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之下,“剧本杀”将告别野蛮生长

近年来,“剧本杀”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群体的喜爱。所谓“剧本杀”,其实是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玩家们通过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围绕剧情和线索进行交流、推理,以此还原故事真相、厘清人物关系,最终揭开秘密或找出“真凶”。宿迁的“剧本杀”店铺也如雨后春笋般“长”了出来,到了暑期,“剧本杀”市场迎来了客流高峰。而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建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五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宿迁“剧本杀”市场将迎来哪些变化?7月25日,笔者对此进行走访调查。

假期,“剧本杀”火了

25日上午9时许,位于市区西湖路上的一家“剧本杀”门店已经迎来了第一波客人,十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三个房间里玩“剧本杀”游戏,走廊里不时有音乐和玩家的交流声传出,而空着的几个房间,该店的工作人员正在打扫。

这家“剧本杀”门店是一家连锁店,总部在南京,已经经营了4年,暑期生意非常好。经营者王女士热情地介绍:“我们这家店在2018年开始营业,客源可以说是靠口碑一点点积攒来的,有很多回头客。目前,已经有了两个微信客户群,店里有300多个剧本可以提供给客户使用。”

每当有新客人来的时候,王女士都会主动拿起几套剧本介绍,首先告诉客人“剧本杀”是什么,店里的剧本主题有哪些?可以如何选择。王女士介绍,该店有8个房间可提供给客人使用,因为“剧本杀”玩起来时间较长,最短需要3个多小时,最长要8个多小时,一天大约接待两三场客人,不少客人会提前预订来此消费。此外,店家也提供“外卖服务”,不少人会在家中与好友参与“剧本杀”游戏,还有年轻人将露营和“剧本杀”结合起来娱乐。

“一些老玩家会在露营的时候玩‘剧本杀’游戏,我们就会提供送剧本、送道具、提供游戏主持人等‘上门’服务,‘剧本杀+露营’与在店里玩‘剧本杀’游戏,是完全不同的一种体验,既可以亲近自然,又可以娱乐社交。”王女士介绍。

在王女士的店中,刚和朋友结束了一场“剧本杀”体验的玩家黄女士说,这是她第一次体验“剧本杀”,房间会按照剧本的主题进行布置,她和朋友都穿上了相应角色的服装,这样的环境渲染,让她们很有代入感。在接触之前她还觉得“剧本杀”有点无聊、尴尬,但真正入戏后,剧本和角色带给玩家的乐趣很多,花上几个小时,演绎、感受不同人生,这样的休闲方式很减压。

谈到“剧本杀”为何如此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王女士认为,“娱乐+社交”的方式是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在较长的游戏时间里,由“剧本杀”游戏主持人引导,一群人通过角色扮演、剧情推理、搜证梳理线索,共同查找“案件”的真相,这会让人很有代入感。参与者不仅可以体验不同的剧情和人生,还能在游戏放松之余满足社交需求。目前,店里受欢迎的主要是娱乐性比较强的剧本,适合工作压力比较大的都市人群。

新规来了,要求剧本须标注适龄范围

据了解,2020 年我国的“剧本杀”市场规模已达 117.4 亿元,预计2022 年将增至 238.9 亿元,消费者规模超千万。尽管“剧本杀”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创业就业,满足了消费者的文化娱乐需求,但同时也出现了血腥、暴力等不良内容 ,以及消防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此,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建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对其进行规范。

《通知》明确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经营范围登记为“剧本娱乐活动”,并实行事后告知性备案;强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主体责任,划出内容管理、未成年人保护、安全生产等底线红线,要求建立内容自审制度,对剧本脚本以及表演、场景、道具、服饰等进行内容自审。《通知》印发之日起至2023年6月30日为政策过渡期。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确要求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通知》规定,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使用的剧本脚本应当设置适龄提示,标明适龄范围;设置的场景不适宜未成年人的,应当在显著位置予以提示,并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除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外,剧本娱乐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剧本娱乐活动。对此,相关从业者怎么看?“关于‘剧本杀’出台的新规定,我们有一定了解,针对未成年人,我们通常推荐适合青少年参与的剧本,如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红色剧本。我们也与多所学校合作,为学生提供红色主题剧本,让他们在娱乐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只要挑对了剧本,对学生来说,参与‘剧本杀’也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市区西湖路附近的一家“剧本杀”店长王女士说,每周她都前往南京,到自己“剧本杀”店所属的总部学习、培训,目前,她还没有接到具体的整改、调整要求,但在新规定的过渡期结束前,她肯定会按新规具体要求调整,这对行业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在走访“剧本杀”店铺的过程中,笔者未看到张贴未成年人相关限制的标志。“平时,光顾我们店里的主要是年轻白领群体。暑假来临,也会有一些学生来玩,但消费主体多为成年人。我们对‘新规’还不是很了解,针对未成年人保护这块,我们目前没有设置相关提醒,主要看顾客的意愿,如果感觉剧本存在血腥、暴力的内容,我们会提醒,但也不能左右顾客的想法。”市区青年路附近的一家“剧本杀”店内的工作人员解释,由于剧本的创作者和发行方未对剧本进行年龄分层、分类,依靠经营者们来判断、区分剧本的适用年龄,容易出现参照标准不统一的情况。

心理医生:警惕产生心理问题,对“剧本杀”进行适龄性划分很有必要

“剧本杀”为何如此吸引年轻群体?未成年人参与又该注意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联系到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心理咨询师、宿迁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丁云,请她谈谈自己的看法。

丁云说,“剧本杀”不仅仅是一个游戏,更是一个集知识属性、心理博弈属性、强社交属性于一体的娱乐项目。之所以能够迅速得到一些人的认可,是源于其独特的感官体验。参与“剧本杀”可以缓解一定程度的现实压力,弥补一些遗憾和不满的内心感受,结识更多的朋友,改善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心理学上的心理剧、角色扮演等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剧本杀”。

“但部分‘剧本杀’含有血腥、暴力、色情等内容,内容过于恐怖、刺激、荒诞,‘剧本杀’是一个沉浸性很高的游戏,而参与游戏的青少年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自我判断能力较低,容易沉迷其中,严重的则可能会造成参与者将现实和剧情的角色混淆,产生心理问题,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生活之余偶尔玩玩‘剧本杀’无可厚非,放松一下心身,但时间一定要把握好,长期痴迷性沉浸易出问题。”丁云说。

丁云表示,《通知》的出台十分及时、十分必要,同时,对于“剧本杀”适龄性的划分,要加以严格管理,有效规避“剧本杀”对未成年人群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丁云同时提醒,如果未成年人因沉溺于“剧本杀”,而出现心理问题,继而影响到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到心理专科医院就医。(颜靖尧 朱婉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剧本   宿迁   未成年人   社交   店里   野蛮   群体   生长   客人   通知   内容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