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智慧的人从来都不聪明



苏轼说: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生活中总是会有这样清醒的人,一直在笨笨地努力着。

有智慧的人都不把聪明当回事,他们知道想成功就要专注的去实践。


曾获文学奖的刘震云是作家圈里公认最聪明的一个, 20多岁就成名了。


可是接受采访时却说:“我最大的聪明是知道我自己笨。在我看来,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


平淡的两句话说出了厉害人的本质,只管用心去努力。

其实有大智慧的人,从来都不聪明!

知道自己笨,是另一种人间清醒的智慧。

01、弱者锋芒毕露


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个人总是喜欢卖弄聪明,只能说明其在认知上的浅薄。


看网友分享的一个小故事

公司老板带着三个最喜欢的下属去打高尔夫球。

老板让其中的两人先打,他们的水平都很低,第一位把球打出了只有20米,第二位甚至把球打到了水塘里。


老板转头问第三位,是否能把球打到80米对面的斜坡上。

没想到,第三位胸有成竹地说,肯定能。话音没落地时,啪的一声打了一杆,球飞出了一道完美的弧线,远远地超出了100米远。

第三位意犹未尽地看着自己远处的球,洋洋得意。

完全不顾及身旁的老板早已挂上一张苦瓜脸。


他不知道,老板的弦外之音。

只凭着年轻的热血满足了自己炫耀的虚荣,却把老板的权威颜面忘得一干二净。

总想显示自己聪明而锋芒毕露的人,其实是别人正在寻找的愚者。


《老子》如是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很多时候聪明并没有增加人的智慧,反而弄巧成拙。


如果总把聪明当做可以炫耀的资本,不管别人的感受,那聪明也只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利器,无他尔。


网上有一个故事:有一年轻体壮的青年牵着价值百万的藏獒出去遛弯。


这时看见路边有一个年迈的老人,身边趴着一条毛快掉光的狗。

藏獒对着狗一顿狂吠,老人的狗却私毫不理会藏獒的疯狂。

年轻人很不开心,问老人,那是什么狗啊?


不如让两条狗斗一下。

老人想:这老伙计正需要下个月的伙食费呢。

不如我们筹码赌大一点。

我输了给你五万,你输了给我三万。

结果两狗交战,不到两分钟,藏獒就输了。


年轻人拿出三万,苦着脸问,你那是啥狗啊?这么猛!

老人边数钱边慢慢的说:不知道是啥狗,没掉毛之前叫狮子。


曾仕强教授说:花开一定会被摘掉,树高一定会被砍伐。锋芒必露,就像墙上尖锐的钉子,一定会被锤子,一下一下的锤平。

不自量力的人总是以为自己有一手必胜的好牌,却没想到别人也有一副王炸握在手中。


俗语说,高手深藏不露。

那什么都没有的人还锋芒必露给谁看呢?

不要让人生的好牌输给了锋芒必露。

锋芒必露只表现出自己的无知和弱小。


02、强者内秀藏拙


王阳明说:凡是天资聪颖的子弟,必须让他掩藏才华,含而不露,养成深沉的气质。


有内秀的人都能藏而不露,实则正是一种修养。

内秀于心,外显其拙。

踏实的把心沉淀,暗自修炼。


一次,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先生乘车时,静静的欣赏窗外景色。

中途上来了几个年轻的外国人,对他的衣着一番评论,很没礼貌 。

辜先生从容不迫地拿出一份英文报纸认真地看起来。

那几个外国人伸长脖子一看,不禁笑得前仰后合,连声嚷道:“不懂英文还要看报,把报纸都拿反了!”等他们笑过之后,辜先生用流利纯正的英语说道:“英文这玩意儿实在太简单了,不倒过来看,还真没意思。”


此时,几个外国人目瞪口呆,面面相觑,羞愧地离开了。

辜鸿铭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近代著名学者,在别人的取笑面前,他并不生气。


而是装出愚蠢的样子,再用流利的英语进行反击,轻而易举地用过人的智慧使对手信服。


有句话说: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做人,要学会一个“藏”字。低调行事,也是大智若愚的一种表现。


真正睿智的人,才会大智若愚,内秀藏拙。

因为他们知道人低成王,水低成海。

高低之处方见智慧。


明朝时期的唐伯虎 曾经被宁王请去做幕僚。

唐伯虎发现,宁王图谋不轨,有包藏犯上作乱的祸心, 一定会殃及池鱼。唐伯虎只好装疯卖傻。


他整日在街上装疯,闹得满城风雨。宁王无奈,只好派人将其送回家乡。

唐伯虎得以巧妙脱身,后来宁王兵败被俘,他没有受到牵连。


面临陪伴君王的危险处境时,只好低下身段,哪怕被人嘲笑,只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能屈能伸,才得以周全。


在中国文坛,汪曾祺送给贾平凹“鬼才”的称号。

贾平凹也用手机,但除了会接打电话外,其他功能都是摆设,手机号码也不会存储。

无奈,朋友只好用最简单的语言,将手机来电存储功能的操作方法写在纸上。

他照着做了几次,总算学会,不好意思地说:“连几岁孩子都能做到的事,一到我这里就变麻烦了,我这人就是笨嘛。


笨人能写几十本散文和小说,又以长篇小说《秦腔》夺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吗?


有智慧的人都不在意笨,因为笨会更加努力。

因为笨,更加谦虚好学,不耻下问。


大智若愚在《词源》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


那些光芒万丈的成功,都少不了笨鸟先飞的刻苦与努力。

03、有大智慧的人从来都不聪明


睿智的人其实都不聪明,甚至有点笨笨的憨。

聪明人做的是加法,有智慧的人却在做减法。


美国密歇根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群蜜蜂和一群苍蝇同时装进一个玻璃瓶里。


把瓶子横放,瓶底朝着光亮,目的是为了观察,高智商的蜜蜂和低智商的苍蝇,哪一个能够率先先出瓶子。

结果出乎意料,苍蝇先逃走了。


道理很简单,蜜蜂能够很好的感知到光亮,不停的朝着瓶底飞,在光亮处徘徊,直到力竭而死。

苍蝇感知迟钝,不知道光亮在哪里,所以就在整个瓶里乱飞,无意间从瓶口飞走了。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睿智的人都是思维简单逻辑清晰的人。

因为想得少,只知道付诸行动,慢慢地专注久了,就做出了成绩。


有人说:一年做十件事的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件事做十年的人。

树业有专功,水滴石穿。

有智慧的人明白,日积月累的磨炼终能拨云见日。


数学家苏步青,小时候很顽皮。每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一名。

但是他读过的书比较多,所以语文成绩很好,可是老师却怀疑他抄袭。这使他很受打击,一连三个学期,都是倒数第一名。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笨蛋”。


有一次,地理老师陈玉峰把他叫到办公室,讲了一个故事:牛顿12岁的时候,从农村小学转到城里念书,成绩不好,同学们都瞧不起他。有一个身体比牛顿强大的同学欺负他。他忍无可忍,跳起来还击。同学见牛顿发起怒来如此勇猛,只好屈服。

牛顿想到做学问的道理也不过如此:只要下定决心,就能把它制服。


牛顿的故事让苏步青很受触动。陈老师摸摸他的头说:“我看你这个孩子挺聪明嘛,只要肯努力,一定可以考第一名。”

苏步青最终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成为了数学家。


史铁生说:要是没有愚钝,机智还有什么光荣呢?

有智慧的人都是带点钝感,看似和聪明不搭边儿。

却可以在嘲笑和不被理解中,慢慢地沉淀,厚积薄发。

聪明可以走的更快,若愚却可以走的更远。

聪明不是衡量智商高低的尺子,闪闪发光的成果才是!


04、聂怀桑说:大智若愚藏锋处,大巧若拙怀空谷。


大智慧的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有准确的定位。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在意别人的评价和嘲笑。


聪明只是急于想得到别人认可而炫耀的工具。

智者,不做最出名的,只做最好的自己。

让我们走过坎坷,经历风雨,内修于心,藏拙其外,做那个有点笨,却意志坚强的孤勇者!

#头号周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聪明   内秀   锋芒毕露   大智若愚   锋芒   苍蝇   光亮   老人   老板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