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不想开学,我的回答让他开心走进学校

点击右下角“关注”我噢~

作者:川妈


这个暑假,川爸带着大宝参加了板牙科考营的天山科考活动。



虽然新疆突发疫情,科考营暂停活动,他们还是玩得很开心。


回到家,大宝旅行时的兴奋渐渐消失,还有点闷闷不乐地念叨着:“妈妈,过几天就要开学了,我觉得自己不快乐了”。


这小子,本意是让他去好好玩一趟,更有精神地投入到学习中,做好迎接新学年的准备,谁想到人家整了个满拧。



大宝的话也不禁让我思考:怎么才能让孩子明白,吃喝玩乐之外,还有更有意义的快乐?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书——《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这本书的作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在坚持做一件看起来枯燥无聊的事情(比如学习)时,获得最棒的快乐体验。


相比吃喝玩乐这种一时爽的事情,坚持学习才是可以一直爽的事情。


于是,我重温了这本书,又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和大宝来了一次深度对话——


“及时行乐”的简单快乐


第一句,我想告诉他的是:快乐有很多种。


像吃零食、看电视、打游戏,获得的是“及时行乐”的简单快乐。


这样的快乐,不需要多少付出,就能轻易获得,但容易得到,也容易失去。


而且,如果生活中只有简单的快乐,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开心起来。


这是因为——


我们之所以会产生愉悦感,是因为我们在做这些事情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快乐分子”。


正是这个“快乐分子”让我们感到兴奋、开心和愉悦。



这种快乐的体验,又会促使我们继续做同样的事情。


比如妈妈有个同事特别喜欢买东西,经常大包小包快递不断,用她的话说就是“购物一时爽,一直购物一直爽”。


但很快就会发现问题:依靠多巴胺获得的快乐,似乎并不能坚持太长时间。


那位喜欢购物的同事,一开始拆个小快递就非常兴奋,现在连拆好几个才能勉强找到点喜悦的感觉。



这是因为,多巴胺就像一个“熊孩子”,你越宠着它、顺着它,它就越“无法无天”。


喜欢新鲜刺激的事物,总是做同样的事情,第一次ok,第二次ok……次数多了就不ok了,在同样的刺激面前,它只会“无动于衷”。


这时候只能不停寻找新的刺激,比如频繁购买新玩具;或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加码,比如今天吃一颗糖就很开心,明天要吃一颗糖加一块蛋糕才能开心。



它还需要不断被“表扬”、获得即时反馈,就像孩子一样得靠哄:玩游戏得赢了才能开心,总是不通关就不快乐了;做好事得被赞扬了才更愉悦,没人知道就不高兴。


只要没有获得正向反馈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分泌多巴胺的工作就停止了。



还喜欢短时高效的奖赏,多巴胺的“目光”不太长远,它只关注眼前,能越快获得奖赏的事情,它就越喜欢。


就拿玩游戏和学习来说,虽然都可以让大脑在获得成功时产生多巴胺。但相比之下,玩游戏获得多巴胺的耗时更短、频次更高,需要消耗的能量也更少,所以孩子会觉得玩游戏更快乐。



如果我们一直无节制地满足多巴胺这个“熊孩子”,它可就“上天”了,我们将再也没法做那些需要延迟满足的事情——


比如,无法做到安静下来阅读一本书或沉下心来学习一个新的数学公式,更不用提去完成那些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



每当我们想用计划里的成功目标刺激多巴胺多多分泌,好让我们产生更充足的内驱力时,多巴胺就会冷漠拒绝:还没成的事儿,少来糊弄我。


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有无法获得积极反馈的阶段,这时的多巴胺就像张着嘴却吃不到美食的孩子一样,开始赌气不理人。


于是我们会发现,本来很简单的快乐,变得越来越不简单了。


一定有人会想,那就一直追逐新鲜刺激的事物就好了,吃腻了苹果就换成葡萄,玩够了这个玩具还有别的新玩具等着,世界那么大,新鲜的事物也许一辈子都看不完,这有什么。


但,总是追求短暂的、不稳定的快乐,就真的快乐吗?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主人公选择了不断试新、轻盈、不用背负责任的人生。


但这种生活并不能为他们带来幸福,最终他们都发现内心的安定感才是真正幸福的源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句话也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指南。


就拿这次你觉得快乐的旅行来说,短时间里确实会因为接触到新鲜事物、美景名迹而感到兴奋不已。但时间一长,就会觉得疲惫,甚至会觉得看哪里景色都差不多,反而会想要早点结束旅行。


由此看来,想要依靠多巴胺获得长久的、稳定的快乐,应该是很难实现了。


不过,我不会完全禁止你看电视、打游戏、吃零食,每个人都需要一些时间放松大脑,需要一些简单快乐舒缓身心。


但除了“及时行乐”的简单快乐,生活中还需要——


“先苦后甜”的高级快乐


第二句话有点长:

像看完一本书、通过一项测试、完成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等,花费很多时间精力、甚至辛苦付出才获得的满足感、成就感,这种属于“先苦后甜”的高段位快乐,很难获得但更持有且有意义的快乐。


想获得这样的快乐,就需要大脑中的另外一种快乐物质——内啡肽


内啡肽(endorphin),也叫安多芬或脑内啡,是脑下垂体分泌的一种类吗啡生物化学合成物激素。



它能让人体会到安逸、平和、舒适的感觉,因此,内啡肽也被称为实现延迟满足的“快乐激素”或者“年轻激素”。


与多巴胺不同的是,它不是奖励机制,而是一种补偿机制,它更像一个疗伤者,当我们经历艰难、痛苦,需要长时间坚持的时候,就会分泌产生内啡肽,来缓解这种痛苦。


就像我们长跑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达到极点,那个时候我们会觉得肺好像要炸了一样,腿也跟灌了铅似的抬不起来,但坚持过极点之后,就会感觉轻松、顺畅很多,跑起来又有劲了。



这就是内啡肽的功劳。


同时,内啡肽也有调整不良情绪,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缓解疼痛,消除失眠,使人轻松愉悦等作用,某些情况下,乐观情绪可以持续长达 12 小时。



甚至有研究表明,当内啡肽被激发时,免疫细胞的活性也会大大增加,就连癌细胞都可以杀死。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著名的科学家,都特别健康、长寿了。


刚过完 101 岁生日的“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院士


内啡肽不像多巴胺那么“难哄”,它的分泌不需要不断的刺激和反馈。


无论是精神还是身体,我们付出的努力越多,收获的内啡肽也就越多,充实、平和的幸福体验就越强烈。


科学家发现,人体内啡肽最多及其受体最多、最集中的区域,是学习和记忆的相关区域。内啡肽可以帮助我们振奋精神、增强自律、加深记忆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如果能够投入到学习中,就能体验到学习和内啡肽互相成就的愉悦感。


由此可见,“先苦后甜”,由内啡肽补偿而来的高段位快乐,才是稳定幸福的基础,因为它奠定了生活的秩序。


就像学习、练跆拳道,虽然不容易、甚至很苦很累,但扎扎实实学了、练了,特别是有收获了、进步了,心里会很踏实、充实。


这种快乐,可能不是那么刺激,但会绵延很长时间。


心流,获得高级快乐的法宝


我想跟大宝说的第三句话:


尝试进入心流状态,你就感受不到坚持的苦了。


心流(flow),指人们完全投人到活动中,以致于不关心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但同时仍对活动有极强的控制感。



在这种状态下,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我跟大宝讲心流,他开始不明白。我就让他回想看自己喜欢的书的状态和感受,他一下子就明白了。


总说上课累、做题苦,但如果也能像看书一样专注、投入其中,进入心流状态,可能就不会觉得那么苦,坚持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心流体验。


比如虽然小颗粒积木的拼插过程很复杂,但认真拼了几个小时后,完成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模型;


比如看到一个题目,脑海中突然涌现出很多素材,经过整理、补充,完成一篇自己很满意的文章;


比如面对一道以前没接触过的题目,套上以前学的公式,几下就把题目解出来了;


…………


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简单说,就是做某件事的时候“特别带劲”“状态特别好”,这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非常雀跃,兴奋,甚至感觉整个身体的血液循环都更舒畅了。


每一个体验过的人都懂得,这时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有研究表明,心流体验更多地发生在工作、学习中,而不是娱乐中。


最重要的是,经历过心流体验后,为了再次感受到这种良好的感觉,我们还会主动投入到类似的学习活动中。


当然,进入心流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你可以慢慢来,每次多坚持一点,逐渐积累成功经验。



我相信,多体验几次心流状态,你就会明白,真正的快乐,不是游戏、娱乐、狂欢后的空虚茫然,而是通过学习、工作、奋斗收获的充实感。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资料:

[1]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美]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2]王舒, 殷悦, 王婷, 刘国芳, 罗俊龙. 教学设计中的成绩表现和心流体验:基于认知负荷视角[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9, 35(3): 329-337.

[3]邓丽俐, 汤永隆. 快乐的脑机制研究[J].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09, 6(4):4


川妈说说


今天任性一下,掉个书袋。组织学习理论讲两种创新,利用式和探索式创新。从结果上看,利用式创新短期内就能给企业带来收益,而探索式创新因为大量先期投入、等待期,短期无法带来盈利(甚至亏损),但会为企业创造长期收益。面对这两种创新,企业理性的选择是利用和探索的二元均衡,既两者兼顾、均衡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盈利和发展。


面对不同类型的快乐,我也持有相似的逻辑:简单快乐、高段位快乐都应该有,合理配比,当下很开心、将来有希望。就像我们尊敬的袁隆平爷爷,一辈子专注水稻培育研究,平时也爱吃零食、爱打麻将(爱老婆、爱吃零食、爱打麻将的袁爷爷,除了伟大,我还想孩子认识这样真实的您),长寿又快乐。


拓展阅读

“妈妈,老师不喜欢我”,我的回答让孩子自信走进学校


mom看世界:跟着二胎博士妈妈一起学育儿、看世界;这儿既有我所崇尚的自然生活分享,还有独家的科学课程、阅读课程;来吧,养娃路上永远缺个好朋友!对啦,目前我在“头条号、公众号”两个平台发布文章,名字均为【mom看世界】,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内啡肽   孩子   多巴胺   流体   事情   状态   感觉   简单   时间   学校   快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