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山里的背尸人,走悬崖峭壁如有轻功,靠背尸体和背棺材谋生

2016年,一部关于格凸河背尸人的纪录片发布,揭秘了苗族寨子神秘的悬棺“飞升”之谜,以及背尸人这个古老的职业。

在纪录片中,背尸人能够在不借助任何防护的情况下,背着尸体或棺材,徒手攀爬悬崖峭壁,身轻如燕如有轻功一般。

这部纪录片一经发布,立即就引起了网络的关注,纪录片中的画面,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深深地冲击了每个人的心灵。

不久之后,格凸河就成为了一处旅游胜地,大量寻幽访奇的游客云集至此,不仅能够一睹壮观的山体悬棺,更能近距离见到神秘的背尸人。

那么,格凸河上为何会有大量悬棺?看上去又是怎样的一番光景?背尸人又有何神秘?他们的传承来自何处?

让我们一起走进格凸河的苗族寨子,探访这一神秘传承背后的故事。

格凸河这个地方,属于喀斯特地貌,有着举世无双的溶洞风景,以及独一无二的洞葬习俗。

而背尸人正是在洞葬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来的一种职业,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背运尸体和棺材,将其运送到崇山峻岭之中的溶洞里。

格凸河苗族寨子里的老一辈背尸人罗开科,在年老的时候收了4个徒弟,如今他们是新的背尸人。

但是如今,背尸人的传承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没有人再愿意拜师了。

在苗族寨子里,罗开科的4名徒弟,大名是家喻户晓,可以称得上隐世的高手。族人们提及他们,无不是十分的敬重。

背传承上千年,拜师需要从十几岁开始

罗开科的大徒弟黄小宝,当他在飞檐走壁之时,人们很难想象,他竟然是一位腿脚有缺陷的中年人。

黄小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道:“我十来岁就拜师学艺了,从小腿上有一些残疾,很严重的罗圈腿,最后求了师父很久,他才同意收下我的。”

在未正式收黄小宝为徒前,罗开科曾带着黄小宝和尸体过夜,希望利用害怕和恐惧,打消黄小宝拜师的念头。因为做背尸人,还有一点就是要胆子大。

但是黄小宝似乎天生就是背尸人的料子,他的内心对尸体没有任何的排斥,最后罗开科收下了他。

黄小宝的先天性缺陷,注定他的学习之路十分的艰难,付出了超过其他人几倍的努力。出师以后,黄小宝成了一名合格的背尸人。

之后格凸河畔的苗族寨子中,只要有人去世了,就会在晚上去找背尸人,商定一个下葬的时间,由背尸人全权负责丧葬事宜。

黄小宝说:“死者家属会提前看好一个洞穴,然后由他先将棺材背上去,棺材是一块一块的板子,到了下葬地再组装。下一步就是背尸体,将其用绳子绑在自己的后背上,背靠背地背着,就像是背小孩一样。一天下来,背尸人要在五六百米高的悬崖上爬山爬下五六趟。”

每一次的攀爬都是徒手进行的,没有任何的防护措施,所以遇到刮风下雨天,黄小宝是不做背尸生意的,因为山体湿了会打滑,手抓不住,脚也站不稳。

黄小宝有两个师弟,目前苗寨背尸人一脉的掌门人是二师弟王凤忠,另外还有一名女背尸人罗萍。

对于罗萍来说,她背负过的死者,基本上是村里的老幼妇孺,因为男性的尸体太重了,她背不动。

和黄小宝一样,他们都是十几岁就跟随罗开科学习背尸的,都有一身攀岩走壁的绝学。几十年来,寨子里去世的人,都是他们四个人一步步背上山体的。

而罗开科在收徒以后,就隐退了下来,除了日常教授徒弟绝技,其他时间和其他的老人一样种地种田,喝茶聊天。

但即便是背尸一脉,他们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背尸洞葬,只知道这是苗寨几千年来的传统,每个逝去者都必须要送到溶洞里面安葬。

背尸人超度亡魂,吟咒3天3夜不吃不喝

背尸人仅仅只是背尸吗?并非如此,他们还要做很多的事情,因为死者的安葬事宜,是需要他们全权处理的。

在尸体和棺材都背上溶洞以后,背尸人还要下一次悬崖,吃饱了肚子,然后背上一把砍刀、一大罐白酒,再次返回溶洞里面。

从这个时候开始,背尸人的身份就出现转变了,他们需要像道士、和尚一样,为亡者超度,让他们早点魂归天堂。

此时的背尸人,身份是苗寨的——东郎。

超度之前,东郎会在棺材的四周,用砍刀划上一圈,然后写上一个“斩”字,意思是让阴阳分割,亡魂归位远离生者。

接下来,东郎就需要给死者吟唱了,他们吟唱的是一种古老的咒语,一般人听不出来是什么意思,因为只有音韵却没有实质的语言。

据黄小宝表示:“这是一种古老的苗语发音,是以前祭祀时候传下来的,之后每一代背尸人口口相传,大概的意思就是讲述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之间,他曾经历过的各种事情。讲完以后,需要配合古老的咒语,将这个人的灵魂超度到天堂上去。”

吟唱咒语,似乎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对于黄小宝这样的背尸人来说,他觉得和背着尸体棺材攀爬悬崖来说,吟唱反而是一件最难的事情。

因为东郎要陪在尸体的旁边,时间长达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地不停吟唱咒语,期间不能中止发声,真的渴了的话,也只能拿起身前的白酒,喝上一口充饥。

整个长达三天三夜的超度仪式结束后,东郎会再次检查一遍整个溶洞内的情况,随后离开溶洞,不准再回头观看。

此时的东郎,可以称得上是精疲力尽了,但是他们还需要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从山体再次下到地面上。

一般的时候,亡者家属都会准备上一桌好酒好菜,但是东郎并不愿意吃,只是喝上一碗稀粥后就倒头睡觉,有时候一觉能睡到第二天的傍晚。

对于双腿有残疾的黄小宝来说,他最怕的就是超度亡魂了,但是即便心里害怕,然而十几年来,他却没有任何一次的疏忽。

“苗寨对死亡丧葬一直十分讲究。死者为大,他们生前都和我们一样,死后理应得到妥当的安排,让他们早日灵魂安息,是我们背尸人的责任。”黄小宝这样对记者说道。

作为一名资深的背尸人,黄小宝知道的东西比其他人要多得多。当记者提及苗寨悬棺下葬的历史时,黄小宝分析出了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就是这是我们苗寨的传统,已经传承了上千年了,世世辈辈的苗寨人,都要遵守这个传统风俗,而关于背尸人的传承,也是从那个时候流传下来的。第二种说法就是,师父罗开科曾透露,苗寨不是原住民,是后来搬迁过来的,由于打仗打输了,不得已来到了这个地方隐居。祖先觉得这是别人的土地,不能葬在下面,所以就选择将死者,背进常人无法进入的溶洞安葬。”

对于悬棺洞葬的历史,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苗寨洞葬的习俗却一直保存了下来。

走进格凸河畔,游客们可以看到无数大大小小的悬棺,挂在格凸河两岸的山体上,放眼看去密密密麻麻一片,十分的壮观。

相较于格凸河被划为了旅游胜地,苗寨居民们的生活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像黄小宝这样的背尸人,他们却开心又伴随着难过,因为眼看着背尸人的传承即将要断绝了。

近些年来,寨中的人在接触到外面的游客以后,大量年轻人选择了外出打工,或者是在景区上班,没有年轻人愿意再学背尸人的绝技了。

黄小宝说:“由于我们这个行业太过危险,就连保险公司都不愿给我们投保,所以我的身上除了惠民的医保和社保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保险了。”

相较于攀岩走壁,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的背尸职业,安安稳稳地上班,或者出门在外挣钱,不仅挣得多,而且也没有其他的风险,所以黄小宝也曾想过要换一份工作。

而跟他不同的是小师妹罗萍,她是师父罗开科的女儿。罗萍说:“我从小到大,就是停着背尸的故事长大的。爷爷是背尸人,父亲也是背尸人,我也是背尸人,现在没有人愿意学习这个了,但是苗寨的传统还在,我不能让这份传承,断在了我的手上。要是有亡者去世了,他的愿望就是洞葬,那时候到哪里去找能够背尸的人呢?”

所以,罗萍是无比渴望将这份绝技传承下去的,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想法想要实现,还需要等待缘分,也许是一时没有,也许是一直都没有。

传承面临断绝,背尸人即将消失

相较于其他地区的悬棺洞葬,格凸河的悬棺更加的困难,因为溶洞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无法使用起重机或者是吊机协助,因为山体中间是河流,根本就没有办法使用大型机械。

罗萍说:“我们和四川僰人和羌人实施的悬棺葬不太一样,他们是在悬崖上打上两根巨大的木桩,然后借助吊机,将棺材放在木桩上。而我们苗寨,只能用这种人力背负的方式来进行。”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大量游客为了一睹格凸河神奇的喀斯特地貌,以及神秘的山体悬棺和背尸人,不远千里赶到这里,带动了当地的消费和发展。

现在像黄小宝这样的背尸人,除了背尸安葬亡者以外,给游客讲述苗寨的风俗,也成了他们的业务之一。其实在黄小宝、罗萍等人心中,他们更加渴望用这样的方式,将背尸人的绝技给传承下去,虽然没有什么希望,但是他们不想放弃。

也有人表示,让黄小宝等人开上一个攀岩培训机构,将他们的攀岩绝技给传承下去,但是黄小宝们又有顾虑,因为师父曾经说过,想要学到这项绝技,就必须成为背尸人一脉的传人。

而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死亡一直都很畏惧,而洞葬也是少数民族的传承,所以想要把传承流传下去,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承,更重要的反而是机缘。

如今的黄小宝、罗萍等人,都已经到了不惑之年,身体素质已经跟不上攀岩走壁的消耗了,有时候需要两个人配合,才能完成一次洞葬的任务。

所以,他们如今最渴望的,就是能够找到新的传人,不要让背尸人的传承,在他们的手上断绝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棺材   苗族   尸体   悬棺   苗寨   寨子   悬崖峭壁   溶洞   靠背   山体   贵州   绝技   死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