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太空之争的前生今世(一)

上个世纪70年代初,日本得到情报,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将要在近期发射升空。日本政府及宇宙航空研究所为了超越中国,得到当时亚洲第一的头衔,加紧推进首颗卫星的发射计划。

当时世界处于冷战时期,东西方阵营分化,竞争加剧。特别是在太空探索的卫星发射方面,各国更是争先恐后。继苏联、美国、法国后,各国都在紧急推进发射计划,以期取得竞争优势,获取政治利益及国家荣誉。

1970年2月11日,日本在鹿儿岛宇宙空间观测所使用L-4S型火箭将日本首颗地球卫星大隅号送入太空。这颗迷你小卫星重量仅为24KG,由于体积过小,无法安装更多设备及燃料,发射不到一天后便宣告失联,成了一颗流浪卫星,一直到2003年落入大气层中焚毁。虽然日本抛了个迷你卫星,但终究是夺得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头衔,提振了日本国民的民族自豪感。

大隅号

中国的卫星计划起源于“581”任务,当时世界两极苏联和美国先后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受此消息刺激,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人向中央提议研制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最终,毛主席亲自拍板: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虽然国家下了决心,但在当时的国内外环境下,这种高科技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显然超出了中国当时的能力。无奈之下,只能将有限的条件放在了运载火箭身上,同时对人造卫星的配套工程进行先期研究。

时间来到60年代中期,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有所缓解,经济条件也有所恢复,国家制定了“651”任务,将卫星研制工作重新抓了起来,虽然仍有重重阻力,但我国科学家排除万难,终于在1969年研制成功中国首颗卫星,并且完善配套工程。

1970年4月22日,中国终于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用长征1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千克,设计寿命20天,在轨道上可以不间断向地球播送《东方红》乐曲。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可以独立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极大提高了民族荣誉感。

东方红1号

在中日太空首回合较量中,中国虽然在发射时间上落后于日本,但在卫星质量上、发射载具、卫星技术等方面超越日本,这在当时的条件下真正是来之不易,这也使得中国的太空技术厚积薄发,为全面超越日本铺平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酒泉   太空   苏联   运载火箭   人造卫星   日本   美国   今世   前生   中国   中日   计划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