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为北方省份做出了榜样

5年之前,总理在山东考察时说过这样一番话——

“现在中国经济出现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走势分化的情况从‘东西差距’变成了以黄河为界的‘南北差距’。”

“山东刚好是黄河穿流而过的省份。你们把新旧动能转换这篇文章做好,对整个中国经济格局都会起到关键作用。”

也就是从那时起,山东开启了浴火重生之路。随之而来的,是刀刃向内淘汰落后产能,是艰难起步培育新兴产业。同时,还有不时传来的质疑之声。

5年时光匆匆而过,顶着各种杂音的山东,交出了一份让人侧目的成绩单。

8月12日,山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确定的主要指标基本完成,119项重点任务全面落地,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效凸显。

话外之音,山东完成了任务。从去年至今的多个核心数据指标,也证明了山东之变。

网上曾流传“山东是中国缩影”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无论从人文环境,还是经济结构上看,山东确实是“缩小版的中国”,尤其放在北方,更具典型性。

所以,山东之前5年走过的路,起码为北方城市做出了榜样。


1

近几十年来,经济大省中如此决绝调整经济结构的省份只有两个,一个是金融危机之后的广东;另外一个就是山东。

从时间跨度以及崎岖的过程看,广东那些年所经历的,几乎在山东身上重演。

山东2017年开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到如今形成“突破”之势,用了5年多时间。期间,GDP等经济数据曾一度相当难看。

2018年,也就是山东全面展开动能转换之后,GDP增速仅为6.4%,在经济前10名省份中排名最后一位。

彼时的山东,承受了巨大压力。

当年广东的遭遇基本类似。广东2008年提出“腾笼换鸟”,2009年一季度GDP增长5.5%,同比大幅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东莞经济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2.5%。

不过,当时的广东官员却相当镇定。时任深圳市长表示,“不怕GDP放缓”,只要结构指标显示优化,他就“放心”。

2014年,在广东下决心转型6年之后,广东经济开启逆势上扬,其经济的强势可以说延续到了今天。

广东用时6年,山东用了5年多。

今年山东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6%,高于全国平均值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好于全国。

在疫情+复杂国际形势下,山东能取得如此成绩,含金量不言而喻。背后最大的变量,就是新动能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大动力。

2

山东之所以走出“V”型反转,有一些做法应该能给类似山东的省份不少启示。

首先,近5年来,山东“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将新旧动能转换作为“头等大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虽然,山东也经历了人事上的变动,但主思路未变丝毫。

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随后山东便成立了由书记、省长任组长的山东省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重视程度,显而易见。

其次,敢于牺牲眼前利益,以换取长远的高质量发展。

8月12日,山东在发布会上透露,5年来累计治理“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化工园区由199个压减至84个,化工企业入园率由不足20%提升至38%,整合退出地炼产能2352万吨,压减焦化产能1866万吨。

治理或退出的产能,都是实打实的GDP。可是,如果不壮士断腕摆脱“路径依赖”,山东不可能走得更远。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山东才有魄力向自己“开刀”。

淘汰旧动能的同时,山东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等“十强产业”,并投入重金支持企业技改。2018年以来,累计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突破5万余个。

另外,山东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重塑干部生态、营商环境,提升自身软环境。

前不久,山东举行了今年第二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重点项目观摩。青岛、烟台、威海三市十几个项目,加上第一次观摩的济南、潍坊二十多个项目,集中展示了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最新成果。

表面上是看项目,实际上也是给各地加压,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干得好不好,项目最有说服力。

目前,山东营商环境建设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有一组数据可以折射山东营商环境的改善。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1385.4万户,较2017年底增加578.6万户、增长71.7%。

3

山东之变,在于培育出了助推经济向前的新引擎。

数据显示——

山东“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年提高10个百分点、达到31.7%。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11.8个百分点、达到46.8%,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3万家和2.9万家。

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5个,入选国家级战略性产业集群7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以上述第二个指标为例,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8.8%,山东依然落后,但已经逼近江苏。

创新正在成为山东的第一动力。

目前,山东2项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省实验室9家、省重点实验室261家。累计争取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98家,培育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57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

这些都是山东5年“阵痛”换来的标志性、突破性的重大变化,也是山东再进一步的底气。

当然,山东的动能转换文章,尚未完全结束。比如,全省5308家“两高”企业处于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之间的企业有4329家,占比81.6%,改造提升还有一定潜力和空间。

2021年山东省万元GDP能耗强度为0.57吨标准煤,距离国家平均水平0.55吨标准煤也有一定差距。

“我们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以更大力度推进低效产业的转调优化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争取实现新的更大突破。”山东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山东   动能   广东   产能   百分点   新旧   榜样   省份   指标   项目   经济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