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说寒气来袭,我们如何应对?

文/杨国英

今天,股市大跌。

这也不完全是昨天任总的华为内部讲话,冲击了市场情绪,而是市场在连续反弹之后的必然调整——对这次的调整,我早在上上周就反复提示。

但是,当前的市场回调,整体又是有限的,这主要因为当下货币流动性充裕的支撑。

对于仓位轻者的,我倒认为,这一波回调,给TOG(TOB)属性明显的硬核科技、以及少数估值较低且预期业绩下滑可控的传统蓝筹,其实提供了又一次介入的机会。

今天,不讨论股市,股市其实仅是逻辑推导的实现而已。

顺着昨天的话题,我推导一下经济凛冬的应对逻辑(或对抗逻辑)。

财政刺激

通过财政投入,刺激新兴经济赛道,继而刺激民间投资。

• 民间投资

在财政刺激之下,民间投资会渐进进入政府聚焦的财政刺激赛道。

• 民间消费

在财政投资和民间投资合力推动新兴经济赛道之后,经济增长,就业增加。

这其实就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逻辑。

经济进入凛冬,政府先砸钱。

在经济维稳的同时,重点投入并引导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这是不是与传统企业的转型类似)——也就是说,政府基本上不会将钱砸向传统行业(因为过剩),而只会砸向新兴产业(有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

政府先砸钱,夯实基础,政府采购、政策补贴、政府引导基金助推等,在这一连串的政策引导或吸引之下,必然会促进民间资本加速跟进,因为,这是有利可图的(至少逻辑上是成立的)。

民间资本加速进入新兴产业之后,经济增长的第二曲线,必然渐进形成,更多的就业岗位必然被创造,继而更多的消费需求被创造。

如此,在财政刺激 民间投资 民间消费的有效传导之下,一轮经济凛冬才有可能结束,才也可能迎来新一轮经济的朝阳。

财政刺激打造经济增长第二曲线,这不仅是全球经济进入凛冬后的中国必然选择,也是美国的必然选择。

注意,就在本月,美国不仅决心重金砸向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科技领域《芯片和科学法案》,而且,还决心重金砸向新能源等领域。

所以,作为投资者而言,无论是一级市场投资者,还是二级市场投资者,认识到经济凛冬的现状,这是我们对抗经济凛冬的必要前提。

当然,就介入节奏而言,一级市场投资者,有必要至少领先二级市场投资者一年时间。

现在的现状就是,以中美为首的全球主要大国,都在全力聚集全力投入新兴科技领域——其核心诉求,就是以此为抓手,率先走出本轮经济凛冬,并在下一轮经济周期到来时,抢抓先机。

对于新兴科技领域,我讲过多次,新兴科技不同于传统消费、也不同于地产、金融等,后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都能够感知,但是,前者(新兴科技)却很难直接认知,存在着相对较高的认知门槛。

而要破这个认知门槛,我认为,不下一点笨功夫是不行的。

不仅要死磕,而且要进企业跑工厂,不如此,对于非本专业的投资者而言,都是盲人摸象。

死磕新兴科技领域,也并非是说专业得能做专业工程师,而是说,至少要能理清楚具体科技领域的行业逻辑。

(这是我上周日对半导体设备的学习笔记之一)

进企业跑工厂,这更是投资者的必要功课,尤其是新兴科技领域,不进企业不跑工厂,如何能够加深感性认知,如何才能够发起认知灵魂的自我革命。

所以,今天我们又到苏州了,明天开始,又开始企业调研了。

一个旧时代结束了。

一个新时代还未到来。

但是,在旧时代结束、新时代还未到来之际,我们一定要相信,一些新兴领域、一批伟大公司正在渐进崛起。

当然,有必要注意,一切众人所知的新兴领域,一切众人所知的伟大公司,其实都已经是明牌,都已经不再存在正向认知偏差,故而,对于参与者而言,都不再存在超额的奖赏。

而众人未知的新兴领域,这些领域又到底在何处?又到底存在哪些逻辑必然性?

对这些进行挖掘和论证,这是我们接下来一两个月的重点工作。

抓住了新时代的抓手,其实就抓住了对抗经济凛冬的钥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赛道   寒气   认知   投资者   逻辑   民间   财政   领域   政府   经济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