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 - 16年前被开除“行星籍”,它在60亿公里外向你“比了个心”

16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06年的8月24日注定会被载入天文学史册。自1930年被发现时就列入九大行星行列的冥王星,长久以来因为与其他八大行星的诸多不同而饱受质疑,终于在第26届国际天文联合会(IAU)上从太阳系第九大行星降级为矮行星,并被重新命名为“134340号小行星”。


冥王星为什么会被降级?


冥王星的存在最早是在20世纪早期由珀西瓦尔·洛厄尔提出的,他经过计算证明天王星和海王星轨道的摆动是由未知的第九行星的引力引起的。10年后的1930年3月13日,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在洛厄尔天文台确认了冥王星的存在。

冥王星的发现者克莱德·汤博

从那时起,冥王星稳坐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直到2003年天文学家发现了2003-UB313,也被称为阋神星(Eris),它的体积几乎和冥王星一样大,但质量要大得多。

阋神星的发现在天文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如果冥王星是行星,那么阋神星也应该是。于是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大会中确认了行星的称谓与定义。“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一颗不是卫星的天体如果只满足了前两个准则,将被分类为“矮行星”。


IAU认为构成行星的必要条件是:

1.拥有绕太阳运行的轨道;

2.有足够的质量来保持流体静力平衡(由于重力被压成球形);

3.是其轨道上的主导天体。


最终,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发布了行星新标准后,这冥王星和阋神星都被归为矮行星。IAU最终裁定冥王星不再是行星的理由是,冥王星的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重叠。

除了冥王星和阋神星外,太阳系还有三颗已知的矮行星,一颗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小行星带的谷神星,一颗是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妊神星,还有一颗是位于柯伊伯带的鸟神星。


冥王星成了矮行星代表


冥王星位于太阳系柯伊伯带,距离地球大约60亿公里。主要由岩石和冰组成,这也是柯伊伯带天体的特点之一。

当冥王星还是第九大行星的时候,它是九大行星中最小的那颗,但当它退回到矮行星行列,它就成了太阳系中体积最大、质量第二大的矮行星了。

冥王星与他的卫星“卡戎”和地球大小的对比

应该如何形容冥王星的大小和质量呢?就拿我们熟知的月球来作比较吧。它的质量只有月球的1/6,体积只有月球的1/3。不过,冥王星的外表看起来要比月亮绚丽得多,冥王星表面的颜色共有三种:炭黑色、淡橙色和白色。

冥王星表面的成分主要是固态氮,占比超过了98%,剩下的就是微量的甲烷和一氧化碳了。

这些物质在冥王星上的分布也不同,面向冥卫一的那一面甲烷含量更多,而背向冥卫一的那一面一氧化碳和氮的含量更多。

由于冥王星内部的岩石和表面的冰层会在放射元素衰变的热作用下分离,科学家认为冥王星的内部结构已经发生了分层变化:地心由岩石组成,包裹地心的地幔则是由冰构成,在地心和地幔之间,还有可能存在着液态水层。

它有颗浪漫的“小心心”

2006年1月19日,载着人类探索未知的无限希冀和冥王星发现者汤博的骨灰,美国宇航局的“新视野号”探测器发射成功。“新视野号”探测器上搭载了可见光—红外成像光谱仪、远程勘测成像仪、太阳风分析仪、紫外成像光谱仪、高能粒子光谱仪、无线电科学设备、尘埃计数器等 7 件仪器,用来研究冥王星大气及地表物质的成分和温度。

“新视野”号探测器

2015年7月14日,“新视野”号探测器在距离冥王星12550公里的距离,首次拍摄到了这颗遥远神秘星球的特写照。

当时这些照片一经公布就成了网红。这颗寒冷的矮行星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性和复杂的地形,让极具想象力的研究人员和太空迷们都惊呆了。冥王星上有一块巨大心形的明亮区域,这又给冥王星添上了一抹浪漫色彩。

带有巨大“心形”的冥王星

在这个巨大的心形中,氮冰川缓缓流入冰冷的盆地深处,在氮冰川西侧,有一座名叫“史波尼克”的高原。虽是高原,但因为坐落在盆地中,所以并不突出。冥王星的表面有不少陨石坑,但这片“心形”的区域却能够“出淤泥而不染”,依然保持着光滑的表面。

史波尼克高原开阔而光滑的地表

而且似乎是有某种神秘的力量,让它的地表愈合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或许关键原因就在于形成这座高原的奇特材料。氮气是冥王星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成分,但极低的温度让氮气凝结成了氮冰,落在冥王星表面。这些处于史波尼克高原的氮冰表面布满了蜂窝图案。

蜂窝图案

会不会是这些奇特的图案抹掉了原本应该存在的陨石坑呢?科学家估计冥王星内部微弱的热流驱动着温热的氮冰向上移动,就像液体发生对流现象一样,高温液体从底部上升,低温液体从表面下沉,逐渐就形成了一片片拼接的蜂窝图案。

液体对流现象形成的蜂窝图案

冥王星大气里的氮冰以氮霜的形式凝结在陨石坑地势最低的地方,逐渐填满凹陷部分,“自愈”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心形蜂窝高原。

氮冰填满凹陷部分

冥王星上的那片心型区域,后来以发现冥王星的科学家克莱德·汤博的名字命名,被称为“汤博区”。在克莱德·汤博去世之后,他的家人将他的一些骨灰装入铝罐中,随着”新视野“号探测器飞向冥王星,一生都没有真正看清冥王星的汤博成为了最接近它的人类。关于冥王星还有着许许多多的疑问和谜团,这一切或许只有科学再次进步,或者人类有能力踏上冥王星的那天,才会被一一揭开。

综编:央视科教、“浩瀚宇宙”微信公众号、科技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行星   尼克   大行星   冥王星   太阳系   天体   蜂窝   高原   轨道   表面   年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