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个鸡蛋是“死亡催化剂”?提醒:要想健康吃蛋,少做这3件事

前几天王阿姨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上面说到吃鸡蛋不仅会得心脏病,还有可能致癌。


她看到之后,就把这篇文章发到了自己的家族群,里面议论纷纷,“鸡蛋都有问题,改天米饭也别吃了,水也不要喝了”,迎来了很多人的讽刺。



面对心脏病和癌症的风险,大家仍旧心有余悸。那么问题来了,鸡蛋究竟是有害还是有益呢?


每天多吃一个蛋

心脏病和癌症死亡风险或升高


“一天一个蛋,医生远离我”,这句话究竟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就在去年,浙江大学相关科研团队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通过对52万美国人进行长达16年的追踪调查,最后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鸡蛋和胆固醇的摄入与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该研究指出,如果每天额外摄入300mg的胆固醇,那么全因死亡率就会增加19%,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16%,而癌症的死亡风险也会增加24%。


简单来讲就是:“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就可增加心脏病和癌症的死亡风险”



鸡蛋到底还能不能吃了?


既然说“每天多吃一个鸡蛋,可增加心脏病和癌症的死亡风险”,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不要吃鸡蛋了呢?


研究用的是美国数据而中美饮食习惯差异较大。美国人更偏爱吃鸡蛋、培根、牛羊肉等高胆固醇饮食,平均日摄入在267~299mg左右,而中国人仅为200~233mg。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中,也早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正常成年人每周蛋类的摄入量最好是在300-350克,相当于一周吃6-7个鸡蛋。因此每天一个鸡蛋是完全没问题的。


存放鸡蛋的小动作竟是癌症病因


把鸡蛋清洗后储藏,是一些人患上肝癌的重要原因,为了多存点钱,很多人就购买了很多鸡蛋回来存放,但是买的是摆摊的便宜鸡蛋,回家发现鸡蛋外壳比较脏,所以就将鸡蛋进行了清洗,再存放起来,这样的习惯一做就是两年,而它就是肝癌的病因所在!


鸡蛋的外壳是有很多的呼吸孔,为了保护鸡蛋内部不受到细菌的侵害,所以鸡蛋表层有一层薄薄的保护膜,但是黄晓每次的清洗动作,就破坏了这层保护膜,导致细菌轻松进入鸡蛋内部,导致存放期缩短,而黄晓很节约,每次都基本存放一个月以上,这时候鸡蛋内部早就生长满了细菌,并产生致癌物质——黄曲霉素。


长期食用这样的鸡蛋,损害肝脏功能,并最终诱导癌症的发生。


这三种吃蛋方式不可取

可能会伤胃致癌


01虎皮蛋或炸鸡蛋


虎皮鸡蛋堪称“坏蛋之王”,虽然好吃,可却是“风险重重”。



油炸本身就对健康不利,营养流失不说,高温油炸过的蛋白质还容易在肠道堆积,诱发癌症。还有可能使胆固醇过度氧化,伤害血管。


02毛鸡蛋


毛鸡蛋其实就是死胎的毛蛋。无论市场上人们如何夸耀,实际上毛鸡蛋营养不多,且此类鸡蛋也易受微生物污染,吃了很可能会中毒。


03溏心蛋


很多人煮鸡蛋或者煎鸡蛋的时候,会特意做成流心蛋或者溏心蛋,但是这种吃法确实不推荐。


没有完全煮熟的鸡蛋中可能带有沙门氏菌,吃后可能会引起腹泻,呕吐、发烧等问题。


如果实在喜欢吃流心蛋或者溏心蛋,建议选择可生吃的灭菌蛋。


鸡蛋怎么吃更健康?

推荐你2个小菜单


如果按照蛋白质的吸收消化以及各种营养成分的保存来看的话,水煮蛋的吃法无疑是营养成分保存最好,最健康的


此外,如果吃腻了水煮蛋,不妨试试下面两个健康吃蛋的方案。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减少胆固醇代谢的风险。


豆浆+鸡蛋


蒸水蛋是很多人都爱吃的日常菜,口感滑嫩,蒸煮的方式也有利于营养的吸收。


有没有想过蒸水蛋其实除了加水,也可以换种方式——用豆浆来替代白水,既能增加蛋白质含量,又能通过豆浆中的植物固醇,降低鸡蛋中胆固醇的吸收利用率。



鸡蛋+嫩豆


鸡蛋适合和嫩豌豆、嫩蚕豆等一起炒菜或做汤。


嫩豆中不仅有植物蛋白、植物固醇,还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利于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固醇   鸡蛋   死亡率   胆固醇   催化剂   豆浆   蛋白质   细菌   心脏病   癌症   风险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