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办方“偷懒”:马拉松门槛在“变低”

题记:在马拉松比赛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它对于跑者的参赛要求是严格的,最直观的就是我们要有一定的跑步基础,而这种跑步基础肯定是口说无凭,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跑步记录作为一个参考,这样才能增加自己中签的几率,所以大家特别重视平时的锻炼,因为对于首次参赛的人来说,没有以往的记录,所以只能寄希望于平时的数据,而很显然长距离的经历是必须要有的。然而随着大家跑步热情的增加,这一要求逐渐被摈弃,马拉松门槛在“变低”。

其实很多人都清楚一个道理,那就是只要是健康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以后,一定具备跑马拉松的能力,尤其是半马,很多人从零基础到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做到,或许这是举办方降低参赛门槛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因。现在只要是有规模的比赛,报名人数都接近十万人,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审核的工作量,所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服务跑者上,从而减小了审核的力度,让运气去主导最终的结果,不得不说主办方还是“变懒”了,不过我们的赛事体验感的确提升了。

然而这样只看运气不做能力上的考察,就会造成这样一种现象,很多能力不足的人也有机会去参赛,这样到了比赛的后半段,整个画风还是不太好,因为很多人不得不跑跑停停,毕竟实力没达到,所以无形中拉低了比赛的档次,不过好的一点就是全民参与,这样的意义或许更大一些。当然现在的跑步记录都可以P图,除非是增加以往在数据库中可查的参赛记录,不过这对于新手来说就不太友好,所以对于举办方的这种“偷懒”我们也能理解。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跑者自己要自觉,不要盲目的跟风,也不要为了一个中签率,去选择难度更大的全马,这样不会提高我们的赛事体验,反而对于身体是一个消耗。同时由于经验的缺乏,我们跑者在参加比赛的时候也要注意,一方面不能在赛前胡吃海塞,另一方面在起跑以后不能被气氛煽动跑的配速超过平时,这样的话都是不利于我们完赛的,极有可能就会坐上收容车,毕竟很多人不注重过程,只看能不能拿到奖牌这个结果,总之希望大家去做和自己能力相匹配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马拉松   门槛   口说无凭   后半段   赛事   运气   以往   平时   能力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