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上“丑陋”的父母:3岁孩子的哭闹可以被原谅,你们却不可以

导语

今天开心爸爸刷到了个热搜上的视频。

高铁上,一个3岁的孩子全程在哭闹,一旁的爸爸妈妈呢,不管不顾不闻不问,就像那个哭闹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一样。终于有个女孩实在是受不了了,就站起来提醒了几句,结果给全国人民看了一场“好戏”。

只见孩子妈妈摆着手说:“是我的孩子我管不好,不好意思我控制不了他,3岁的小孩听不懂道理,(我)捂他嘴了已经,我(也)说了不好意思了,你理解一下……”“你道德绑架!你真有毛病,你这辈子别生孩子了,生孩子得被你带死了我天哪……”“有没有规定孩子不许在车上嚷,嫌嚷你们坐高级地去,我们这坐的是大众的车……”。

孩子爸爸呢,边拍视频边说,“你是不是第一次坐高铁,那我原谅你行吗?”。

......

不说别的,光是听这对父母的回应,就觉得够窒息了。

是啊,这是正常人能说出来的话吗?按照正常的思维,自己带孩子坐高铁,那就有义务约束孩子遵守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不要做一些诸如乱跑乱跳大哭大闹等等会影响到同行乘客的行为。

虽然可以说孩子还小,但这并不是可以影响别人的理由,也不是别人一定要体谅你的理由。特别像现在被别人专门提出来了,作为爸爸妈妈,不是更应该表现得比较诚恳一点吗,这才是处理问题的态度。结果呢?

闭口不谈孩子哭闹的问题,而是左一个“道德绑架”,右一个“我原谅你了”的胡搅蛮缠,有一说一,这对父母的样子实在是太难看了,也难怪会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了。

越是公共场合,越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

是的,近些年来类似的事件真的看过太多了。

随着疫情的好转,以及暑假的来临,很多爸爸妈妈都会选择趁这个时间带孩子出去转转,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一下各地的风土人情啥的。如果孩子还小的话,在乘坐交通工具,特别是飞机和高铁的时候,难免会因为身体上的不舒服而大哭大闹,或者因为好动而跑来跑去停不下来。

平心而论,孩子的行为和年龄有关系,我们不可能要求一个3岁的孩子像成年人一样规规矩矩,一点声音都不发出来,所以视频中那个女孩也仅仅只是要求孩子小声点,并没有强行让孩子不要哭闹或者一点声音都不要发出来。

但我们可以要求孩子的爸爸妈妈。

要求他们关注一下孩子,毕竟一直哭闹的孩子,肯定有不正常的地方,这时候更需要父母关心关注,看看他们是身体上的不舒服,还是精神方面有需求;要求他们更好地哄哄孩子,毕竟这是公共场合,有很多的人,如果每个人都不管不顾大声吵闹的话,就无法想象了。

实际上,越是公共场合,越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对孩子来说,公共场合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在这里接受到的教育会更加深刻,他们会更容易记住。

一方面,公共场合对孩子来说是陌生的场合,他们会比在家里面更加信赖,更加相信爸爸妈妈说的话,这时候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可以说是事半功倍的;

另外,公共场合也有很多类似的小朋友,对孩子来说,在小朋友面前表现得更好一些,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这时候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印象更加深刻,自然也就更加有效了。

而且,让孩子不要吵闹的方法还有很多。

比如,提前带些孩子喜欢的零食,在车上用零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再比如带点孩子喜欢的玩具,上车后就让孩子自己去玩;类似的还有让孩子看会儿手机,听会儿故事,甚至可以带着孩子到车厢连接处转转,去餐车逛逛,或者去铁路员工休息室看看,都可以很好的安放孩子的精力。

所以,孩子在公共场合哭闹,并不是管住管不住的问题,更多的是想不想管的问题。而这,也才是众多网友们愤怒的原因所在。

父母的样子,隐藏着孩子的未来

我们一直在说,孩子小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白纸,而爸爸妈妈呢,就是在这张白纸上书写的那个人。

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那就要从小就给孩子树立一个说话算话,不推诿,该自己做的事情毫不犹豫就去做的榜样;

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那就要在孩子面前事事争先,面对困难毫不犹豫地奋力向前,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尝试每一个挑战,以及每一个看上去就不好完成的任务;

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宽容的人,那就要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宽容的样子,比如在饭店等上菜的时候,不要因为上菜的速度对服务员恶语相向,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对厨师出言不逊等等;

你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那就要在生活中带着孩子做一些有爱心的事情,比如给小动物安个家,比如给流浪汉送吃的,比如给贫困山区捐一些衣服书籍学习用品等等。

可能您会觉得这些事情太麻烦了,不能够随心所欲地做“自我”,但教育孩子这件事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爸爸妈妈们克制自我行为,在很多时候以孩子的成长为重。

对孩子来说,想教育好的话很难,而想学坏的话就太简单了。

就像这个热搜上的父母一样,只要他们在公众场合这么一闹,只要他们把“无赖”两个字写在脸上,只要他们当着孩子的面肆无忌惮释放着自己的负面情绪,只要他们什么时候都表现出胡搅蛮缠不讲道理,孩子自然会看在眼中记在心中,自然会在类似的场合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

所以,爸爸妈妈的样子,真的隐藏着孩子的未来。

最后

最后我们回到这个新闻上,其实让大家愤怒的并不是3岁孩子的大吵大闹,更多的是其父母的理所当然以及语气中的有恃无恐。只有类似的父母少一些,在公共场合全程哭闹的孩子才会少一些。

文:开心爸爸的日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父母   孩子   胡搅蛮缠   不管不顾   丑陋   教育孩子   场合   类似   样子   爸爸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