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宫|何为紫禁城

#打开眼界#


紫禁城全貌

紫禁城是至今为止 保存完整,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群。明代的十四个皇帝和清代的十个皇帝,即491年中先后在这里发号施令。首先,为什么叫紫禁城?不叫其他颜色?按照古代对太空星球的认识和幻想,认为紫微星(北极星)位于中天,众星环绕,位置永恒不移,是天帝所居,称紫宫,援其紫薇正中之义,来象征帝皇居所,而且为了保证皇宫的私密性,皇帝安排了大量的侍卫,想想当时皇家也不是寻常百姓能去探寻的,所以就叫紫禁城。

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夺走了侄子朱允文的位置,朱棣是在建文四年即1402年即位,并改年号为永乐。于永乐四年即1406年下诏迁都北京,次年五月开始找工匠修建宫殿。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宫殿是在元大都的基址上修建的,怎么修能修出不一样的皇城。规划师们他们不仅要掌握元大都的基本情况,还要了解地上建筑,水系的来龙去脉以及暗沟的排水高程和坡度,才能充分利用原有遗物,而且帝王都讲究风水,这城里没有水的问题如何解决?引水。将太液池中的水从城池的西北隅引入,向南回绕,人工开凿了一条金水河。


紫禁城清水河

第一个问题在哪修基本解决了,那怎么修?怎么能体现我雄伟的气势?这里按照“州桥南北是天街“的布局,将京城的南面整个往外扩!到现在正阳门的位置,使得正阳门到紫禁城之间形成一条笔直漫长的中轴线。从正阳门,经过大清门,外金水河,承天门(就是天安门)及端门,才能看到紫禁城大门,这样环环相扣的不就增加了我们紫禁城的庄严气势了。同时,我们光有前门脸不行,两边的建筑也要安排起来,在承天门两侧先安排上千步廊和衙署,再把左祖右社的太庙和社稷坛支棱起来,丰富建筑维度,这样皇帝也不用跑那么远去祭祀,想办的的事情也能及时办理。


紫禁城宫殿总平面示意图

肯定是不能按照元朝布局修建,那多没意思。后宫佳丽们还有太后离得太远都异地了见面也不方便,各位拿到的体验卡也不能住太远啊,别说侍寝了,皇帝长什么样都能忘了,所以就要所有女眷住在后宫里,不是说这五行缺水嘛,周围挖出52米宽的护城河,挖出来的土都挪到宫后的御苑去,堆成49米高的万岁山。这有山有水的,这紫禁城依山傍水的风水格局就形成了。到了清乾隆年间,乾隆觉得这万岁山太秃了,那乾隆追求的是什么,漂亮!下令在五峰之上建起五座玲珑秀丽的亭子,想想没事在万春亭上眺望,就能看到琉璃瓦金光闪闪的紫禁城。


本文来源:基于网上资料与于倬云先生主编的《紫禁城宫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紫禁城   帝皇   清水河   之义   金水   乾隆   故宫   宫殿   皇帝   位置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