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首位奥运女单冠军,拒绝让球巅峰期退役,加入台北队后成传奇

1988年汉城奥运会,对于中国乒坛来说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届奥运会。那一年是乒乓球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奥运会的现场,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个个都摩拳擦掌,想要在奥运会上赢得金牌为国争光。而我们今天要讲述的主人公,就是在汉城奥运会中站上了乒乓球女单最高领奖台的冠军得主,陈静。

提到陈静的名字,或许有些朋友还不是很熟悉。她是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第一位奥运会女子单打的冠军。在陈静的乒乓球运动生涯中,一共参加了三次奥运会,除汉城奥运会夺冠之外,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及悉尼奥运会上,她又获得了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战绩十分显赫。不过陈静的乒乓之路看似顺风顺水,实际上她在国家队的那些日子里,也经历了不少的坎坷…

陈静来自湖北省武汉市一个普通的工人之家,小时候陈静并没有想到自己会走体育这条路,因为她学习的都是与文艺相关的特长,直到后来上了小学,陈静才在体育老师的引荐之下接触了乒乓球。说来也巧,自幼学习舞蹈的陈静居然在乒乓球上展现出了极大的天赋,这让爱才惜才的体育老师对她刮目相看,陈静也因此得到了更加专业和严格的训练。

1980年,12岁的陈静进入湖北省队。逐渐适应了训练节奏的陈静很快就追赶上了其他队员,一跃成为湖北省队的主力。6年后,陈静凭借着在全国锦标赛的突出成绩而被国家队选中,从此正式开启了她的国家队生涯。

1987年,进入国家队仅仅一年的陈静在亚乒赛上打败了韩国名将玄静和,从而被国家队的教练看中,并当成主力来培养。当时陈静还不满20岁,能够有一个这样的机会,对她来说是莫大的鼓励。陈静的球风凌厉,进攻十分凶狠,非常擅长以快制快,这也帮助她很快地在国乒队站住了脚。

1988年时,国乒队选拔汉城奥运会的参赛人员,原本入队两年的陈静是没有机会得到参赛资格的,但她给自己的指导教练张燮林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为什么不可以启用年轻队员?最终教练组知道了这件事,他们考虑到陈静入队以来进步神速,且还让韩国名将玄静和变成了她的手下败将,于是最后就破例把陈静的名字写在了名单上,与焦志敏、李惠芬一起出战奥运女单的比赛。

然而让陈静没有想到的是,尽管成功获得了奥运会参赛资格,教练组却要求她在比赛中让球给自己的队友。当时半决赛时陈静战胜了捷克名将赫拉霍娃,成功进入决赛。同时她的队友焦志敏和李惠芬之间也进行了角逐,来争夺进入决赛的名额。教练组为了确保中国队能够拿到金牌,就决定让焦志敏给李惠芬让球,焦志敏听从了命令,顺利地把自己的队友送进了决赛。

也许是出于想让李惠芬在退役之前完美谢幕,也许是其他别的原因,到了陈静和李惠芬的决赛上,教练组又一次做出了让球给李惠芬的决定。疑惑不解的陈静沉默了。最后她并没有服从命令,而是打出了自己的真正实力,以3比2结束了那场队友之战,拿下中国乒乓球历史上第一枚女子单打的奥运金牌。

尽管这枚金牌对国乒队的意义极为重大,但是把它赢回来的陈静却并没有因此得到国家队的重用,因为她没有服从“让球”的命令,教练组对她的做法很不满意,她也在之后逐渐被队里弃用,根本没有机会参加任何世界大赛。被逼无奈的陈静只好退役。

不过由于陈静的实力大家都看在眼里,因此在离开了国乒队之后,便有很多国家的球队开始争相邀请她加入自己的阵营。深思熟虑后陈静选择了中国台北队,因为虽然她心中对国乒队很失望,却仍旧想代表中国参加比赛。加入台北队后的陈静仍旧势不可挡,先后参加了两届奥运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成为台北队的骄傲和传奇。她做到了无论在哪里,都凭借自己的实力征服对手。

从台北队退役之后,陈静以心理辅导老师的身份回到了国乒队。对于当年的“让球”事件,陈静其实早已释怀,她明白在当时所处的环境中,“让球”是教练组站在大局立场上考虑的,而作为一名运动员,她的心里更重要的则是打球。双方的出发点不同,想法自然也就不一样。如今往事都已经随风,陈静依然没有放下热爱的乒乓球,在广东创立了一家乒乓球俱乐部,继续为中国培养优秀的人才。于她而言,在国家队的那段日子里她成长了很多,现在她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回报国家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汉城   湖北省   女单   名将   首位   乒乓球   中国   队友   国家队   金牌   奥运会   决赛   冠军   奥运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