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你看,那两个可怜人

引言:土地与农民之间,就像有脐带链接,为对方供给着营养。而这脐带,又会演化成锁链,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之上,永远无法离开。

作者 |书影君

2022年第 12 篇,总第 313 篇原创文章




1

蜜糖吃多了,你还记得黄连苦吗?


最近一部国产影片很受关注,许多影视自媒体都在介绍、推荐。


它观感很独特,犹如繁花似锦的公园内,突然刮进来一股裹挟着黄沙的塞外烈风,让沉浸于花香鸟语许久的游人,不得不低头闭眼、掩鼻捂嘴。


但在风沙过后,人们却泪眼婆娑。


看惯了都市繁华,它给你的却是塞外黄沙;听惯了莺莺燕燕,它给你的却是凄凄惨惨;闻惯了扑鼻清香,它给你的是却刺鼻酸爽。


这部影片,无论从故事的悲剧性内核,还是从画面的凄凉与破败,以及与这个时代的格格不入的叙事手法,都让它在近几年的国产影片中,显得特立独行。


但它又令观众在面对现实残酷时惊诧不适之余,切实感受到了人性中的温暖与柔情。


它就是《隐入尘烟》




2

这是一部农村题材的国产影片。


凭这一点,它就注定会失去一部分观众。


是啊,我们更喜欢关注香车美女、纸醉金迷的都市传奇,更愿意看玄幻穿越、一夜暴富的虚构爽剧,谁有耐心和心情,去注意那个真实却又丑陋的现实乡村?


更何况,影片的两个主人公,即便在西北贫穷农村之中,也处于最底层。


这个四十多岁的老光棍,乡亲们都叫他马老四,但他本名叫马有铁。


他大哥叫马有金,二哥叫马有银,三哥叫马有铜。剩下他,叫了个最不值钱的马有铁。


光听名字,就知道马老四是他原生家庭中最不受重视的一个存在。


父母以及大哥、二哥都已过世了,单身的马老四一直住在三哥家,起早贪黑地帮忙干活,以换来三哥家施舍的裹腹饭菜,以及寄居土屋。


如同院里的那头老驴,每日苦干且沉默着。


三哥一家早就想把这个弟弟成家打发出去,于是托媒人给说了一个。


这个女人名叫曹贵英,同马老四的命一样苦。


一直寄居在哥嫂家的牛棚里,还总受虐待和打骂。

小儿麻痹导致走路一拐一瘸,干不了重活不说,最关键的,因为从小挨打受骂,她不但失去了生育能力,还有随时尿失禁的毛病。


一不小心,裤子就湿了。


捎带着,还会弄脏她所坐过的任何地方:凳子上、床褥上、汽车坐垫上。


讨人厌恶,惹人嫌弃,就成了伴随贵英成长的主要记忆。


两个苦命且无力反抗的人,就这样被各自的家庭抛弃,然后走到了一起。




3

《隐入尘烟》中有两个贯穿全片的主题事物,一个是马老四家的那头老驴,一个是马老四捐血。


老驴是马老四家唯一的生产工具,犁地时、拉磨时、碾麦时、运货时,都需要依靠老驴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而老驴就像是老四,苦了一辈子,却从来没有抱怨过。沉默,是它对这个世界唯一的态度。


村里承包大户张永福因重病需要一种稀有的“熊猫血”来维持生命,马老四恰好就是这种血型。


于是张永福的儿子一次次连哄带骗式、道德绑架式地劝捐、骗捐,让马老四一次又一次沉默地挽起了袖子。


我觉得,这段故事特别具有象征意义。


从马老四血管中流入到承包大户张永福体内的血液,如同贪婪无度的城市开发,在过度索取着沉默土地的利用价值。


那一批批从农村出走进入城市打工的年轻人,就像从乡村流进城市的血液,这样“劫贫济富”式的输血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


最终的结果,在都市繁华发达的背后,是乡村的凋零败落。


是的,就是凋零败落。


导演李睿珺回忆自己的家乡甘肃张掖罗成乡花墙子村,因为年轻人的离开,留守老人在生命最后时刻,甚至连遗像都没有一张。


老人去世后,子女只好拿着老人的身份证,跑到县城的照相馆去放大,最后只能得到一张模糊不清、而且印有长城防伪标志的黑白照片。




4

导演李睿珺对故土有一种执著的依恋,所以他的作品,大多以故乡西北农村为题材,影片中也总是弥漫着黄沙的味道。


他所拍摄的农村题材影片,能更深刻地审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


马老四与贵英干完农活休息,吃馍馍时不小心掉在了地上,马老四捡起来就吃,贵英说,“脏了就不要吃了。”而马老四却说:“啥不是土地里长出来的?土地都不嫌咱,咱咋还能嫌土地?土地是最干净的!”


马老四与贵英播种,聊起了庄稼和人,马老四说:“人虽然长着腿,但却和庄稼一样,被绑在了土地上不能离开,农民离开土地咋能活呢?”


短短两段话,通俗却深刻地展现了农民与土地之间那种宿命般地牵连状态。


农民因土地而存活,却又一辈子因土地而劳苦不停。土地养育了农民,也终将把农民掩埋。


土地与农民之间,就像有脐带链接,为对方供给着营养。而这脐带,又会演化成锁链,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之上,永远无法离开。


有这种近乎哲学家般的思考,怎么能拍不出深刻的农村题材电影?


是不是比那种专门写兄弟争产、婆媳斗法的农村电视剧的艺术层次要高?


出于这种对农村、农民深入骨髓的情感,导演李睿珺近乎虔诚地,用了大段的篇幅去展示马老四和贵英共同耕种和盖房的全过程。


从犁地、播种,到灌溉、打药,直至最终的收割、晾晒,麦种成为一袋一袋沉甸甸的麦子归入粮仓;


从拉土和泥、打坯制砖,到立桩上梁、做门制窗,黄土与树木,最终成为马老四和贵英遮风避雨的幸福家园。


耕种和盖房,生产和生活,就是一个农民一生中最大的两件事。


有立锥之地,有裹腹之粮,一个人,就可以活下去了。


是的,活下去,就是马老四和贵英这对苦命夫妻,最朴素的理想。


而导演李睿珺这种对农民生产、生活场景近乎纪录片式的朴素描写和忠实记录,让影片有了一种粗粝、原始却又本真感人的精神气质。




5

最令观众不适应的,应该是影片的结尾。


贵英意外跌入水渠中淹死,马老四也失去了灵魂。


仿佛行尸走肉般的他,安顿好一切他认为应该安顿的事情,放走了辛苦一辈子的那头老驴,就如同放过了辛苦一辈子的自己。


在贵英的遗像下,马老四平静地躺下,身旁的小桌上,放着一瓶农药。


窗外,依旧漫天黄沙。


看惯了大团圆式的结尾,这个延续悲剧式的结尾,令我感觉很不适应。


就像我开头的那个问题:吃惯了蜜糖,你还知道黄连的苦吗?


这个结尾,也许就是导演对于故乡最真切的感受。


留守老人经常不得善终,有绝食而死的,也有喝农药去世的。


无一例外,只是因为老人无人赡养,孤独一生,而又不愿麻烦子女亲人。


但是,这也是《隐入尘烟》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导演不愿在作品中高唱赞歌,只愿匍匐于尘埃之中,沉默地注视着那群一茬又一茬生长又枯萎的沙漠野草。


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会隐入尘烟。


-END-


【作者简介】

书影君,一个不懂法律的心理咨询师不是好影评人。

把电影读成诗,将文字变作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尘烟   脐带   黄沙   导演   沉默   老人   土地   影片   农民   两个   农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