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要求减少华为智能汽车科研预算:一年烧十几亿美元,玩不起

“活下来”、“把寒气传给每个华为人”…..随着8月22日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最新内部讲话的曝光,不少科技从业者都直言即便自己不是华为人,也感觉到了浓重的危机感。

在讲话中,任正非对华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业务战略做出了大方向调整,要求不讲故事、关闭不挣钱的业务,并首次提出要“减少科研费用”,而这个减少的业务对象就是华为智能汽车业务。

2020年10月30日,华为正式发布旗下智能汽车方案品牌HI,至此华为智能汽车业务正式亮相。在汽车业务上,华为主要选择与国内外汽车厂商进行深入合作的路径,以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为核心,为汽车厂商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解决方案。

至今近两年时间中,华为已经达成与广汽集团、赛力斯、北汽蓝谷极狐、以及长安汽车合作,其中已经有包括赛力斯SF5、问界M5、问界M7、极狐阿尔法S 全新HI版、阿维塔11等车型已经上市。

对于部分车企来说与华为的合作不仅仅是业务层面,更是品牌力的“借力”。例如,赛力斯的股价在2021年1月4日还只是17.19元,但在与华为合作后2022年1月4日其股价就涨到了57.57元,6月28日股价还曾涨到历史最高的90.5元,即便目前股价回落至63.58元,但对应市值也升至951.87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赛力斯SF5推出至今累计销售量不足9000辆;同时,赛力斯在最近4个季度财报也出现了亏损持续扩大的情况,分别亏损了6.022亿、7.405亿、8.389亿和8.884亿元。

另一个合作伙伴广汽埃安也曾在公开场合吐槽“华为太贵”,车企没有议价能力。

同时,并不是所有车厂都能够接纳华为模式。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将与华为合作比喻成为“失去灵魂”,不能接受。陈虹认为当外部企业提供了整体的解决方案后,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自己就变成了“躯体”,而上汽必须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华为造车也烧不起钱了?

一直以来,资本对华为造车看好的原因无非三点:有钱、有人、有资源。其中,有钱是硬道理,造车新势力实践出来的“造车百亿人民币门槛”已经成为了业内潜规则、铁定律。即便华为不造硬件只做解决方案,也难以逃脱烧钱的必经之路。例如,此前华为高管就透露,仅仅自动驾驶业务,华为的工程师团队已发展至7000余人。

此前,余承东曾透露了华为的烧钱现状:

华为在汽车上投入很大,1年花掉十几亿美元,目前也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他还透露了华为未来将在汽车业务的投入:

华为将在2022年继续投资15亿美元、7000名科研人员、600亩智能网联试验场和2000平方米联合创新实验室,以扩大投资,加速汽车业务的发展。

但现在,任正非的态度却出现了反转。在谈及智能汽车业务时,任正非是这样表述:

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要减少科研预算,加强商业闭环研发,要走模块化的道路,聚焦在几个关键部件作出竞争力,剩余部分可以与别人连接。

在众多业务中点将智能汽车业务,可以证明华为核心高层对汽车业务的重视;但特别点出“减少科研预算”,又传递出了任正非对该业务的微妙态度:在“活下来”的基调下,砍预算肯定是瞄准“花大钱、不挣钱”的大项目,汽车业务就是其中之一。

缩减预算后,华为汽车未来的走向显然已经面临变数,余承东还能说什么故事,留待2023再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华为   预算   科研   智能   汽车   股价   灵魂   解决方案   美元   未来   业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