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未来3年500%增长空间(借鉴智能手机发展史为参考)

前言:写文不易,希望看客们可以高抬贵手点赞关注,这是我写作和分享的动力!谢谢!!!

一、近期文章推荐参考个股情况

近期整体文章推荐的情况(具体可以回看文章)

二、关于折叠屏手机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类比问题

当前折叠屏手机的发展情况:2019年折叠屏手机上线,当年销量70万部,2020年的时候,折叠屏手机的数据上升到了310万部,而到了2021年的时候数据上升到了900万部,整体三年时间增长是相对明确的。到了2022年市场整体预期的数据将会达到1600万部,同比2021年增长77.78%,而根据CINNO Research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创下7年来最差成绩,同比下滑16.9%,但同期国内折叠屏手机累计销售130万部,已超过2021年全年的116万部成绩。从这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折叠屏手机可能会成为智能手机市场新的增长点。随后的23年以及25年,市场分别预期了2600万部和8000万部的数据预期,但是这样的数据能否完成呢?我们通过智能手机的发展史可以可以来进行验证。

2019-2025年折叠屏手机的增长率(其中2024年为个人预期数据)

2019年-2025年折叠屏手机的增长量

智能手机的历史发展情况:
2006年推出智能手机,在2007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量为1.18亿部,同比2006年增长63%;
2008年全年的智能手机销量则达1.393亿部,比2007年提高了13.9%;
2009年智能手机全球销量1.742亿台,同比增长15.1%;
2010年全年的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到2.93亿部,与2008年的1.51亿部相比几乎增长一倍;
2011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4.72亿部,较2010年增长58%;
201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43%,达到了创纪录的7亿;
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了10.042亿部,第一次突破了10亿这个里程碑数字,比2012年的7.253亿部增加了38.4%。(在这一年智能手机首度超过普通手机数量)
2014年智能手机终端销售量12亿部,较2013年成长28.4%(这一年苹果首度跨度亿级销量);
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14亿部,较2014年增长超过14%;
,2016年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14亿7060万部,同比增长了2.3%;
2017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共计达到 14.62 亿台(这一年智能手机销量开始回落);
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14.4亿部;(连续第二年下降)
2019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12亿台;(连续第三年下降)
2020 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近 12.6 亿部,(连续第四年下降)
2021全球智能手机总销量为13.5亿部

2006-2021年智能手机的销量情况

总结1:我们通过智能手机整体发展速度,其实可以看出来一个明显的问题,2006-2009的智能手机销量增速整体相对有限,到了2010之后增速快速提升,这个过程是因为从2g时代发展达到了4g时代,赋予了智能手机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含金量,随后不断普及整体的增速在2011年到2015年达到了空间的力度(几乎全面替代普通手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以最传统的立讯精密的股价走势可以和整个智能手机市场是具备高度的重叠性的(2010-2015年我们以前复权的形式,可以发现股价在这个过程中涨了14.6倍之多)

总结2:现在回头再来看折叠屏手机的情况,从2019年70万到今年1600万,2025年达到8000万销量,数据上增长比列很大,但整体和十几亿的智能手机比较,目前还是少的,造成这一主要原因是当前折叠屏手机的售价较高(6000-20000元),这是阻碍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其次是折叠屏手机也是智能手机的一个分类,属于蚕食原本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这是相对的竞争关系,需要市场消费者有一定的消费意识或者说需要厂商有效的宣传,从而推进销量。最后就是因为近两年的疫情市场整体的消费能力所有减弱而造成的影响。以上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期整体将会逐步减弱,所以综合的影响因素认为是短期的过程。

折叠屏手机的售价

总结3: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我们本身存在两种可预期性的思维。第一自智能手机推广以来,近3年在智能手机上的创新整体是比较少的,虽然说着所谓更新换代,但整体的变化来说相对不大,而折叠手机某种形式上可以理解为传统的翻盖手机,只是在工艺程度上获得了更高的程度的发展,可以理解为智能手机的一种创新,而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就潜在着市场的空间问题;第二则是因为折叠屏手机和传统的智能手机是竞争关系,而早前智能手机和普通手机也是竞争关系,那么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想象一下,当未来某天折叠屏手机是否可以和当前的智能手机平分天下,如果出现,那么折叠屏手机的增量将会是以亿为单位的增长(只要价格能够下来,那么未来必然是存在一定可期的)

总结4:根据 IDC 数据,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 2016 年 14.69 亿部的高点连续四年下滑,2021 年出货量:虽然同比回升 6.2%至 13.60 亿部,但仍低于 2019 年新冠疫情蔓延前的水平。根据 Counterpoint 数据,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换机周期从一年前 的 22 个月延长至目前的 31 个月,全球智能手机行业面临着缺乏增长动力的问题。同时根据CINNO Research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创下7年来最差成绩,同比下滑16.9%,但同期国内折叠屏手机累计销售130万部,已超过2021年全年的116万部成绩。

三、折叠屏在十四五期间全球整体的规模预期

今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市场将达到1600万部,增长比列73%。同时预计2023年折叠屏手机将增长到2600万台。目前6000元档位便是折叠屏手机的入门价位,中金公司最新研报预期2025年达到8000万部(部分较早的数据预期2025年只有4000万部,整体差值较大,我们暂时以较大数据作为预期)

202220232025折叠屏手机市场规模及对比21年手机市场的比率情况

备注:以上时间的均价为个人所预期的平均价格,具体以后期市场实际报价为准,仅供参考。

四、折叠屏手机主要含金量部件说明(铰链、折叠屏以及UTG玻璃,占比折叠屏手机大概16.18%的成本)
折叠屏手机 BOM 成本较非折叠手机高出69%,主要来自于屏幕及铰链。根据 CGS-CIMB数据,三星初代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 的BOM 成本为636.7美元,其中显示模组成本 218.8 美元,占比34.4%,机械/机电结构成本87.5美元,占比13.7%; Galaxy Fold 显示模组的成本占比较 Galaxy S9+高出13.3pct,机械/机电结构的成本占比高出5.8pct(主要来自于铰链结构);从BOM成本的角度看,屏幕及铰链是折叠屏手机成本增加的主要来源。

折叠屏:Omdia调研的数据显示,折叠屏的价格在150美元到250美元之间,换算成人民币在一千元到一千七之间。并且主流的品牌都会有各自的尺寸定制需求,投入还会更多。(折叠屏主要涉及UTG玻璃,折叠屏使用的UTG玻璃成本一般达到25-40美元/片,为折叠屏手机显示模组的主要增量成本项,占比16.25%。根据DSCC的数据,在2022-2025年间,UTG有望成为主流,渗透率将稳定在70%左右。国内供应链公司已经形成了UTG原片生产、加工量产能力。)

铰链:其中三星和华为折叠手机铰链转轴成本大约40美元。(同时如果后续导入液态金属,整体折叠屏成本可能还会增加50%。)而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则曾表示,OPPO Find N配备的水滴型铰链,单个成本达到了100美元。

总结5::铰链和折叠屏换算成人民币分别是 268元和1350(折中价格),其中UTG玻璃为218元(这个价格包含在折叠屏中,只是我们单独把他拆分出来单独计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数据进行一定的折算。

2022/2023/2025年铰链市场规模

2022/2023/2025年折叠屏市场规模

2022/2023/2025年UTG玻璃市场规模

备注2:以上数据存在缺陷,如果有相关资料的朋友可以补充或者跟帖告知完善。

五、当前折叠屏手机的优点以及当前出现的缺陷问题

优点:折叠结构是日常生活中较常见也是最具有创意方向的结构,使得产品多功能集于一体成为可能。可折叠结构在产品设计中具有:1)有效利用空间;2)提升产品便携性;3)实现产品不同功能转换;4)降低运输和存储成本等优势,因此产品结构设计朝着折叠、节省和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等方向发展的趋势明确,折叠结构成为产品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当前遇到的问题:从用户的角度看,折叠屏手机屏幕及铰链的品质是影响使用体验的关键因素。根据黑猫投诉统计,在折叠屏手机相关的投诉问题 TOP10 中,屏幕相关问题有5 个, 包括“折叠屏出现折痕、裂痕(28.1%)”、“屏幕显示故障(26.6%)”、“屏 幕漏液(12.0%)”、“屏幕起胶(1.6%)”、“屏幕出现异响(1.0%)”;铰链 相关问题有2个,包括“折叠屏出现折痕、裂痕(28.1%)、“铰链损坏(1.6%)”, 可见屏幕及铰链是影响折叠屏手机用户使用体验的关键零部件。(折叠屏必须保证10万次的可折叠性)

总结6:当前折叠屏手机遇到的问题也是影响快速推广的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整体上后续的技术升级等问题解决也是助推折叠屏手机快速放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事物都是相对的,有利有弊,所谓物极必反 否极泰来即是如此。)

六、关于折叠屏手机的发展行业内的认知情况

业内称2022年为折叠屏手机规模化元年。继华为之后,三星、小米近期接连发布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引发市场关注。从几家头部手机厂商发布新品来看,第一个信号是,厂商对折叠屏手机的重视程度空前提升,这场折叠屏战役已从产品竞争上升到策略上的竞争。其中三星电子移动业务负责人卢泰文近日表示,到2025年,折叠屏手机将占三星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0%以上。折叠屏将成为智能手机的新标准。除了之前我们说的智能手机销量下降,但是折叠屏手机却是增长的情况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相关的消息

消息1:最新的市场调研中,三星凭借Galaxy Fold 3和Galaxy Flip 3两款折叠屏智能手机,拿下全球可折叠式智能手机市场62%的份额,稳居第一。
消息2:2021年中国市场折叠屏产品规模约150 万部,其中华为占比49.3%,排名第一,三星占比28.8%,小米占比13.2%,分列二三位,OPPO占比6.1%,联想占比0.2%,其他品牌占比2.4%。(全球21年的销量为900万部)
消息3:根据不同型号的出货量来看,2022年第一季度折叠屏手机出货量最高的三款机型分别是三星Z Flip 3、Z Fold 3和华为P50 Pocket,而去年同期前三名分别为华为MateX2 5G、Z Fold 2以及Z Flip 5G,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市场上翻盖式折叠屏手机更加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这也是三星和华为更受追捧的原因之一。相较于平板式折叠方案,翻盖式更像是一台手机,携带更加方便。


消息4:虽然关于苹果的折叠屏手机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凿的证据,但是市场预估2024年苹果将会上新折叠屏手机,毕竟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手机生厂商,理论上是不会错过这个市场的蛋糕的。

网传苹果的折叠屏手机示意图

消息5: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超过110万部,同比增幅约70%,保持了高速增长趋势。(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折叠屏手机销量达58.7万部,同比大幅增长132.4%,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30万部,超过2021年全年的116万部成绩。)

七、折叠屏手机产业链情况及相关公司
面板制造:工艺制程上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中后段制程),但无本质变化,无需另设产线;
触控材料:触控电极材料需由氧化铟锡(ITO)材料转换成金属网格(Metal Mesh)或是纳米银线;
盖板层:有玻璃专传换成CPI薄膜+硬质涂层;
OCA光胶:技术相比已以往大幅提升;
偏光片:需要大幅降低厚度(也有开始逐步不用偏光片的产品)

结构件:需要在机身配置折叠弯轴

折叠片产业链1

折叠片产业链2

八、产业链中主要的公司情况
1、铰链方面
精研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 MIM 厂商,具备铰链所需零部件的研发和量产能力,已经向头部品牌客户的多款折叠屏手机批量供货,同时也在进行模组方面的研发工作,在国内厂商中处于相对领先的水平;

宜安科技则拥有全球最大的锆基液态金属生产线,相关产品已经在铰链结构中的得到批量应用。华为外折、内折折叠屏手机的转轴材料供应商。
东睦股份收购东莞华晶和富驰高科后,目前已成为华为手机MIM件的供应商,也是华为第二款折叠屏手机MateXs铰链的核心供应商。
长盈精密主要涉及折叠屏中的铰链集成部分,据记者了解,长盈精密向OPPO新推出的折叠屏手机供应了边框产品,在这款手机中,长盈精密独家供应边框产品。公司适用于折叠屏的产品目标客户主要是三星、OPPO和vivo。
科森科技公司生产的折叠屏手机铰链已量产

备注3:对于其中的这些公司,需要对公司的资本运作产能等情况进行深度的了解,才能更加合理的进行估值。

2、盖板及UTG盖板方面
长信科技在UTG方面目前已经有订单落地,客户既包括面板厂也涵盖手机大牌客户,公司将根据后续业务的进展做好扩产准备。量产一期现有产能300K/M,规划产能完全可以满足客户未来需求和时间节点要求。
凯盛科技公司UTG一期现已小批量供货,二期正在建设中。一期项目的投建将为凯盛科技带来150万片/年的UTG盖板产能。22年3月投资约10.25亿,建设UTG二期项目,将新增1500万片的年产能,计划于2022年12约建成投产。
新轮新材已有部分UTG盖板的辅助材料产品在量产。2021年继续巩固了与小米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如折叠OCA、盲孔OCA等多款拳头产品的自主研发和量产供货,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保障了材料行业的国产供应链安全。
长阳科技CPI薄膜正处于中试阶段,下半年将重点加快客户验证及改进。在2021年年报中,这家公司称CPI薄膜等有望2022年实现投产。
东旭光电50亿光电产业园落户焦作,生产基板玻璃、UTG等,据2021年投资者互动说明当时并未量产(这个需要进一步核实)

3、OLED面板制造
京东方成功研发 f-OLED 柔性 N 形折叠屏有望进入三星折叠屏手机供应链,同时为华为Mate X2、荣耀Magic V等多款折叠屏手机供货;
深天马公司第6代柔性OLED面板线2023可量产折叠屏,在智能手机头部品牌中,领益智造模切、精密冲压、精密CNC小件是前四大手机厂商的主力供应商;
TCL华星为小米 MIX FOLD的柔性屏供应商;
维信诺为华为P50Pocket的供应商。

4、触控屏(金属网格和纳米银技术)
欧菲光主导的金属网格技术,系采用银为导体,该技术整体成本因采用压印制程而相对低廉,迅速获得联想等主流PC厂商青睐,用于NB及AIO PC等大尺寸面板应用,甚至打入平板电脑等中尺寸面板市场。目前欧菲光已经靠着金属网格的贡献,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NB用触控面板业者,单月最高出货量约达50万片。
道明光学公司全资子公司华威新材料的“纳米银线防眩光导电膜”、“光伏用反光膜”“种纳米银线防红外导电膜”于近期收到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鸿利智汇2019年2月22日鸿利智汇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参与投资的北京光荣联盟半导体照明产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于2018年6月投资了北京华纳高科北京华纳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占其15%股权。华纳高科主要提供纳米银线、纳米银线油墨、纳米银线透明导电膜等产品,主要的应用包括中大尺寸触控屏、柔性触控屏、变色调光膜等产品。
西部材料纳米银线主要应用于柔性屏

6、设备及技术
联得装备已完成柔性屏双面邦定设备与柔性AMOLED之COF邦定设备的开发,全面切入AMOLED新型行显示器件模组设备研发销售
劲拓股份公司研制的OLED柔性屏生产用的D—lami贴合设备,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已形成批量生产和销售,陆续接到客户销售订单累计超过1.9亿元
智云股份国内唯一柔性邦定设备商,收购鑫三力切入3C产业链,在柔性邦定方面,鑫三力为国内唯一通过国际知名客户认证的设备制造商,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精测电子显示监测系统中标柔宇科技6代柔性生产线
华工科技华工激光在柔性屏激光切割技术上,已经有完善的柔性屏激光切割工艺技术储备,具备自主设计与生产相关设备的能力,同时核心部件如激光器目前华工激光已经可以实现国产化创维数字公司在柔性显示产业链中拥有柔性LED显示的检测技术、方法及柔性OLED显示模组产品的关键技术与智能制造业务

7、oled显示模组
同兴达AMOLED模组18年开始试产,触显一体化模组已大批量生产,并拥有TOC产品的柔性电路板及手机专利。

8、FPC
鹏鼎控股产品适用于折叠机,目前已有给国内的折叠机客户供货。
中京电子子公司元盛电子向京东方提供柔性折叠屏(OLED)配套FPC产品。
弘信电子公司FPC产品已应用到多款折叠屏手机上

备注4:整体来说,还需要对一些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和估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确认整个产业链的机会,做到心里有数,从而把握的更加到位。

备注5:整体来说整理的相对完善的,如果有哪些不足的,也可以跟帖补充说明,如果有对产业链比较熟悉的,也可以欢迎进行探讨和交流。

投资有风险 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三星   智能手机   华为   铰链   手机   出货量   销量   柔性   发展史   未来   数据   全球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