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火的《延禧攻略》就问谁没有追过?又有谁狠狠嗑着魏璎珞和富察傅恒无疾而终的爱情?魏璎珞在大雪中宁可一步一跪,跪遍整座紫禁城,都不肯承认她从未爱过富察傅恒——漫天白雪,红墙宫阙,富察傅恒挽着喜塔腊·尔晴,眼睁睁看着昔日爱人从身边擦肩而过缓缓跪下,身边是新人,身后是爱人,纵使再不甘再不舍再不愿,他和魏璎珞也终究是错过了。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喜塔腊·尔晴,更是让广大网友恨得牙痒痒,尔晴甚至火到了泰国,全球人都希望她早点领盒饭,可见尔晴的罪恶确实是罄竹难书。
只是细细品味之下,尔晴这个角色更深层次的内涵却被一点一点挖了出来,最初的尔晴也是沉着冷静处事不惊,又沉稳温柔端庄有礼的大家闺秀,究竟是经历了什么,会让温柔的女孩变成恶魔?
我想,是魏璎珞的出现,勾出了尔晴内心的魔鬼。
魏璎珞太优秀了,太耀眼了,尔晴不甘心,嫉妒让她面目全非,恶魔开始主导她的身心,让她一步步走向了深渊——任何人都有争取幸福和美好的权力,只是尔晴忘记了,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才叫争取,伤害了别人,那就是掠夺,是算计,是罪恶。
然而,尔晴也并非是杜撰的人物,她的历史原型正是富察傅恒的福晋叶赫那拉氏,早在20多年前的《还珠格格》中就有出场,比起还原程度,《还珠格格》里的福伦福晋,不论是出身还是性格都更接近真实的尔晴。
那么,真实的尔晴,是不是也这么心狠手辣呢?
尔晴的出身可并不像《延禧攻略》里那样是个宫女,相反,尔晴的父亲是叶赫那拉氏三朝元老纳兰明珠的孙子,母亲则来自瓜尔佳氏,在满清,叶赫那拉氏和瓜尔佳氏都是满族八大姓之一,可见尔晴出身之高贵。
叶赫那拉氏擅出皇后,因此家里人也将尔晴按照宫妃标准培养,出身尊贵的尔晴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生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野史将她称作“满洲第一美女”,尔晴知书达理,进退有度,颇有未来皇后的风范,而叶赫那拉氏也确实有将尔晴推上皇后宝座的想法。
然而,对于刚登基的乾隆来说,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才是维持江山稳固的关键,叶赫那拉氏树大招风,又势力甚广,将叶赫那拉家的女儿纳进宫来对他并无益处,可又没有好的理由拒绝,于是乾隆干脆暂停了选秀,可尔晴已待字闺中,家中便择了大学士富察傅恒为她的夫君。
权贵人家的女子对婚姻并没有自主权,在嫁给傅恒之前,她甚至没有见一眼未来要和自己相伴一生的人,尔晴深知,自己的婚姻不是自己的事情,而是整个家族的事情,为家族荣光牺牲她的婚姻,对她而言是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的,她并没有奢望白头偕老永结同心的美好爱情,只希望自己的夫君能够对家族有助力。
但是,尔晴是幸运的,富察傅恒只愿娶她一人,在那个大臣们都有一妻多妾的朝代,富察傅恒终生只有尔晴一个嫡福晋,再未纳妾。
而尔晴与富察傅恒的婚姻也十分美满幸福,婚后他们育有四子二女,傅恒因为才能卓著,一路高升直至统帅地位,他常年在外忙公事,尔晴在家中相夫教子,将府内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一段基于利益的婚姻却意外地琴瑟和鸣,两人配合默契,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貌美的女人也许可以得到一时的幸福,可想要长久的美满,只靠美貌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夫妻二人携手同心,互相理解,彼此扶持,才能一起经营好婚姻。
官修正史和稗官野史,就像是历史的两面镜子,一面照出了成王败寇,一面照出了众口铄金。
尔晴本是正史上寥寥几笔笔墨带过的无关女子,却在野史中拥有扑朔迷离的风月故事,以致于名声大噪。
在野史中,尔晴和乾隆的关系则耐人寻味,尤其是《满清外史》一书,将这一段风月描述得有理有据,有鼻子有眼。
富察傅恒身份尊贵,他的姐姐是乾隆的青梅竹马富察皇后,作为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富察傅恒经常被召见入宫,尔晴也经常随夫入宫,这便埋下了瓜田李下的隐患。
当初乾隆为了稳固政权树立形象宣布暂停选秀,如今见到曾有机会选为妃子的尔晴如此美丽温柔又知书达理,十分懊恼,只是身为九五之尊怎可觊觎大臣的结发妻子?
乾隆便一直按捺心思,对尔晴也是点到即止,并无逾矩之处。
而尔晴一开始也并未察觉到皇帝的心思,只是心下疑惑最近皇上怎么总是借皇后之名将她召请入宫,只是渐渐地,她也明白了乾隆的意思,尔晴一介弱女子,前有九五之尊在虎视眈眈,后有夫君前途和家族荣光,除了委身乾隆她再无其他办法。
尔晴经常出入宫闱难免引人怀疑,尤其是引傅恒怀疑,为了让自己更方便,乾隆干脆找了个由头将傅恒调到远离京城的云南,美其名曰抵御外敌,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罢了。
在皇权的欺压下,尔晴并没有反抗之力,很快,她便生下了一个孩子,取名福康安,这也是富察傅恒的第三子。
对于这个孩子的来历,正史并没有明确记载,可民间却流言纷纷,说这个孩子其实流着乾隆的血脉。
乾隆是一国之君,前朝的稳固和后宫的安定他都要顾忌,这个孩子是谁的都不重要,他只能是富察傅恒家的。
而富察傅恒同样没有出言解释,一切都好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他和尔晴依旧是鹣鲽情深,他的前途依旧是康庄大道,他的家族依旧是无上荣光。
只是傅恒外出征战更加频繁了,乾隆十一年,乾隆十九年,乾隆三十年他都在外领兵作战,短短七年时间,他便凭借赫赫战功和显赫身份,从御前侍卫一跃而至一品要员。
而乾隆对福康安的偏爱,似乎也印证了民间传说的真实性。
福康安是富察傅恒四个儿子中唯一一个受封郡王的,他也是清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异姓封王的大臣之一,他在世时就被乾隆授予了只有皇室宗亲才有资格获封的贝子爵位,死后又被追封为嘉勇郡王,乾隆对他的宠爱远超宠臣和珅,这种不合理的封赏自然会被野史大书特书。
而乾隆与尔晴这一段密辛,不知是傅恒并不知情,还是视而不见,自富察皇后去世后,尔晴成为乾隆的精神寄托,他们往来更加密切。
等到富察傅恒的四个儿子都到了适婚年纪,按理来说,乾隆如此宠爱福康安,一定会为他指婚一位公主,但更令人疑惑的是,傅恒的三个儿子都娶了公主,只有福康安不是驸马——他虽然不是驸马,可身份却比驸马更加尊崇,他也是满清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是来自皇家的王爵。
如果野史记载为真,那富察傅恒和尔晴美满的婚姻就要打个问号,可事实究竟如何?
我们很难想象,为什么有人会在史料记载甚少的情况下,给一个朝廷命妇编撰如此荒谬的故事,而只是为了解释福康安受到的偏爱——坊间流传的不过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抹杀的却是一个女子美满幸福的婚姻。
福康安被传为乾隆私生子的文字资料主要来源于《满清外传》,这是一本在清末民初编著的话本子,而这一谣言也在晚清时期才开始盛行,为什么谣言四起?不过是为了将乾隆好色的形象板上钉钉。
那福康安真的是乾隆与尔晴的孩子吗?
当然不是!
乾隆嫡妻富察皇后病逝于乾隆十三年,福康安出生于乾隆十九年,福康安出生时距离富察皇后过世已经六年,尔晴此前随夫入宫是以富察皇后弟媳之名,如今富察皇后已死,她并没有合理进宫的由头。
清朝自入关以后奉行儒家礼法,男女之防更是繁琐严苛,更是将于此前有皇帝宠幸大臣妻子的事情发生,因此为了杜绝这类事情特别规定,外臣妻子无需入宫请安,即使是尔晴以外戚家族贵妇身份入宫请安,也只能面见皇太后和皇后,决不允许见皇帝。
即使是富察皇后在世,尔晴也最多只是在富察皇后寝宫与皇后拉拉家常,如今富察皇后已死,尔晴即便是入宫,也只能匆匆给崇庆皇太后请安便得离开。
就算是乾隆强行冲破祖制非要与自己的重臣之妻有染,那也只能是富察皇后在世时,可那年龄又不符,傅恒次子福隆安更能对得上号,可这样的话, 福隆安娶了乾隆的亲生女儿为妻,“不赐婚公主”的说法又站不住脚。
再说回为何乾隆没有指婚一位公主给福康安,原因就更简单了。
其一,公主是乾隆用来笼络功臣的,乾隆子女缘薄,适龄公主并不算多,总不能都嫁给傅恒家吧。
其二,与福康安年龄相仿的只有七公主和九公主,七公主早被赐婚给蒙古亲王,九公主也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乾隆许配给重臣之子札兰泰,就算乾隆想让福康安当驸马,也并没有合适的人选。
如果说因为福康安是乾隆私生子所以没有许配给他爱新觉罗氏公主,可福康安的大女儿和小女儿都嫁给了铁帽子王,这难道就不算是同姓通婚吗?
所以,野史传说根本站不住脚,福康安与乾隆就是简单的侄子与姑父的关系。
至于福康安为什么备受宠爱,爵位甚高,首先是因为他自小便被养在宫中,与姑父乾隆关系不浅,加上富察皇后去世多年,乾隆将思妻之情寄托在久在身边的妻侄身上无可厚非,说福康安是乾隆的半个儿子也不为过,再者,福康安与幼年早逝的皇子永琏长相十分相似,永琏可是乾隆曾经打算秘密立储的皇子,一朝早逝让乾隆悲痛欲绝,因此将满腔柔情倾注于福康安身上。、
也因此,福康安十三次受封又受封贝子,追封郡王,配享太庙,建立专祠,这些待遇在乾隆看来都不足为奇。
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又和爱子长得如此相像,加上战功赫赫,率军平定金川,肃清甘肃起义,保卫西藏领土,制定善后章程,确立活佛制度,父亲傅恒也是有勇有谋,为乾隆立下汗马功劳。
从福安康,乃至傅恒一家,有富察皇后buff加持,自己又肯努力有才干,再怎么宠也不为过——本来乾隆要给傅恒册封贝子的,傅恒坚决谢绝,所以福康安所得荣誉,并非只因他一人,而是用父子两代人的战功才换来的。
而野史的无端揣测,不止诋毁了乾隆与尔晴,更是抹杀了富察傅恒满门荣耀,实在可恶。
虽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可再如何打扮也不应该动其内在,动其根本,历史可以辨伪存真,可以推理假设,却不可以捕风捉影,不可以凭空揣测。
虽说历史是胜利者编写的,可很多时候大家却忽略了那些秉笔直书的史官们,古代史官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世袭罔替,父死子继,一代又一代的史官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青史,只为了给后人留下具有警示和参考意义的记载。
如果历史可以被随意篡改,如果野史可以被当作真实,那历史还有何借鉴意义呢?去伪存真,辩证看待,才能让历史这个“小姑娘”真正发挥自己的价值。
更新时间:2024-10-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