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线|“去美元化”时代或来临,我们何时才能不被“薅羊毛”?

示意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最近,美元特别热。

8月29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开盘下挫逾270点,随后持续走低,跌破6.90大关。与此同时,离岸人民币也跌破6.92关口。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破7”,近在咫尺。

而就在不久前的8月22日,欧元对美元年内第二次跌破平价,23日更是创下20年最低值0.9899。

事实上,自今年4月出现上升趋势以来,美元汇率就在一路走强。

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除了通过强大的军事实力耀武扬威外,美国还一直通过美元霸权收割全球财富。从斯里兰卡国家破产到俄乌冲突,背后无不隐藏着美元霸权的身影。

美元如何收割全世界?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华盛顿山宾馆召开的会议 资料图 图源网络

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了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虽然在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宣布美元不再和黄金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但由于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以及石油美元的产生,美元依然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主要使用货币。

那么,美元是如何发挥作用,从而收割全世界财富的呢?

答案在于“美元潮汐”,由“放水”和“回潮”形成一个闭环。

美元潮汐 示意图 图源网络

所谓“放水”,是指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QE),就像打开货币的“水龙头”一样,让更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每当开始“放水”,如印钞或降息时,人们的存储意愿就会降低,信贷消费的意愿会上升,会有更多的钱流入市场。同时由于融资成本的降低,会拉涨企业投资,股市、房地产也往往大涨。

通过“放水”,作为全球主要结算和存储货币的美元,在漫灌本国市场的同时,也会进入全球市场。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会利用外资引进项目,购买设备,实现产业发展。

当“放水”到一定阶段(大致7-10年),“回潮”就会到来。“回潮”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美联储加息。与降息产生的作用相反,加息会增加人们的存储意愿,降低人们信贷消费的信心,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对于在其他国家投资的美国资本,当贷款利率上升时,会抛售资产变现,提前还款来降低信贷压力。

本来,加息和降息作为常规化的货币政策,无可厚非。但作为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美元的每一次的“放水”和“回潮”,就像“潮汐”一样,对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济形成冲击。

每当“回潮”时,其他国家都面临着资本外逃的风险。尤其是那些严重依赖出口、没有经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资金外逃会引发本币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债台高筑、失业暴增等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危机,最终落得个“变卖本国优良资产,被外国资本狠狠‘收割’”的悲惨结局。

俄乌冲突加快“去美元化”进程

今年以来,美联储结束超宽松货币政策,连续四次加息,致使全球金融系统持续动荡。

天下可谓苦美元久矣!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不断有国家进行“去美元化”的尝试,以图降低美国滥用美元世界货币地位带来的金融风险。

诞生于1999年的欧元曾经被赋予众望。欧洲各国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发达国家数量众多,国家经济发展稳定,在前世界上各个领域都具备较为先进的工艺,其经济发展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胜在基数庞大且稳定。与此同时,欧洲各国都具有一些先进产业以及奢侈品产业可以作为欧元的信用担保。

不过,欧元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欧元区内各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而且欧洲各国缺乏能源、粮食、黄金等硬通货作为欧元的信用储备。尤其是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下,欧洲通货膨胀压力大,经济萎缩严重,这使得欧元一再贬值。

俄罗斯货币卢布 资料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

危中有机,俄乌冲突同时开启了又一轮“去美元化”的进程。

一是中国、日本、沙特、德国等持有大量美债的国家都在抛售美债。

二是在被美国踢出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之后,俄罗斯中央银行宣布 “卢布结算令”,建立石油与天然气的布结算机制,同时研发出了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截止6月份,该系统已有来自12个国家70家银行参与,其中就包括来自德国和瑞士的部分银行。

三是中国央行发布的《关于支持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的通知》于7月21日正式实施,提出中国将在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中支持人民币结算权和支付权等一系列重要的举措,迈出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同时中国还在加大推进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加快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的建设,以期在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之外建立一个有自己生态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

美元霸权地位能被撼动吗?

从短期来看,现有的“去美元化”行动没有对美元形成大的冲击。

首先,美国的综合实力是美元霸权地位的坚实基础。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军事和科技实力,美国依然稳居世界第一。

其次,就美元本身而言,虽然美元的地位在不断下降,但在全球贸易结算、各国央行外汇储备、全球债务计价等方面均占据首要地位,短期内没有可以替代美元的币种。据相关国际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为58.88%,在全球支付市场上占比为38.85%,均排在世界首位。这使得一旦美元地位不在,便会产生全球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其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危害要远远大于美元霸权带来的成本。因此,美元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是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主要货币。

但从长期来看,美元霸权地位的衰落或许不可避免。

信用是美元体系的最重要支柱,也是其他国家选择美元作为结算货币的原因。由于美国不断滥用美元霸权地位,动辄对其他国家进行金融制裁,这样将美元“武器化”的无底线行为会让美元逐渐失信于世界,这无疑将会刺激其他国家加速寻求替代方案的步伐。欧盟推出的SPV支付系统、俄罗斯打造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ES)、中国启动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这些支付系统的诞生,都是各国为实现“去美元化”而进行的努力。

包括高盛经济学家泰萨利(Cristina Tessari)在内的分析师们曾在4月份表示,美元正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相对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主导地位较小,美国“净外国资产状况”正在不断恶化,外债不断增加,以及像俄乌冲突这样的地缘政治问题。而正是这些相似的问题,导致了二战后世界储备货币由英镑转向了美元。

万物流变,无物长存。我们无法预测美元的霸权地位会在何时崩溃,但一种新秩序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新罕布什尔州   美元   环球   霸权   美国   其他国家   羊毛   欧元   中国   货币   视线   地位   人民币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