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星空

进入内蒙境内之后,看了两天森林。有人说,你想找原生态的地方,就看哪里没有手机信号。

虽然旅途疲惫,但那几天,我并没有犯偏头痛。可能是森林里氧气含量高,让人神清气爽。尤其是松林深处,常有松香,沁人心脾。

到了额尔古纳,沿着界河穿行。那条河,就是我曾经在迟子建小说上读到的额尔古纳河。总觉得它风景如画,让人时刻想拿起手机,拍下沿途的景色。


可以看到大片金黄色的油菜花。偶尔有被风吹起的麦浪,让我想起嫩江市的一个地名:麦海。

乌兰山附近,能看到额尔古纳河像太极图一样,形成优美的形状。

乌兰山曾是鲜卑人、西室韦人重要活动区域,据说有大量古墓群、地穴、岩画遗址。

可惜的是,看不到这些历史遗迹。可以坐缆车,再爬一段路,到山顶看敖包祈福。山顶风大,吹得我摇摇欲坠,怀疑会被刮到山下去。只是登到峰顶,眺望远处时,又会觉得不虚此行。

曾经在一本书看到过这样的记载:“在海拉尔地区草地达斡尔族中,老萨满故去之时,后人会让他安坐于棺材之中,里面放置他生前使用的法器、神服等,安放在草地上,不入土,也有用木头做成支架放在上面者。三年之后,经过风吹雨淋、日晒雷击这里夷为平地,后人来收拾萨满的骨骸,埋入土中,不起包,上面只放几个石头。在萨满葬身之地北面大约100米的地方用石头垒砌成敖包,在草地上过往的牧民都要自觉进行祭祀,敬烟敬酒。民间传说,如果不给敖包磕头祭拜,就会遭遇不测,对此人们深信不疑。”

不过,我们看到的敖包山,石头堆积得高且整齐,周围还挂满了五彩的经幡,更像是景区特意为之。我也捡拾起附近的石头,堆在上面,感觉也有了一种参与感。

后来看到网上的资料:“经蒙古史专家考证,这正是远古第一座神圣敖包。而敖包的主人是蒙古先祖‘苍狼白鹿’。”不知真伪。

在嫩江市的多金遗址,看到过天然的敖包,只是比这规模小得多,更为纯朴自然。

离开乌兰山之后,沿途仍旧可以欣赏草原的美景。天格外蓝,有厚重的白云,和散落的牛羊。让我想起小说《天龙八部》里,乔峰和阿朱的塞外之约。他们曾经希望一起到塞外牧马放羊,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可惜天不遂人愿,乔峰的爱情和事业,到底是悲剧的收捎。

来草原,会想起篝火晚会、骑马、全羊宴……这里的羊肉果然鲜嫩,只是我不太习惯这样的口味,吃了几块之后,就被香倒了。

在巴尔虎蒙古部落看到的篝火晚会很有参与感,还有热烈的萨满舞,可以感受那种神秘的气息。早就在一位女作家的笔下,看到过关于蒙古长调的描写。真正听到时,音响效果不好。但脑海里顿时浮现出那样的画面:在白天看到过的辽阔无边的草原上,放羊的间隙,牧人用蒙古长调那悠远苍凉的声音,来聊以安慰他的孤寂。甚至马头琴也带着这样的陪伴意味,纵然乐曲是万马奔腾、铿锵有力,也仍旧有属于草原的寂寥。

旅游景区的饭菜又贵,又不好吃。只是看了篝火晚会之后,深夜吃到的肉串还不错。虽然烤法一般,胜在肉质鲜嫩。

我还是早早离席,准备先回蒙古包去完成每天的四千字任务。只是一个人往回走时,看到路边的野草和青蛙。这些都是小时候,在村里见惯的,包括那些野韭菜花,对我来说都是寻常。

然而无意中一抬头,看到满天的星辰。或许是在原野里,空气清新,缺少污染,才会看到如此璀璨的星辰。

让我想起年轻的时候,曾经伫立在农村院子里,长久凝视夜空,只觉得那些星星又明亮,又寂寞。后来和别人说,我家那里的星星是最美的,远胜过任何城市。

只是很多年过去了,父母都已经进城居住。只是在夏天的时候,周末回村里呆上半天,从来不在那里住。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的漫天星辰了。

想起萧红写过的,“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此刻,已经中年的我心里并没有悲哀。看着星辉,仍旧会被它们的美所震慑。独自看了许久,而同来的朋友们,仍旧在吃着肉串,喝着啤酒,感受着世俗的热闹和繁华。

那也是生活中的快乐。蒙古包在旷野之中,部落只在五月和九月之间接待如织的游人。而之后漫长的季节,这里是更加长久的空旷。

草原人烟稀少,车经常走了很远,也看不到当地的居民。倒经常看到蝴蝶在草丛中飞舞,风在草丛中经过。

我喜欢内蒙,虽然它离我如此之近,可是我忙于去南方,去更多现代的都市,而错过了附近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额尔古纳   嫩江   乌兰   内蒙   参与感   蒙古   敖包   篝火   草原   石头   星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