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死后都会重归自然,为何人类要打破自然规律,选择火化呢?

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蓝鲸,生于海洋也葬于海洋。在死去之后,尸体会沉入海底,形成一个以鲸鱼尸体为基础的循环系统,为那里生存的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在这种情况下,鲸落被称为是深海当中的“绿洲”

一座鲸的尸体可供养循环系统长达百年

实际上,不止有鲸鱼,自然界中的动物死后都会以各种方式重归自然。似乎只有人类是个例外,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了火化

那么,火化真的是严重的浪费吗?人类为何要打破自然规律?

火葬是目前主流的殡葬方式之一

动物回归自然

大家都知道,自然界中有着物质循环系统,世间万物生于自然也亡于自然。诞生和生长的过程当中会消耗许多自然奉献的东西,所以在死了以后会将自己的身体回馈给自然

比如说咱们在上文中提到的鲸鱼,它的尸体回归自然后就能养活海底的万千的分解者

有非常多的分解者会被鲸鱼尸体所喂养

其实从食物链的情况就能看出,有的生物是生产者,有的生物是消费者,消费者的等级虽然不同,但总归是会让“能量”在循环中流动的。所以即使是最顶尖的食肉动物,在死后依旧是“尘归尘,土归土”,所留下的尸体和骨骼会重回自然当中,被分解者蚕食,带着物质再度进入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食物链当中哪一个种群出问题都不行的原因。因为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表面上看食肉动物只是在不断地对下层的食物链消费者进行掠夺,实际上它也是会为生态做出贡献的

尸体的循环系统示意图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默认了死后重归自然的事情,唯独人类有些特殊,因为我们热衷于使用火葬的方式处理遗骸,并且还要将骨灰留存下来

这样来看的话,人在死后并不会参与物质循环,没有向自然回馈任何的东西。那么,人类缘何要选择“火化”呢?

我国火化遗体的数量变化示意图

人类缘何选择“火化”

提到处理遗骸是选择火化还是土葬,许多人肯定会说只有我国才这样。但事实上,火化在其他国家也很常见,比如英国,在十九世纪后期火葬就在这里兴起并且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回顾英国的火葬兴起,就会发现当时是由医生们先提出的。不过由于那时候缺乏足够的技术和原料支撑,完成火葬并不容易。因此,早在十七世纪就被提出的火葬,直到十九世纪才成功落地发展

1658年,诺维奇地区的外科医生汤姆斯·布朗出版专著《水文之光:骨灰瓮葬礼》( Hydrotaphia: Urn Burial),从卫生学、精神升华的角度倡导火葬。

英国医师汤姆斯·布朗

总的来说,人们选择火葬是因为医疗科学的发展使大家意识到土葬会让人尸体当中的许多病菌扩散,从而威胁到生活在附近的人们的生存

这是因为人生活的地方和动物所处的自然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将人的尸体放在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么确实可以像其他动物一样,慢慢被蚕食从而参与到生态循环当中

土葬的循环系统示意图

但是在正常情况下,没有人愿意这样做,毕竟“人的尊严”是很难被放下的。再者,哪怕是选择土葬,尸体也不是直接埋入土中等待分解,而是要装在棺材当中,甚至还会使用上等的木材帮助其保存。

在这种情况下,用火化的方式处理尸体,第一节约了土地资源,第二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病菌二次传染,当然有时候火化也被当成破除封建迷信的象征

节约土地还科学卫生的火葬方式

不过,仍有人指出,火化其实是一种严重的浪费,甚至说打破了自然规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火化似乎成为了只知索取,不懂回报的罪人。

“火化”真的是浪费吗?

首先不得不承认的是,如果拿人类和动物相比,选择用火化的方式处理遗骸,确实是一种浪费现象。但是由于人类在漫长的演化当中发展出了文明,所以我们看待是否浪费这一问题的时候就要注意角度了。

站在以人为中心的角度下来看,火化的方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的好处,不管是从节约土地来说,还是为了活着的人的生命安全着想,这一方式都没什么问题。甚至说,算得上是最优方案了。

“拥挤”的墓园

但是如果我们将层次拉高一些,将人看成和动物们毫无差别的存在,就会发现人的尸体当中还是有大量有机物的。这些有机物在进入自然界之后,势必会对物质循环做出贡献。

并且从这些年的情况来看,火化也算不上是遗体处理的最优选择,因为在火化的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比如印度恒河边上的露天火葬场,每天产生的有害气体就严重污染了环境。

火化尸体时会产生汞等元素

除此之外,如果以我国的情况来看,火葬的方式虽然花销较少,但是后续对火化骨灰的保存却违背了霍华德初衷。如今骨灰盒、墓地购置费等等,价格都高得惊人。

难怪很多人都感叹,如今这个年代根本“死不起”,毕竟墓地的价格就让人望而却步了。但是这种“火化”从本质上除了解决了病菌不会二次传染的问题以外,其他的都未解决,还带来了各种铺张浪费和环境污染。

北京墓地均价示意图

在这种情况下,新一轮殡葬改革的契机出现了,更多符合现代需求的绿色殡葬方式被提了出来。这些环保的殡葬方式,不仅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还让人死后像动物一样真正回归了自然

绿色殡葬的盛行

其实从绿色殡葬的字面意思就能看出,它讲究的市环保局,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殡葬模式”。虽然大部分绿色殡葬的前提依旧是将尸体火化,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如何对骨灰进行处理。

咱们在前文中说了,现代的火化完成之后,人们也会将骨灰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起来,埋入地下。在这种情况下不仅占用了土地,骨灰也难以被自然消解。此外,就在处理骨灰的这一过程中,大家都会默认地讲排场,什么都要用最好的,这又是无形中的浪费。

可放置骨灰盒的骨灰墙

因此,绿色殡葬的核心就是在完成火化之后,对人的骨灰以环保的方式进行处理。比如在新加坡,不少人在将亲人的遗体火化之后,就会进行海葬简言之就是将人的骨灰撒入大海,让其回归自然,在自然当中被消解。

如果有人觉得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尸骨无处可寻,不少国家还推出了用逝者的骨灰制成礁石球,然后挑海底礁石角度的部分,将其沉入海中。这样的话,过一段时间,由骨灰做成的礁石球就可能会与礁石连在一起,实现彻底重返自然、回馈自然的目的。

海葬冲破了“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当然,还有树葬、花葬等,这些方式都是意在用人的骨灰回馈自然。使用可降解的材料制成骨灰盒,然后将骨灰埋在树下,这样在时间的流逝当中,骨灰就会在土壤中慢慢被分解,还能为树木提供养分,这也算是参与物质循环了。

此外,如果大家此前看过电影《人生大事》,就会发现还能将骨灰制成烟花,这一点国外的不少人都已经尝试过了。不过,对于思想观念比较传统的中国人来说,恐怕还是难以接受。

潇洒体面的烟花葬

总的来说,在绿色殡葬方式当中,可能树葬比较符合人们的预期

但是也有人担心树葬的树木会被砍伐,导致自己的亲人无处可以祭拜。所以,在这一问题被解决之前,绿色殡葬的推广依旧有难度,重要的是如何改变大家的观念。

在自然中延续生命

说到这儿,就想借用《寻梦环游记》当中的一句台词,“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只要我们永远记得那些逝去的人,哪怕无处祭拜,他们也不会真正“消失”,而是会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分解者   人类   动物   自然   土葬   都会   循环系统   自然规律   骨灰   殡葬   尸体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