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理财亏本这件事

最近一提起银行理财,满屏都是“亏本”、“破净”这样的字眼

很多投资者觉得奇怪,为什么以为安全系数非常高的银行理财,现在会亏本呢?

其实,银行理财没有变,只是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可能有很多投资者,买了十几年银行理财,但是并没有认真研究过银行理财是什么?

银行理财:顾名思义是银行发行的一种投资理财产品,任何一种投资产品,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这个产品的投向是什么。

绝大部分的银行理财产品投向都是债券,包括国债、地方债、金融债、企业债、公司债等等。这些债券的发行期一般都在5年以上,收益率按照发行方公信力强度递减,例如,国债是国家发行的,信用最强,收益率也给得最低,目前一般是年化2%-3%之间,而公司债的发行方,公信力可能相对就没那么强,所以利率给的也会高一些,有的票面利率甚至能达到年化7%。

而债券和股票一样,其实都是可以交易的,交易场所分为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只是参与者基本都是机构,投资债券的盈利方式主要也是靠交易,极少有债券投资者会持有债券到期。既然有交易,那自然就会有盈亏,这个和各家的交易水平,以及对债券发行方兑付能力判断的水平相关。

给你们看几张债券型基金的走势图,就明白了

近5年净值走势图

近3个月净值走势图

近1个月净值走势图

虽然长期来看,债券投资非常稳健,安全性很高,但是短期内是无法避免波动的,任意截取一段时期内的走势都是有涨有跌的;这就造成了,当有的投资者持有的时间较短,或者买在了高位,净值上看就亏本了。


那为什么以前的银行理财都不会亏本呢?

因为以前的银行理财不是净值化管理的,而是资金池模式管理的。

资金池通俗来说,就是把所有的理财产品都放入池中,有的赚有的亏,亏了的就用池子里的水去补,哪个先到期就补哪个,只要池中的水是源源不断的,就一直能补上。


而2018年提出的资管新规(有兴趣可以搜全文学习),明确提出了要打破刚兑,所有理财产品都要采用净值法估值,反映真实损益,并且给了4年过渡期,要求从2022年1月1日起严格执行。


为什么国家要打破刚兑呢?往大了说,是为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确保国家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往小了说是资产管理回本溯源,回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初衷。


那么,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者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完全不能接受波动,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只能回归存款大额存单,或者券商收益凭证(目前唯一可以在合同中写明保本的产品)。

而能够接受波动的投资者,可以转换为债基(债券型基金),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纯债型的,或者偏债型的,或者固收+型的,收益不会比银行理财低,而且长期稳健。


更多原文欢迎点击链接012 关于银行理财亏本这件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银行   公信力   净值   国债   债券   走势图   理财产品   投资者   收益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