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雇轿上山被网暴践踏尊严:总有人打着慈悲的幌子砸他人饭碗

原创 姜榆木 MBA智库 2022-08-25 12:08 发表于福建

文/姜榆木 编辑/MBA智库琉琉

这段时期,你如果去各处山区景点旅游,会在山脚碰上这样一群人。


他们皮肤黝黑,顶着超过40 的气温,坐在发烫的台阶上。


只要有人招呼,他们就吆喝一声,用看起来并不精壮的身躯架起轿子。


一百多斤的重量压在肩头,他们全凭两条腿,走上陡峭的石阶,穿过崎岖的石子路。


他们,就是景区当地的轿夫。


前两天,一位博主在重庆天生三桥景区游玩时,就花钱雇了轿夫。


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坐轿上山的视频,却引来铺天盖地的声讨。



有人毫不留情地指责他:


“同样生而为人,你凭什么用钱去践踏他人的尊严!”



更有人直呼悲哀:


“真想不到都2022年了,怎么还有这种不尊重人的职业?”


乍一看,这些人在为轿夫发声,是为轿夫着想。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01



嘴上是正义感,

心里全是优越感


川渝地区流传这样一首诗:


“身无长物凭力气,靠山吃山谋生计;只要来者有雅兴,滑竿背架随处取。”


其中“滑竿”已是一百多年前的叫法,正是如今的轿子。


而这几句诗,描述的就是从古至今,轿夫靠着自己的力气,自食其力的情景。


即使在今天,全国许多山区的经济依然落后,上山抬轿是年轻人为数不多的谋生手段之一。


当地政府为了他们有更多收入,还会统一招收轿夫,免费为他们提供平台。


一位轿夫每天要扛着轿子,从山脚到山头,来来回回四、五趟。


顶着严寒酷暑,辛苦一整年,不过挣五万多块钱。


但这笔钱可对他们而言,就是一家老少的吃穿用度,是给孩子上学,给老人养老的钱。


这两年疫情来袭,景区游客数量骤减,很多轿夫一下子断了生活来源,每天只能蹲在空荡荡的轿子边上发愁。


如今疫情好不容易有所缓解,许多年轻游客都是主动花钱坐轿子,并非自己爬不了山,只是想让轿夫们多赚些养家糊口的钱。


很多客人在坐轿子时,还跟轿夫谈论当地的风土人情,彼此有说有笑,完全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


然而有些人偏偏看不到这些,迫不及待就给别人扣上“践踏尊严”的罪名。


这些冠冕堂皇的发言,不能给轿夫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反而让他们好不容易有所好转的生活,再次蒙上阴影。


正如一位轿夫说的那样:“很多年轻人担心被骂,现在都不敢来坐轿子了。”



而没人坐轿子,他们的生活也就没有了着落。


试问这个时候,那些口口声声说在维护轿夫尊严的人,愿意为他们窘迫的生活出一分钱吗?


说到底,这些人所表现的正义感,只是无处安放的优越感。


他们指责游客坐轿子是“践踏尊严”,无非是他们看不上这种谋生的方式,觉得轿夫这个职业“有失尊严”。


但正如周国平曾说的那样:“功成名就的人固然可敬。但那些身处低位仍努力生活的人,以及看到这些人而不嘲笑的人,才是我们社会的脊梁。”


这些轿夫没有别人眼里的光鲜亮丽,却是脚踏实地去争取,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也许他们赚钱的姿态不那么优雅,但为了生活拼尽全力,便是真正的体面。


作为旁观者,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别人的选择横加指责,对别人的生活妄言谬评。


这才是尊重,才是一个见过世面者,所应该有的修养。


02



一个人最大的自律,

是克制纠正别人的欲望


想起前段时间,一些网友对于外卖员,也有类似的评论。


面对几十年难遇的高温天气,有人认为:我们怎能自己躺在空调房里,却让外卖员顶着大太阳给自己送餐?


于是他们大声疾呼:少叫或不叫外卖,是对外卖员最大的尊重。


原本叫不叫外卖,都是个人选择,没有对错之分。


但将自己的选择视为对整个群体的态度,并且用道德绑架别人也这么做,暴露的只是自己的狭隘。


因为连续高温,人们外出明显减少,各大城市的外卖下单量,比往年高了将近一倍。



外卖员虽然辛苦,却也因此获得更多订单和打赏,很多以前每个月只能赚六、七千的外卖员,现在一般每个月都能收入过万。


尤其临近九月份开学,很多外卖员就是要趁这个旺季,多跑单,多赚钱。


因为这些钱,可能就是孩子几天后的学费和生活费,能让孩子下半年在学校里,不至于过得紧紧巴巴。


更何况,外卖员从来不是接到单子后才出门。


为了及时送单,他们都要在各大商场外待命。


呼吁“少点外卖”,听起来像是在为外卖员考虑,实则只是让他们风吹日晒,最后还要承受空手而归的无奈。


很多时候,一个人最大的自律,就是克制纠正别人的欲望。


当你不理解却硬要纠正别人时,你往往不是在减少别人的痛感,而是在增加自己的快感。


还记得去年那在重庆摆摊给人洗车的大学生吗?



无数网友怒其不争,觉得他们做这种低水平的重复性工作,只是在浪费自己的青春。


还有那位云南的“寒门学霸”崔庆涛,收到录取通知书时,他正在工地上帮父亲拌水泥。



又有一群人感慨:考上大学还去工地干活,就不知道做个家教,格局还是太小。


但是这些道理,身在其中的人会不懂吗?


如果可以,谁不愿做高价值的工作,谁不愿体面的生活。


只是对有些人而言,生活从来不是该不该,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他们对眼下的艰难以及可能更加艰难的未来的恐惧,早已超出他们对体面的渴求。


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一些人生来有人帮着铺路,有人生来就是荆棘丛生,必须靠自己踩出一条路。


这世界的参差,注定人与人之间的悲欢并不相通。


你觉得西装革履地坐在写字楼里是对的活法,就会有人为了下个月的房租,不顾体面地走上街头。


当我们追求光鲜美好的生活,不该舍弃的是那份向下感知世界的能力。


对于别人的选择,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保持沉默也是一种善良。


03



丢掉面子,活出里子,

才能扛起日子


因为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国内共有46万家企业倒闭,310万家个体户注销。


与此同时,又有超过1000万大学生毕业,毕业后真正落实工作的,仅仅只有23.6%.



许多此前无限风光的车企、互联网等公司,在这两年也不得不收缩开支,开始大规模裁员。


在这个急剧变化的世界,没有人能够保证,眼前安逸体面的生活,能够一直延续下去。


而当你嘲笑别人的工作有失尊严时,是否也想过倘若有一天,生活将自己逼到走投无路,是否也能有放下体面去赚钱的勇气。


著名企业家和畅销书作家罗伯特,曾接受一位记者的采访。


采访间隙记者向罗伯特抱怨,新闻业正在经历寒冬期,她随时会有被裁的风险。


她希望能像罗伯特一样写出畅销书,转行做一名作者,提高自己的收入。


罗伯特很诚恳地给出建议:先去做一段时间的销售。


他解释道:“写书其实是一个推销自己思想的过程,你必须先试者了解自己的读者,明白他们需要哪些信息,然后你才能写出大受欢迎的书。”


谁知记者却摆出一副大受侮辱的模样,气愤地说:“我有文学硕士的文凭,你却让我去做推销员。你难道不知道,那个是小学毕业的人,都能做的事情吗?”


罗伯特后来得知,这位记者最终虽然留在了报社,却再没有动过成为作家的想法,每个月月底仍要为下个月的账单发愁。


他在演讲中说过这么一句话:


“许多人追求的不是成功,而只是成功者的样子。但其实他们只要放下过剩的身份感,很快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变得成功。”


想要挺直腰板赚钱并没有错,但如果因此去嘲笑那些负重前行的人,甚至当自己必须这么做时,依然表示不屑。


那么到最后,成长的是别人,成功的也是别人,你永远只能是朋友圈里,点赞的那个。


人生的路是走出来的,丢掉面子,活出里子,才能扛起日子。


当你放下面子赚钱,说明你已经成熟;当你用钱赚回面子,说明你已经成功。


写在最后


作家刘同曾说:“一个人越是百无一用的时候,越执念无足轻重的底线,处处表现出强大的自尊。因为除了自尊,他们一无所有。”


这种心态表现在生活中,就是本能看不惯那些放下身段赚钱的人,并且当别人提议自己这么做时嗤之以鼻。


这种过分的自尊,不会真正带来尊重,只会把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同在成人的世界里泅渡,谁都有自己的一段苦衷。


不要嘲笑那些为了生活而动作变形的人。


相比他们,你可能只是更幸运而已。


也不要用所谓的体面,限制自己的选择。


因为在生活的残酷面前,面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当你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以一种向下的目光去看看那些,自己不曾理解过的人与事。


你才能更深共情这个世界,同时也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共勉。

-THE END-

本文为MBA智库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系我们。作者:姜榆木,MBA智库专栏作者。慢节奏的职场写作人,顶着榆木脑袋,寻找生活的浪漫。MBA智库——管理者专业学习成长平台,兼具热点与干货,顶尖管理知识、进阶职场指南。APP、头条号、微博@MBA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罗伯特   滑竿   尊严   榆木   轿夫   轿子   景区   幌子   体面   外卖   慈悲   饭碗   面子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