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新能源汽车,更疯狂的动力电池


编辑丨中鼎控股集團


新能源汽车虽然在今年涨声一片,却依旧持续火爆,而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毫无疑问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在全球“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交通运输领域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主战场,汽车产业作为排放贡献较高的产业,需要先行一步,新能源汽车无疑已经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的爆发性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需求的增幅也非常明显,主要电池企业都在加快产能扩张步伐,进行全球化产业布局。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未来到底会走向何处?


动力电池发展现状

新能源打着“新”字的招牌,主要就是新在动力源上采用的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技术已经进入加速商业化量产阶段,其中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作为市场主流,双雄并立。


1)三元锂电池特点:能量密度比高,充电快、储能多、续航时间长,但热管理要求高,循环重复充放电次数相对少。


2)磷酸铁锂电池特点:热管理安全性较好,循环重复充放电次数较多,使用寿命长,但充电时间较长,续航能力相对短。


目前,全球动力电池的产能主要集中于中、日、韩三国,全球出货量占比连续多年保持90%以上。其中,前两大巨头企业宁德时代、LG新能源电池全球装机占比达50%以上,松下、比亚迪和SK紧随其后,2021年装机占比分别约在12%、10%和6%。


国产电池全球份额占绝对优势

经过多年积累,国内电池企业的技术和产能优势凸显,国产电池全球份额占据了绝对优势,自2015年赶超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后,连续多年在全球占比份额仍不断上升,多年国产电池全球装机占比50%以上,未来或持续有所突破。

图表: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行榜(GWh)

资料来源:中电能协新能源汽车

技术方面,中国动力电池厂商技术积累优势明显,各项发明专利领先世界。例如比亚迪的专利发明刀片电池,在电池模组与电池仓的结构领域创新,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更长,针刺后无明火、无烟,表面温度为30-60 ,在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的基础上大幅提升了安全性能。


产业链方面,中国各大动力电池厂商的上下游产业链资源配置与布局合理,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加速。上游持续加强资源调用,下游进一步发展客户关系。如宁德时代大力布局锂电产业链,并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海内外收购、及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快速完成上下游的布局。下游客户合作方面,比亚迪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海外整车厂商如特斯拉、丰田开展电池供应合作,刀片电池出海节奏加速。


产能方面,中国动力电池厂商产能投放进入加速阶段,海外产能投放优势明显。中汽数据《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动力电池产能有望达到358GWh;海外产能拓展方面,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远景动力、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等一批代表性电池企业发展速度和全球地位有望进一步提高。


动力电池未来发展方向

1、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作为未来新能源重点发展领域


从政策来看,中国新能源电池的发展战略规划已经非常明确了。技术发展路线方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将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作为未来新能源重点领域发展技术。


国务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亦对新能源电池发展提出新战略布局:一是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实施电池技术突破行动;二是要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


2、动力电池已步入商业化量产,未来实现跨越式发展


“十四五”期间将是新能源快速发展,大规模对传统能源形成替代,逐步形成环保和成本优势的重要时期。


一方面,中国仍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延续发挥动力电池技术研发和产业集群优势,实现动力电池装机量突破式增长、动力电池全价值链跨越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将在氢燃料电池、固态电池等领域超前实现产业化,拓展新能源车商用领域应用空间和场景,继动力电池之后将继续突破形成大规模产业。当前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等动力锂电池技术应用在乘用纯电动和混动汽车中占绝对主导地位,已处于商业化量产阶段,是支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大支柱。


3、氢燃料电池商用化提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


受限于主客观因素,当前氢燃料电池在新能源领域渗透率远低于锂电池,未来随着技术进步、量产和加氢基础设施进一步落地,氢燃料电池有望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大有所为。


未来新能源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有三大展望:


一是氢燃料电池起步虽晚,但未来亦将步入商用化和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市场可扩展空间广大;


二是未来国产自主可控和规模化提速,氢燃料电池成本下降,成为助推市场加速渗透的关键因素;


三是氢燃料电池将依托于氢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全方位协同发展。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国电池行业将形成“一大支柱,两大应用场景,多元化技术发展路线”的发展格局。其中,以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等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发展将继续作为新能源电池产业第一大支柱。


此外,将形成基于现有动力电池技术成本优势,加速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应用场景落地;并以氢燃料等燃料电池为切入点,丰富和扩展新能源乘用、新能源商用应用场景的两大应用场景。以及将形成以固态、钠离子、高镍多元、铝空气等为代表的众多新兴电池技术以补充丰富新能源电池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新能源   动力电池   产能   锂电池   中国   燃料电池   电池   优势   领域   疯狂   未来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