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1500亿现金!碧桂园如何在“寒冬”中成功造血?|拆解半年报


房地产“寒冬”中,房企靠什么实现盈利?

作者 | 周若涵

编辑丨高岩

来源 | 野马财经


2022年楼市热度持续下行,从各大房企陆续发布的半年报来看,营收和利润下滑成为主流趋势。不过,其中也有部分头部房企表现相对可以,比如碧桂园(2007.HK)等近年来排名靠前的头部房企,以其底蕴,体现出了“穿越寒冬”的底气与韧性。


如今,多数房企还在低谷徘徊,寒冬之下,部分房企能够实现盈利,在某种程度上“破局”,到底是做对了什么?


行业洗牌,碧桂园破局


8月30日,碧桂园发布2022年中期业绩。整个上半年,碧桂园实现营收1623.6亿元,毛利润约172.1亿元,股东应占核心净利润约49.1亿元。具体来看,碧桂园上半年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数据显示,碧桂园96.3%的收入来自物业销售,3.7%来自建筑及其他。


当前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这一份成绩已经殊为不易。国盛证券研报显示,上半年多数房企业绩负增长,截至8月28日,披露了中期业绩的109家房企,业绩负增长的占65.1%,亏损的占到约22.9%。



某种程度上,这跟行业的发展有所关联。过去一年,地产行业经历了过去30年来罕见的深度调整,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的市场处于上下半场的转换期,转换期间,会有企业出局,也会有企业抓住机遇借势发展。


房地产行业规模大有见顶之势。从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7.82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7.1%。商品房销售额7.5万亿元,下降28.8%,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1.4%。


克而瑞数据也呈现出了同样的迹象,上半年,房企销售业绩整体遭遇“滑铁卢”,百强房企累计销售操盘金额的同比降幅达到50.3%。销售额破千亿元的房企仅9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0家。


在楼市持续调整、地产缩表的形势下,销售能力成为企业存活的重中之重。


来源:易维视


房子仍然能够卖得出去,并且卖的相对还算可以,就预示着未来仍有无限可能。在8月30日的业绩会上,碧桂园总裁莫斌表示,尽管市场信心恢复的时间长短还有不确定性碧桂园对未来有信心,认为到明年6月份,市场会恢复到健康发展的阶段。为此,碧桂园已经将自身的财务预算时间安排到了明年6月。


现金为王,经营有韧性


如今房企发展,一方面面临销售压力,另一方面,是否具有融资能力,也决定企业在形势不好的大环境下,能否走远。


事实上,房企面临的融资形势并不乐观。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7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881.1亿元,同比下降56.7%。而从年初至今,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5706.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6.5%。在境外市场,上半年房地产美元债券发行量同比下降77.2%。


房企融资持续收紧的形势下,有先见之明的企业已经提早做出准备。碧桂园早在2018年就提出“行稳致远”,开始债务结构优化,加强现金流管理,这也使其能够在这一轮行业深度调整中,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也许有感于此,碧桂园总裁莫斌认为,在市场下行和市场筑底的过程中,企业最重要的工作是以现金流为核心,做好资产负债和利润表的平衡,保证公司能够活下去。


目前来看,碧桂园的杠杆水平保持得还不错。截至上半年末,碧桂园总借贷余额2936.8亿元,较年初下降7.6%。净负债率48.1%,已经连续多年保持60%以下,显著低于“三条红线”中“净负债率低于100%”的要求。


来源:易维视


未来亦有不错的增长潜力可挖。截至上半年末,碧桂园合同负债达7319.22亿元。所谓合同负债,可以理解为地产公司已预售但未确认收入的房款,无需现金偿还。房屋交付后即可结转收入,转化为公司现金流。“合同负债”越多,意味着未来潜在的业绩增长更有保障。


马云曾说过一句脍炙人口之言,“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而如何度过“今天”和“明天”,需要企业有充足的“弹药储备”,或者说,“现金才是王道”。


从碧桂园来看,截至上半年,可用现金余额达到约1479.8亿元现金短债比约2倍,短期偿债无忧。另外,上半年权益物业销售现金回笼约1702.9亿元,权益回款率92%,已经连续7年回款率保持90%以上,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53亿元。


在当下更为“稀缺”的融资能力上,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碧桂园在境内发行公司债及中票合计61亿元、供应链ABS及 ABN合计87亿元,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够进行全品种融资的民营房地产企业。


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兼副总裁伍碧君在中期业绩会上介绍,得益于监管层的支持,今年9月公司会对之前获批的50亿元中票进行首期发行,中债信用增进公司会为碧桂园提供发行15亿中票的全额担保,剩余的如果有合适窗口,预计年内发完。


选择市场能级较高的城市


财务稳健,融资渠道畅通,也就有了持续拿地的底气。上半年,碧桂园分别在广东省佛山、河北省张家口、甘肃省兰州等地新获取9个项目,权益地价约61亿元。


据惠誉统计,今年前7个月百强房企中有70家没有拿地,仍有实力新增土储的民营房企寥寥无几。碧桂园是其中之一。


在碧桂园的新拿地项目中,71%分布于二线城市。这也是碧桂园在一二线城市的持续布局。


一二线城市供需关系更健康,长期来看,“中心城市+城市群”对于经济要素与人口的虹吸效应愈发明显。这也成为房企纷纷布局一二线城市的主要原因。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当前人口红利已基本结束,基于供需关系可推断,地产市场的规模不会再野蛮增长。所以,地产新周期,已经从做大蛋糕的增量阶段进入争抢市场的存量阶段。有消费需求的一二线城市场,将成为房地产企业争夺的重点。


来源:易维视


碧桂园常务副总裁程光煜也在业绩会上表示,市场布局主要向人口流入、市场能级较高的方向去调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市场,市场规模10万亿以上。根据贝壳研究院的测算,未来15年,我国住房需求仍有超过200亿平方米的巨量规模,房地产开发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行业分析人士指出,持续布局一二线城市,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到明显的业绩增长,但为企业建立起护城河后,市场好时去化更快,市场下行时更安全。


早在2018年,万科就高喊“活下去”,如今对地产企业而言。“活下去”仍然是频频被提及的目标。不管未来市场潜力有多巨大,企业总要活下去才有机会看到“后天”的美好。在这期间,如何稳健经营,平稳度过低谷期,碧桂园这样的头部房企的做法,或许会给行业带来一些思考。


你对房地产行业的未来发展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现金   现金流   寒冬   上半年   融资   半年报   业绩   未来   城市   行业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