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经开区:“医药高地”提升新高度

太和经开区航拍

一幅书画,让世界研读千年;一棵药草,开启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医药格局。

18年前,太和经济开发区(下文简称“太和经开区”)经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48平方公里的发展框架,龙头带动,集群发展,让太和医药产业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

如今,太和经开区以国家级开发区创建为引领,聚焦“两化一推”和“三地一区一城”建设,获批了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薄荷)、安徽自贸区阜阳联动创新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园区等多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十四五”开局,“长三角一体化”“健康中国”等多个国家战略汇聚太和,大发展迎来新机遇。作为全县工业经济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的主要发展阵地,太和经开区抢抓机遇,奋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向发展新阶段,追赶跨越新征程。

三大产业竞相迸发新活力

自2006年获批为省级开发区以来,太和经开区就成为了太和“医药高地”崛起的支柱力量。

近年来,太和经开区创新发展理念,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为主导,发艺文化、筛网滤布、绿色新能源三大特色产业竞相迸发的产业格局。

聚焦“高端医药原料+制剂”的发展定位,太和经开区形成了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现代中药、保健品及医疗健康服务、药用辅料、医疗器械为一体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

聚焦“大市场+大基地+大产业”模式,太和经开区实现原料由单一人发向化纤、人发、毛发的转变,从粗加工向深加工的转变,产品由档发向发帘、接发和发套的升级。

聚焦筛网集群建设,太和经开区形成了“筛网研发——筛网用化纤丝、单丝原料制造——滤布、无纺布半成品制造——筛网产品”产业体系。

聚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太和经开区打造了集废弃资源回收、综合利用、深度加工、终端产品等为一体的绿色新能源产业链。

如今,太和经开区产业格局愈加鲜明、根基愈发牢固、规模不断壮大。其中,太和经开区现代医药基地位居安徽省医药基地前列;发艺文化产业基地是全国四大发制品基地之一,也是全国最大的发制品原料集散地之一;筛网滤布产业品种齐全、全国闻名;绿色新能源产业引入了超威集团、天能集团、理士国际等三大知名公司,实现了高质量可持续性发展。

经济发展韧性十足

2021年,太和经开区经济发展韧性十足。

截至2021年底,全区拥有企业1239个,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23个、高新技术企业72个,亩均投资203万元、亩均税收24.56万元。据测算,太和经开区以约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县70%的工业总产值、86%的进出口额、63%的税收和58%的财政收入。

可以说,太和经开区是带动全县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的发动机,是引领全县发展的火车头、主引擎。

太和经开区是皖北地区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也是皖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1年,在全省13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评价中位列第24名;在皖北36个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考评中位列第4名,跻身第一档行列;在全市9个省级开发区年末综合评比中位列第1名。

2017年7月,太和经开区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培育期,五年来荣获了“国家火炬安徽太和医药高端制剂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安徽省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安徽省新型工业化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安徽太和生物医药和物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安徽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区”“安徽省知识产权示范区”等1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称号。

“顶格服务”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

2021年,放眼太和经开区,一个个项目通过招商引资乘风而来,“开花结果”,为全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安徽四环科宝制药有限公司太和保兴医药健康产业园

总投资6亿元的四环科宝特色原料药项目(一期)、总投资2亿元的北京硕佰创新原料药产业化基地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桦冠生物绿色GMP原料药技术服务平台项目、总投资30亿元的安徽省医药设计院高端医药产业园建设运营项目纷纷签约落地……去年,太和经开区共引进项目30个,总投资153.69亿元,均已签订协议。其中生物医药类项目23个,总投资129.41亿元。

精心筑优巢,引得金凤来。

近年来,太和经开区完善项目服务机制,实行招商引资“顶格服务”,打出“双招双引”新攻势。一是紧盯项目推进中的动态变化,完善项目纳入、协调推进、跟踪问效、考核评价各项机制,打造项目高效监管平台,力戒形式主义和“走过场”,做到谋划好项目,论证好项目、管控好项目、收官好项目。二是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抢抓苏州阜阳结对合作帮扶机遇,从产业链入手,围绕“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力争引进一批产业链高端项目和龙头企业。三是加强与长三角地区人才协作,定期举办人才专场招聘会,坚持全职引才和柔性共享引才相结合,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四是持续做好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基地建设,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广阔舞台。

安徽融慧精准医学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分装耳聋基因测序试剂

锻造营商品牌,优化投资环境

产业建设和招商引资背后,是营商环境;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产业建设就失去了成长的“沃土”。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太和经开区持续对标学习借鉴先发地区创新举措。

中印国际医药高端制剂共享制造基地

一是成立项目服务中心。建立全程代办、帮办机制,并联推进企业各项手续的办理,全力、全程做好服务工作,做到“无事不插手、有事不撒手、好事不伸手、难事伸援手”,着力打造营商品牌。

2021年以来,项目服务中心勇于啃“硬骨头”,代办解决了盛世滤清器、贝克制药、铭源发制品等6个项目的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证件办理情况。帮办了南京格亚医药、安徽省医药设计院、上海翊方药业、北京硕佰制药、北京桦冠生物等9个项目备案等。

二是提前介入服务。按照产业和项目布局,积极主动与国土、环保、安监、住建等部门对接,做到项目入驻条件前置,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通过此方式,为企业节省约6—8个月的建设工期,加快了项目转化落地的速度,节省了企业建设的成本,保障了企业抢占市场的先机。截至目前,四环科宝原料药项目、北京桦冠医药、南京格亚医药等9个签约项目规划设计进展顺利,环评、安评手续专人协助指导,推进迅速。

三是培育全方位金融服务体系。医药产品研发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大多数企业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成功,需要外部资本的介入。太和经开区积极邀请县农商行等金融机构赴企业调研,了解企业运营情况,解决企业融资问题。通过成立医药产业引导基金、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和相应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担保公司等机构,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为医药产业发展赋予资本动力。

未来,太和经开区将认真贯彻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精神,落实省、市、县党委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文件精神,结合开发区实际,建立尊重企业家、尊重纳税人的长效机制。


原文刊发于《徽商》杂志总第173期

编辑 | 储丽 图 | 由采访对象提供

制作 | 余宏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太和   医药   安徽省   筛网   安徽   高地   北京   产业   基地   项目   新高度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