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遭遇“双重”撞击

来源:【科学网】

恐龙可能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小行星撞击。图片来源:serpeblu/Shutterstock

西非海岸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个9公里宽的陨石坑。它形成于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前后——那次撞击导致大多数恐龙灭绝。科学家猜测,这一陨石坑是由希克苏鲁伯小行星脱落的一块碎片造成的。相关论文8月17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这个陨石坑以附近的一座海山命名为“纳迪尔”。它位于几内亚海岸几百公里外的大陆架上,埋在300米深的沉积物下,海水深度为900米。

英国赫瑞—瓦特大学的Uisdean Nicholson说:“它绝对符合陨石坑的特征。”Nicholson从石油天然气公司提供的地震反射数据中发现“纳迪尔”具有同等大小陨石坑的所有特征,包括凸起的边缘和陨石坑外喷射物质的迹象。

研究小组成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Veronica Bray进行的建模表明,陨石坑是由一颗直径约400米的小行星撞击造成的。

纳迪尔陨石坑似乎形成于6600万年前,与现在墨西哥境内180公里宽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处于同一时期。这使得研究小组推测,它是由一块从希克苏鲁伯小行星上分离出的碎片造成的,该小行星直径估计为13公里。

如果分离正好发生在撞击前,两个陨石坑将会非常接近。相反,Nicholson认为,引力可能使小行星在接近地球的早期轨道上分离,导致两次撞击相差了几天。

“希克苏鲁伯小行星可能分裂成若干碎片。其他撞击坑可能仍有待发现,也可能已被构造过程破坏。小行星撞击数千米深的海水时不会形成陨石坑,而大多数的海洋都是如此。” Nicholson说。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发现。”研究希克苏鲁伯小行星撞击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Gareth Collins说,“它有许多与撞击源一致的特征。”

但Collins并不认为新发现的陨石坑与希克苏鲁伯有关,“在时间上有很多不确定性。我认为这两个事件更有可能是不相关的。”他说。

Nicholson则认为这是可能的。其团队提出了一个方案——钻穿纳迪尔陨石坑并取回岩芯,以确认它是否为撞击结构,并更加精准地确定撞击事件的年代。

“单是纳迪尔撞击不会造成大灭绝。”Nicholson说。根据这项研究,该事件将主要影响周围地区,尤其是在撞击地点附近产生500米高的海啸波。他表示,“这会是一场非常重要的地区性事件。”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3096

本文来自【科学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几内亚   亚利桑那   西非   海山   小行星   恐龙   碎片   特征   事件   发现   陨石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