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曾经登临过的长江两大名矶


“矶”是指江边突出的岩石或突入江中的石滩。

在长江中、下游,常见岩石矗立江边,并且突入江中,三面临水,形如半岛,这便是“矶”,地理学上一般称作“矶头”。长江中、下游两岸,从湖北宜昌至江苏江阴,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各种矶头一百一十多个。其中,比较大的有七十二矶,而在这七十二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它们被合称为“长江三大名矶”。

城陵矶位置图(图中橙色圈注处)


照片上半部是长江;下半部左侧是洞庭湖,右侧是城陵矶港

城陵矶是国家一类口岸,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港,是“长江八大良港”之一,是长江中游水陆联运、江河干支联系的综合枢纽港口,是湖南省水路第一门户,故又称“城陵矶港”。城陵矶港位于湖南省岳阳市以北偏东约十五公里处,居于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右岸,此地是洞庭湖入江口。城陵矶港是一座天然深水良港,常年不淤不冻。由此可以看出,城陵矶不是一个旅游景区。

城陵矶被称作“长江中游第一矶”,而“万里长江第一矶”则是江苏南京的燕子矶。

燕子矶位置图(图中橙色圈注处)


燕子矶公园与燕子矶码头的位置关系图

燕子矶位在南京市栖霞区观音门外,居于南京北郊长江南岸,明代焦竑(明万历十七年科考状元、明朝官员、著名学者)所言“金陵佳丽地,北郊为最”指的就是这里,它是长江下游两大名矶(燕子矶和采石矶)之一,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被辟为燕子矶公园,门票价格十元。燕子矶公园具体地址是南京市栖霞区临江街三号。燕子矶公园东侧是燕子矶码头。

燕子矶

燕子矶海拔三十六米,山石直立江中,石峰突兀江上,三面悬绝临空、山石耸立,势如燕子展翅欲飞,远眺犹如石燕掠江,因此得名。燕子矶南连江岸,总扼大江,地势险要。矶下江水汹涌澎湃,惊涛拍打岩石,在岩壁上冲击出十二个岩洞,其中以三台洞最为曲深。

燕子矶地不阔、势不高,但在古代却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故被世人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到过这里,许多历史事件都曾在此发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巡视全国就是从燕子矶开始南下的。南朝梁末,北齐军渡江南进,陈霸先率军出燕子矶拒战,大破北齐军。宋金战争时,当年宋朝军队在燕子矶大败金兀术。明太祖朱元璋南下集庆时,是在燕子矶登陆的。清代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均在此泊舟和停留。尤其是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五登燕子矶。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攻占南京时,也是在燕子矶登陆。

燕矶夕照

“燕矶夕照”为清初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黄昏时分,夕霞满天,映红石壁,呈现出“燕矶夕照”的胜景。

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五言律诗《燕子矶》

历代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游览,观赏美景,赋诗作词。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的五言律诗《燕子矶》写道:“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

燕子矶公园平面图

燕子矶公园内主要景点和建筑有摩崖石刻、观澜亭、南巡蹬道、御碑亭、劝诫碑、酒樽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等。

进公园南大门,看到的第一座建筑是夕照楼。

由夕照楼向左行,进入西部景区。西部景区内主要是摩崖石刻,其北端临江有座观澜亭。从夕照楼到观澜亭这段路有些陡峭。

由夕照楼向右行,沿南巡蹬道台阶北上可登临燕子矶顶。上到矶顶,视野绝佳,看近处悬崖峭壁下江水滚滚,望远处开阔江面上船只往来。

登临矶顶,最先看到的是御碑亭。御碑亭为燕子矶公园的主景观。

清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暮春,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时首次登临燕子矶,即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陶醉,乘兴作七言绝句一首:“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

燕子矶上的御碑亭及清代乾隆皇帝御碑


燕子矶上御碑亭中御碑背面的乾隆皇帝题诗

清乾隆二十七年(一七六二年)正月,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登临燕子矶时,御笔亲题“燕子矶”三字。时任江宁知府把乾隆御书制成镌刻石碑,且在燕子矶顶造亭一座,将“燕子矶”御碑立于其中,此亭故称“御碑亭”。御碑亭中石碑正面是乾隆皇帝御书“燕子矶”三个大字,背面是乾隆皇帝首次登临燕子矶时的题诗。

御碑亭原为两层重檐六角亭,翘角下坠六足铜铃,风吹铃响,远扬十里。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御碑亭被日军炮火损坏。一九四九年后修建,改为四角砖亭。一九九八年,重新恢复御碑亭两层重檐六角原貌,碑亭飞檐翘角,覆黄色琉璃瓦,呈现出气派、庄严、古朴和典雅。

从御碑亭继续前行是劝诫碑。

燕子矶上陶行知先生手书的劝诫碑

在燕子矶顶临崖处,有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手书“想一想死不得”石碑一块,背面尚有几行春风化雨、暖人心扉的劝诫语。这是当年在燕子矶乡晓庄村办学期间,听说经常有失意之人来燕子矶跳崖轻生,陶行知先生非常痛心和十分婉惜,于是便带着学生在此竖了劝诫碑。当年,劝诫碑确实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它曾劝导、感化了许多失意轻生者,使他们幡然醒悟。

由劝诫碑再往前走是酒樽石。

燕子矶上的酒樽石因形似古代饮酒用樽而得名

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官场失意后,乘一叶扁舟,沿长江而下,漂流至燕子矶。李白被燕子矶的景致所吸引,他登临矶顶,把酒吟诗,看着滔滔江水,顿生奇想,欲以矶石为樽、以长江为酒,在豪饮尽兴之际,挥毫醉书“吞江醉石”。

走到燕子矶矶头可见三角亭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

燕子矶公园内的三角亭及遇难同胞纪念碑

民国三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十二月间,侵华日军将聚集在燕子矶江边设法渡江的难民和已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共五万余人,围禁在沙滩上,用机枪疯狂扫射,尽数杀戮,制造了亘古未有的惨案,使这里成为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屠杀场地之一,同胞的鲜血染红了江滩。为纪念在此地受害的中国人,一九八五年八月,在燕子矶公园内东北角燕子矶矶头处,建起一座三角亭,亭内立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燕子矶江滩遇难同胞纪念碑,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

除了燕子矶,长江下游另一大名矶是采石矶。

采石矶

采石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的翠螺山麓,它的险峻山势、绮丽风光、众多古迹居“长江三大名矶”之首,有“千古一秀”的美誉。

采石矶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因古时有金牛出渚的故事而得名。三国东吴赤乌年间,僧人掘井时得到五彩宝石,于是改称为“采石矶”。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采石矶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采石矶风景区位置图

采石矶风景区位置在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九华西路西端南侧的长江东岸。景区成人门票价格八十元。

采石矶风景区内主要景点多集中在景区南部

采石矶风景区内有许多历史古迹如太白楼、赤乌井、广济寺、蛾眉亭、三元洞、金牛洞、横江馆、三台阁等和园林景观如梅园、万竹坞、圆梦园、谪仙园、延园、牡丹园、映杉湖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太白楼。

采石矶上的太白楼

太白楼位于马鞍山翠螺山南麓,地址是马鞍山市雨山区马采石镇唐贤街一号。

太白楼原名“谪仙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八〇六年至八二〇年)。北宋天圣五年(一〇二七年)、明正统五年(一四四〇年)、明万历九年(一五八一年)重修。清顺治十四年(一九五七年),谪仙楼不幸毁于大火。清康熙元年(一六六二年),重建谪仙楼,并改名为“太白楼”,又称“唐李公青莲祠”。清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年),太白楼再次被焚毁。清光绪三年(一八七七年),再次重建太白楼。如今人们看到的太白楼是经马鞍山市人民政府分别于一九五八年、一九七八年、二〇〇八年三次修缮过的清代光绪年间建筑。

采石矶太白楼前院墙门

太白楼前围墙上开有一座拱门,为单檐歇山顶,檐下门额上方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门外两侧各有一座石狮,门内两壁回廊嵌有清代重建纪事及李白生平碑刻。进入此门,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太白楼,后院为李白祠。

采石矶太白楼


采石矶太白楼上的三块匾额

太白楼占地面积五百七十八平方米,长三十四米,宽十七米,高十八米,为三层两进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飞檐翘角,挺拔壮丽,蔚为壮观。三楼檐下高悬红底金字“太白楼”横匾,二层檐下悬挂黄底黑字“谪仙楼”横匾,二层楼廊门楣上方挂有“诗冠盛唐”横匾。太白楼一层由青石垒砌,二、三层系木质结构。一层为厅,名“思咏厅”;二层为楼,现是李白纪念堂;三层为阁,因采石矶太白楼素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美誉,故称“风月楼”。

采石矶太白楼文保碑

二〇一三年五月三日,太白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采石矶上太白楼、李白衣冠冢、捉月台(又称联璧台)的位置关系图(三处景点均用橙色短线标注)

二〇一八年四月,我曾经登临太白楼,并且还游历了采石矶的其它景点。其中,意外发现了采石矶翠螺山南麓山坡上的李白衣冠冢和采石矶头临江处的捉月台。

来采石矶前,知道诗仙李白也曾到过采石矶,但却不知这里有他的衣冠冢。

采石矶翠螺山南麓的李白衣冠冢

李白衣冠冢冢基形体为圆笼屉状,用青石垒砌,基高两米,直径五米,周长约四十米。冢顶立有一通汉白玉大理石碑,上面镌刻有“唐诗人李白衣冠塚”八个大字,系当代书法大家林散之题写。

李白衣冠冢四周绿树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看着自己崇拜的诗人的衣冠冢,心情已被悲凉笼罩,一个人默默地站在冢前不知过了多久。

从翠螺山南麓山坡下到长江边并向南行,便可看到捉月台。

捉月台位于采石矶头临江处,为一块嵌于峭壁之上的巨石,翘首凌空,突兀江干,险峻异常。相传,李白钟情采石山水,常于此处把酒临风、赋诗赏月,一日酒醉之后,看见水中月影,便以为是月亮,于是纵身一跃,因此溺水身亡,给后世留下了“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美丽传说。而采石矶头临江处的这一巨石也被称作为“舍身崖”。

因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传说,采石矶成为了中国十大赏月胜地之一。

捉月台巨石顶面的上部从右向左镌刻着“联璧台”三个描红大字,字径一尺二寸;“联璧台”下方从右向左刻有“又名捉月台”五个描红字,字体比“联璧台”小得多;“联璧台”左侧竖刻署名“思道”两个描红字,字体大小介于“联璧台”和“又名捉月台”之间。

采石矶联璧台

捉月台原名“舍身崖”。据记载,明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年),刑部主事方豪与太平知府傅钥、池州知府何绍正、徽州知府刘志淑、安庆知府胡缵宗(所谓“一部四府官员”)一同游览采石矶,联璧登上石台,共赏江景,遂将“舍身崖”之名改作“联璧台”,由方豪书写,署名“思道”(方豪字思道),命工匠镌刻在石上。

联璧台因年久风化,在清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年),有一半坠入江中,然而此处风景并未减色。

采石矶李白大鹏展翅塑像

一九八七年,在李白逝世一千二百二十五周年之际,于联璧台东北侧不到三十米处,立起一尊李白大鹏展翅塑像,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钱绍武教授创作设计。塑像高三点七米,用合金钢铸造。大理石基座镌刻着李白的《临路歌》(又名《临终歌》),也是由钱绍武教授题写。李白塑像体态飘逸,形似大鹏展翅,为联璧台增添了几分浪漫诗意。

站在长江边上的联璧台旁,近观巨石,俯瞰江水,幻想着诗仙采石“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浪漫”场景。

关于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说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第一种说法见诸《旧唐书·李白列传》:“(李白)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说法见诸其它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六十一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但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族叔、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第三种说法多见诸民间,且广为流传,其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极富浪漫色彩,这个传说即李白是在采石矶“跳江捉月,骑鲸升天”。

宫锦村(橙色圈注处)与采石矶的位置关系图

相传,李白跃入江中时身着宫锦袍,溺亡后其衣冠被渔人在当涂县江心洲宫锦村打捞上来。这个宫锦村就位于马鞍山市当涂县江心乡北部,与美丽的采石矶隔江相望,“宫锦村”之名就是因此传说而得。

据《当涂县志》记载,李白衣冠冢原本在采石镇神霄宫内,冢前立有“唐李翰林衣冠墓”石碑,为南宋嘉泰元年(一二〇一年)道士秦德智募建。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〇六年),神霄宫被改建为采石小学堂,因辟建操场,故将李白衣冠冢移至操场西侧。一九七二年,采石矶公园管理部门将李白衣冠冢迁至采石矶翠螺山南麓,供人们瞻仰凭吊。

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墨客,如(唐代诗人)贾岛、(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曾巩、(南宋文学家、史学家)陆游、(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书法家、画家、诗人)赵孟頫、(元代诗人、画家)萨都剌、(近现代诗人、书画家)林散之等等,都在采石矶留下了许多谒墓、凭吊、追思、遥念、缅怀、颂扬李白的名篇佳句。其中,以白居易的七言律诗《李白墓》最为有名。

白居易的七言律诗《李白墓》(作者2018年04月16日拍摄于采石矶李白纪念馆太白堂)

白居易的七言律诗《李白墓》云:“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渚苹溪藻犹堪荐,大雅遗风已不闻。”全诗用李白在文学上的杰出成就与李白墓地的满目荒凉做对照,在流露出对李白追慕之情的同时,表达了对诗人命运的不平和对李白坎坷一生的深切同情,甚至直接抒发了强烈的悲愤之情。此诗通过对李白墓周边环境的描写所烘托出的一片萧索悲凉气氛,实际流露出的是白居易的满心凄凉。此诗所用的对比手法,赋予了作品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李白的一生是坎坷的,更是传奇的。无论命运多么不公和多么悲凉,但李白创作的那些豪迈奔放、雄奇异彩、飘逸若仙、瑰丽浪漫的歌行、绝句、乐府却是万世不朽的壮丽诗篇,永远留存在了人间,永远为人们所喜爱和追捧。

如今的采石矶已不仅是旅游之地,对于李白的崇拜者们来说,更是一个缅怀诗仙之地。

曾经读过明代崇祯年间礼部尚书、书法家黄锦写作的一首颂扬和怀念李白的七言律诗《过采石题谪仙楼时门人刘宪石为太平守出饯于此因步青莲韵·其一》。此诗不仅用了李白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之韵,甚至连“韵”字都是完全一样的(游,流,丘,洲,愁)。读者不妨做个比对。

李白的七言律诗《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黄锦的七言律诗《过采石题谪仙楼时门人刘宪石为太平守出饯于此因步青莲韵·其一》:“谪仙楼上谪仙游,仙去楼空江自流。千古文章波底月,一时峻节水中丘。乘风几度回天姥,歌凤如将历九洲。总为才高难入俗,思君不见使人愁。”

每每在旅途中,看到与诗仙李白有关的古迹,我都会比较兴奋,必进之而观瞻,马鞍山采石矶之行也不例外,且在太白楼和李白纪念馆逗留了许久。但当从李白衣冠冢和捉月台回来后再进入太白楼时,心境却已不同此前和以往,而是惘然若失般沉重,恰如黄锦这首七言律诗所表达的意境。那一时刻,站在太白楼上,非常怀念诗仙李白,久久不愿离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长江   李白   联璧   临江   太白   衣冠冢   碑亭   律诗   月台   燕子   大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