来的,完全是拾人牙慧。

这样的可笑言论来自曾经的打假斗士——方舟子。而他最核心的论据竟然是中国古代并没有大象。

考虑到他这两年的言论越来越偏激,而且其本人并非历史研究人员,所以看似惹眼的暴论实则根本没有可信度。

他荒谬的“雄文”更是处处漏洞。

中国象棋的清晰脉络

所谓“中国象棋源自印度”的说法本就是毫无逻辑的呓语。因为象棋在中国出现很早,而且有着非常鲜明的传承脉络,它被中国人发明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首先,印度的所谓“象棋”并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而我国的象棋雏形出现要比它早很多。

比如民间传说认为在神农时期象棋就已经被发明,正是以日月星成为象。

当然民间传说是不能作为核心依据的,只能当做一个参考。

象棋真正出现在历史记载是在战国时期,《说苑善说》里记载了孟尝君下象棋的故事,其中的“雍门周调孟尝君,足下燕则斗象棋,亦战斗之事乎。”描述里明确出现了这两个字。

而且《说苑善说》中对象棋的记载并非孤证,在同一时期的《楚辞:招魂》中也有类似的内容:“蓖蔽象棋,有六薄些。”

最后,东汉末蔡邕所著的《弹棋赋》也有对象棋的详细介绍。如此明确充分的记载已经能说明象棋的雏形就诞生在中国。

当然,此时的象棋和现代版本还有不小的区别,它准确的叫法应该是六博象棋。

对弈的双方各执六枚棋子,分别是将、帅、车、马、士、卒,因为棋子相对较少,所以玩法也更简单。

在秦汉、三国和南北朝时期,象棋都在不断的完善中,玩法上也逐渐变得丰富多彩。

一直到唐朝末年,牛僧孺在象棋中增加了“炮”,这个时候,它的玩法就已经和现代区别很小了。

到了北宋年间,象棋已经是备受喜爱的全民娱乐活动,甚至深入到了田间地头。毕竟宋人对娱乐活动的热爱是历朝历代都比不上的,象棋的大部分玩法也都在此时定型。

宋代的《事林广记》里还记载了大量的象棋棋谱,至今依然开卷有益,能给喜欢下棋的人提供不少启发。

综合来看,象棋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古代中国有大象吗

至于方舟子提出的所谓质疑,很多都是乍一看颇有道理,但是细细想想就能发现很多漏洞的说法,根本不值一哂。

而他最大的论据其实也是最可笑的谬误,那就是中国古代没有大象。

首先,需要提醒每个人的是,论证象棋是不是中国发明的,和古代有没有大象毫无关联。

因为象棋的“象”本身就不是指大象的意思,它是模仿战场对抗创造的,所以是著棋象征战争的意思。

在春秋时期流行的六博象棋,使用的材质就是象牙,所以久而久之,国人就把它简称为象棋了。

至于方舟子说中国古代没有大象这个说法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他根本对古代中国的地理一窍不通,所有论断都是根据现有情况来分析的。

方舟子认为如今中国只有西南地区有大象,而在春秋时期,云南和广西都还没有被中原王朝统一。

但方舟子其实不知道中国的地理和气候在这几千年里是发生了很大变化的,并不能以今断古。

从明朝开始,我国就一直处在“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下,所以北方的很多地区才变得寒冷干燥。

但是在几千年之前,中原地区的气候是温暖而湿润的,这里不仅生长着茂密的雨林,还有很多热带和亚热带的生物。

如今的河南省,在很早以前是个四季如春,和如今云南很像的地方。

所以在这个时期,河南其实一直都是有大象分布的。众所周知,河南省的简称是“豫”,这个字的繁体写法左半边就是“象”。

这一点不仅有史料的记载,还有多地挖出的大象化石作为凭证。

所谓的象兵也并不是专属印度的,在《吕氏春秋》中就有着清晰记载;“商以服象,虐于东夷”。

意思是商朝人在对付东夷的时候曾经驱象为兵,对象兵的使用我们老祖宗其实比印度早很多。

而且河南安阳的殷墟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很多器物上都出现了象文和一些形似大象的雕刻。

如果在古代的中原地区真的没有大象,商朝人又怎么可能凭空捏造出这样的形象,还不差分毫?

普通人即便对商朝历史不熟悉,想必也知道“曹冲称象”的典故。说明至少在三国之前,大象就已经广泛出现在华夏宫廷中。

方舟子毕竟是高等院校毕业,这么简单地常识他真的不知道吗?

如果并非不学无术,那就真的是其心可诛了。

漏洞百出的所谓“雄文”

除了古代中国是否有象这个问题,其实方舟子贴出的“雄文”还存在很多严重的逻辑漏洞。

他的论证过程非常混乱,根本就是先肯定了结果,然后强行找相关的论据,毫无说服力。

方舟子认为象棋源自印度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他发现现代象棋和印度象棋在玩法规则以及细节设定上都有非常多相似之处。

这样两个如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游戏,肯定不是各自独立开发的,必然是某一方参考借鉴了另一方。

但实际上这个逻辑是根本不成立的,历史上这样的巧合不胜枚举。比如古代东西方的领头羊——中国和罗马就在制度设计和历史细节上有很多惊人的相似。

甚至某一段时间的历史发展,都是镜像般的复刻。而这两者远隔万里,显然不存在谁借鉴谁的情况。

因此,就算印度的恰图兰卡棋和中国象棋玩法类似,但也根本不能排除两者独立发展的可能。

其次,方舟子在论证史料的时候存在明显的双标行为。

他认为古代中国对象棋的描述和现代象棋有很大不同,玩法也迥异。因此虽然有很多史料的记载,但是他认为唐朝以前,象棋在中国不存在。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方舟子提出的印度是象棋的发明国也无法被证实。因为公元前3世纪诞生的恰图兰卡和如今的象棋玩法差别很大,而且名字还不一样。

何况中国史料的可信度是远远超过印度的,后者的历史记载很晚,还掺杂了太多的民间传说。

最后,方舟子的论证有一个说法十分矛盾,他认为唐朝人把红方的“象”改成“相”就是对象棋来历的掩盖。

在他看来,更改后的对应关系出现了错位,因为“相”代表的是宰相,而在古代中国,宰相地位是远高于将军的。

这个理解充分暴露了方舟子对象棋完全缺乏了解,首先“相”这个字本身就是有多重含义的,宰相只是其中一个。

事实上,军事术语中也有相的存在,它代表的是古代的参谋,只待在中军营帐。

这一点和象棋中“相”的定位是完全吻合的,后者也是只在本方阵营活动,不会渡江而战。

其次,“象”改“相”是遮掩的说法也不成立,既然是为了遮掩,为什么不两个都改呢,这样岂不是更彻底?

而且唐朝是我国最包容开放,最有文化自信的朝代,这几百年中有形形色色的海外事物流入中国,古人都很大方的加上了“胡”做甄别,从未掩饰。

发表如此漏洞百出的文章,就妄图把“象棋”转生到印度,实在是异想天开。

真正的“拾人牙慧”

在方舟子的文章中,他曾经提到象棋是印度的,古人的做法是拾人牙慧。

其实真正拾人牙慧的恰恰是方舟子本人,他所谓的新奇论点不过是捡了点英国的古早谣言来妆点门面,内里毫无新意。

时至今日,欧洲依然有很多人认为象棋是源自于印度的,尽管中国提供了很多史料证明,他们依然不听不信。

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英国人,正是他们把印度发明象棋的谣言散播到了欧洲。

1790年,英国学者威廉·琼斯在《亚洲研究》中发布文章,称中国古代没有大象,而印度古代有使用战象的传统。

因此当时流行的国际象棋来源于印度恰图兰卡棋。这个观点后来被欧洲人广泛采纳。

英国人之所以会有这样错误的认知,是因为在殖民过程中,他们首先征服了印度。

在印度他们见到了恰图兰卡棋,和象棋的玩法一致,因此判断这里是象棋的发源地。

虽然后来他们了解到中国也有象棋,并且时间比印度更加古老。

但是因为已经先入为主地做出了判断,所以英国人不愿意更改自己的第一印象,于是选择从各种角度来否定中国人创造了象棋。

但是英国人的很多论据是站不住脚的,后来也被中国历史研究者一一驳斥。如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已经认可象棋是中国发明的,英国人的谣言失去了市场。

而且最近这些年,印度曾多次向联合国提出对“象棋”申遗,但是没有一次获得成功,多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拒绝。

结语

在当下的中文互联网,像方舟子这样的人还有不少,他们热衷于抛出一些逆向民族主义的奇谈怪论来吸引眼球。其本质是不过对欧美谣言的再加工和包装,根本没什么技术含量。

这种言论之所以层出不穷,本质还是因为美国不断对中国发动舆论战。

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国之间几乎不可能发生真刀真枪的“贴身肉搏”,只能在软实力领域一较高下。

而文化入侵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否定一个国家的民族自信和文化传承。好在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给了足够的底气,让中国能笑对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印度   象棋   大象   实据   拾人牙慧   方舟子   妄言   史料   英国人   玩法   中国古代   中国   起源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