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陵后山密林里的发现


因为离北陵较近,所以北陵公园一度是我最常去的地方,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基本是天天都去,一般选择下午下班后,早早吃过晚饭就换上轻装到里面肆无忌惮的跑上一大圈儿。

北陵的历史太过悠久,久到几乎这里的每一处建筑甚至草木都有自己的传说。北陵公园也太大了,那么多年来,去了无数次,都没能走遍她的角角落落。

陵区以及陵前的部分去的次数多了,令人感觉到新鲜感已不再有,所以后山那茂密的丛林里一度成为我想去探访的地方。

一直想去好好的探访北陵后山的丛林,但说实话都没能如愿,一个人去是需要相当的胆量的。

真正深入到后山密林深处,至今想起来就那么一次,算起来也快20年了,是几个人一起去的,记得是在春天。

乍暖还寒的初春,地处东北地区的沈阳,人们的棉衣并未彻底褪去,进入北陵公园直往后插,脱离了公园内部的现代化马路后,刚一踏进密林的边缘,就发现只有土地薄薄的表面层开化了,下面还在冻着,再往里走,很少有阳光透进的地面上,则是仍然还湿漉漉的乱树叶,一抬腿甚至都粘在了鞋底上,走起来特别的不舒服。

记得有一个哥们当时就泄气了,建议不再往里深入,而是再等一段时间天气变暖了再来。我当然反对,并说只有这样才有意境,看看能不能碰到意想不到的东西,要知道这可是已存在近400年的皇家陵寝之地,指不定会有啥新发现。

在我的一再鼓动下,大家继续往前走。

没有方向,漫无目的,遇到高大的古松,我几乎都要环抱一下,高耸入云的参天古松,上边悬挂着3-400树龄的标牌,我想,凡是这上了年纪的青松应该是这皇陵内最有资格的附属物,很有可能在建陵之初就被移植在这里了。

溜溜转转一直没有奇特的发现,寻宝更是没有可能。不知转向了何方,终于来到了那棵被称之为“神树”的地方,确实很老已达600岁,那么她的存在应该是在建陵之前,造型也非常独特,不同于别的老松有一主干直入云端,她是六杆齐生,且六杆粗细几乎相同,据说在北陵内2000余株古松之中,只其一棵有此造型,风吹六枝齐动,泽阴面积巨大,甚是神奇,因而被称为神树。

神树的四周被铁栅栏围住保护,而铁栅栏上则被人系上了密密麻麻的红布,用以祈福,据说来此神树面前祈福可保仕途通畅、生意红火、身康体健、高中榜魁等等,谁知道呢?或许是真的呢。

其实既然是来后山密林探访,我更愿意关注那些并没有道路的密处和那些碗口或者手腕粗细的树木,总体感觉槐树不少,更有那些不知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小树木等等,身不算高,枝不算粗,林林总总,正是他们才让这后山成为密密之地。

我高度怀疑,这些小的、毫无规划的树木,是真正的天生地长,或者是一些老树根部发出的新绿,或是随风而来的树种自由落地而生根等等。

那个时候到底年轻,说是孩子也不过太过,遇到一些奇形怪状的树木,我们几个还会不约而同的爬上去,甚至双手攀着横枝做引体向上,反正就是各种搞怪。

但,大家似乎都保持基本风度,那就是不能把树枝弄断,可能是源自内心的某种敬畏吧。

可能是因为天气还冷的原因,所幸我们并没有遇到蛇。在这里面是走不快的,枝枝蔓蔓的牵绊极大的影响到了速度,但是走那么快干嘛呀,就是来“寻宝”的嘛!

有时大家都不说话的时候,突然听到身边的树丛里一阵奇怪的声音,会被突然间吓个一跳,仔细看来,原来是野鸡、野兔或者松鼠,如此密林里,这些穿梭而过的生命均是天然的小精灵。

几个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从密林里钻了出来,白色的运动鞋早已布满湿泥,着装更是面目全非,抬头沐浴春光,浑身倍感轻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深入后山探趣,一条条小土道也逐渐被开辟出来。

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老树   东北地区   阴面   引体向上   奇形怪状   密林   粗细   树木   公园   发现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