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重利好,看德邦股份的成长逻辑

导语:行业竞争环境的好转,大件市场的高成长性,自身长期沉淀的核心能力,以及与控股股东京东的战略协同性,这些多重利好都让德邦股份的未来成长具有较大确定性。

路言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德邦股份是笔者长期关注的一家企业,之所以对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注,主要源于德邦股份在中国快递企业中较为差异化的商业模式。

相较其他快递企业多是小件配送与加盟商为主的模式,德邦快递则是采取直营模式,以大件配送为主。这种差异化的商业模式,让德邦股份一直相较大多数快递企业保持着更好的韧性。近日德邦股份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受新冠疫情与宏观经济衰退等多重因素影响,众所周知2022年第二季度是极为艰难的一个季度,尤其对于以B端客户为主的企业更是如此。但让人意外的是,德邦股份却在2022年第二季度实现了惊喜增长。

最新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显示,德邦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8.01亿元;净利润0.94亿元,同比上升501.63%。二季度,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德邦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49%;净利润1.74亿元,同比上升3459.25%。

按细分业务来看,德邦股份的收入来源主要分为大件快递、快运与其他业务三部分。其中营收占比最高的大件快递部分尤其表现抢眼,二季度收入为51.54亿元,同比增长11.51%。

2

在对德邦股份的财务报告进行详细研究后,笔者认为其之所以能够在2022年第二季度实现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行业竞争环境的好转。

美国著名的战略大师迈克波特在商业研究过程中,最早并没有将研究对象放到微观企业个体,而是放到产业分析领域,这主要是因为他意识到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除了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行业的吸引力。如果一个行业处于较为恶劣的竞争局面,企业做任何努力都无济于事。

2020年左右,中国快递行业出现了激烈的价格战,导致行业中大多数企业都经营困难,这促使一系列针对快递价格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例如2021年4月,极兔速递与百世快递因“低价倾销”被浙江义乌邮政管理局整顿;不久后,国家邮政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快递企业派费集体上调一毛;2022年3月,浙江通过了全国首部快递业地方性法规。这些政策逐渐开始收到成效,尤其是自2022年二季度开始,各家快递公司单票价格同比增速有所提升。

例如,2022年二季度,德邦股份的大件快递业务公斤单价便同比增长1.85%,快运业务公斤单价同比上涨8.69%,单价的提升带来公司经营业绩的改善。

其次是德邦股份主打的大件快递市场具有较好的成长性。

从电商发展趋势来看,电商起步阶段主要依靠价值低、货物体积小的商品,而随着电商的逐步成熟和快递行业的迅猛发展,以家电、家具、建材、卫浴与酒类等高价值、体积大、非标准化外形的商品迎来了发展机遇。以家电产业为例,电商渠道对家电零售的贡献已从2014年的11%增长至2021年的50%。

再次是德邦快递扎实的核心能力。

即使身处好的产业,依旧需要企业拥有竞争致胜的核心能力,并不是行业好转,所有企业都能取得好的业绩。例如同样深耕大件快运、零担市场的安能物流,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就与德邦股份有着不小的差距。根源是德邦股份已经形成了行业领先的核心能力。


其中,零担快运业务是德邦股份的传统主业,其于2001年便进入公路汽运领域,面对“小、散、乱”的快运市场,率先在行业内推出零担精准产品——“卡车航班”,凭借“空运速度,汽运价格”的显著优势,迅速占领零担物流中高端市场。经过20年的积累,目前已经具备非常明显的全流程竞争优势。例如,运输网络覆盖范围广,可为单一客户提供全线路、更便捷的服务;数字化程度高,发达的信息系统为客户提供全程可视的货物轨迹,运输时效更稳定;可凭借一定的规模优势降低成本;资金实力雄厚,运营管理能力强,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在大件快递领域,德邦股份一方面基于深耕零担快运多年积累的大件配送经验,另一方面针对大件快递在收、转、运、派等各环节的业务痛点逐个突破,不断完善大件快递配称体系,使得快递网络不断延伸、运输品质及服务质量稳步提升。截至报告期末,德邦快递基本实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全覆盖,乡镇覆盖率94.2%。

未来,德邦股份还将持续加强快递业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夯实前端网络、提升货物运输时效及品质、加强中转分拣自动化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巩固大件快递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些核心能力背后,笔者认为是得益于德邦股份在科技投入、人才建设与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长期坚持。

例如在科技方面,德邦快递持续对公司的基础应用系统、决策分析系统、营运支撑系统、管理系统以及办公协同系统进行完善,并且加强同外部优秀企业的战略合作,先后与近100家公司开展了160多个项目,合作对象包括华为、科大讯飞与思爱普等知名科技企业,近5年科技投入均超过营业收入的1.6%。

在人才方面,德邦股份拥有一支经验丰富、锐意进取与年富力强的管理团队。公司管理层平均年龄30岁,在公司的平均工作时间超过6年,其中核心中高层管理团队平均年龄36岁,在公司的平均工作时间超过12年。

例如德邦股份最近屡新的多位高管,除拥有京东背景的丁永晟将担任公司财务总监,黄华波、左高鹏、罗琪先生等其他负责公司产品及运营的高管全部为在德邦股份工作超过10年的资深员工,这一方面印证了德邦股份被收购之初承诺的人员及经营独立性,另一方面也印证了德邦股份内部员工的人才济济。

在服务方面,德邦股份一直坚持以直营为主的经营模式,该模式可以让公司从整体层面按照固定的标准对网点、转运场、运输线路进行布局,统一调动人力、财力与物力对整体业务进行开发运作,更好地保证了网络搭建所需的资源支持,确保了人、货、车有条不紊地高效运转。公司对各区域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在业务范围内统一组织揽收、运输、中转、投递,对业务开展的各个环节具有绝对的控制力,也确保了客户享受快速高效、便捷及时、安全可靠的服务。

在菜鸟网络公布的菜鸟指数中,2022年上半年,德邦股份在行业11家主要快递公司中的服务项指标稳居行业前列,综合排名平均也位居行业第二。

3

除了德邦快递自身长期沉淀的核心能力与行业头部效应之外,其与已经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实际大股东京东集团的战略协同性是外界对德邦快递抱有较多期待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从长期战略来看,京东集团致力于将京东物流打造成一个庞大的全球智能供应链基础网络(GSSC)。不过当前,京东物流的核心业务主要是以仓配和供应链为主,客户群体以消费端和流通端客户为主。而以大件快递和快运业务为主,客户群体以小型制造业公司为主的德邦股份正好能够补足京东物流的短板,是助力京东成为全球顶级综合物流和供应链服务商的重要拼图。

作为京东物流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东集团也就势必会对德邦股份进行长期支持。笔者认为,京东对德邦股份的支持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第一,京东可以为德邦快递的长期战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第二,京东在管理水平与业务数智化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可以支持德邦股份业务能力方面的系统性提升,从而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能力。

第三,京东与德邦股份未来可实现业务的互相导流。例如,京东全力支持德邦股份聚焦大件、快运市场,集全集团资源去助力德邦股份在大件和快运业务领域的市场份额提升。

在收购德邦股份之前,京东物流还曾收购另外一家快递企业跨越速运,二者的融合便产生了很好的协同效应。例如,2019年跨越速运营收只有51.5亿元,但2020年被京东物流收购后,2021年就大幅提升至113亿元,两年时间翻了一倍多。2022年上半年,更是以113亿元的营收位列行业榜单第二名。

京东与跨越速运的合作,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京东与德邦股份的合作,也将复制京东与跨越物流的成功。届时,德邦股份的业绩有望在当前基础上出现巨大的提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京东在前不久的8月17日,在进一步对已控制德邦股份之外其他流通股提出全面要约收购后,投资者明显表现出了惜售态度。

德邦股份发布的京东物流要约收购报告书中表示,“本次要约以终止德邦股份上市地位为目的,但若最终德邦股份未终止上市地位,不影响本次要约收购的有效性”。也就是说,若德邦股份未退市,参与要约的股东依然将以13.15元的价格将股份出售给京东物流;即使德邦股份最终退市,在两个月的期间内,京东物流也会按照本次要约价格收购余股股东拟出售的余股。因此,不参与投资者要约期间的收购,即使退市,也不影响股东最后以13.15元/股的股份出售给京东物流。

虽然德邦股份在资本市场的终局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但行业竞争环境的好转,大件配送市场的高成长性,自身长期沉淀的核心能力,以及与控股股东京东的战略协同性,这些多重利好都让德邦股份的未来成长具有较大确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股份   零担   大件   利好   逻辑   快递   核心   能力   物流   业务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