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半小时没了1000亿


美团,会不会成为“第二个阿里”?



01

万亿美团大跌10%


这回美团是真的摊上事了。


8月16号,美团突然大幅跳水,一度跌逾10%,市值瞬间蒸发近1000亿港元,跌破万亿港元。



在美团带动之下,港股科技股跌幅扩大,恒生科技指数跌幅扩大至3%,美团一度跌超10%,阿里巴巴、哔哩哔哩跌超3%。恒指跌超1%,海底捞跌超5%,领跌蓝筹股。



原因起于一则市场消息:腾讯要抛售美团的股票


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


据路透社消息,腾讯计划出售美团 240亿美元的全部或大部分股份。


传言越短事儿越大。



根据美团截至周一的市值,腾讯持有美团17%股份,价值243亿美元。


据市场消息说,腾讯近几个月来一直在与财务顾问接触,以研究如何执行对其所持美团股份的大规模出售交易。


如果市场条件有利,腾讯将寻求在今年内开始出售。


腾讯可能会通过公开市场大宗交易的方式出售所持美团股份,这种交易从营销到完成通常需要一两天的时间。与派息转让股份或与私人买家谈判相比,这将是一种快速而平稳地出售股份方式。


腾讯方面回应媒体称,不予置评。


腾讯集团公关部总经理张军则发布微信朋友圈,间接澄清了这一消息。



不过,美团方面尚未就减持消息进行表态。


可无论如何,这场“闹剧”最终以腾讯微涨0.87%收盘,美团跌超9%收关:两者谁主动,谁被动,不言而喻。



对美团小股东而言,周二成为“关灯吃面”的一天。


真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港股丁点大的盘子,交易量一天不到1000亿港币,还没A股十分之一。


腾讯真要狠了心抛售,美团17%的股份,你想想得卖多少天?


天天砸盘……


砸完之后恒生指数得跌到多少?


想都不敢想啊……



02

腾讯抛弃美团?


美团暴跌,半小时没了一千亿。原因是腾讯突如其来说要退出美团的股东序列。


这事多多少少透露着有点不对劲。


有个重点需要圈一下。


路透社说腾讯要把持有的美团股票全抛了。


注意是全抛了!


上市公司的股东,卖出已经可以流通的股票,这本身没什么稀奇。


但毕竟腾讯是美团的核心战略投资方,而且是要全卖了,背后所代表的信号很不好。


腾讯首次入股美团,要追溯到2016年了,此时的美团已经进行到了E轮融资。在大家的认知里,美团应该算是腾讯系的企业。


但实际上,最先对美团投资的是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早在2011年和2014年就参与了美团的B轮和C轮融资,但是2014年以后,阿里似乎又盯上了饿了么。


直到2016年,腾讯开始入股美团,大概是意识到市场的失守,阿里巴巴3年3轮,最终以95亿美元的价格对饿了么进行并购。



这才形成了表面是饿了么和美团对峙,而实际上是腾讯和阿里相互较量的局面。


腾讯曾经在美团2016年E轮融资、2017年的战略融资和2018年Pre-IPO轮次的融资中深度参与,乃至最近2021年4月腾讯投资还参与了美团的定向增发。



今年以来,美团最低曾跌至103.5港元/股,不过急跌之后美团便迅速反弹,股价最高涨至200港元/股左右,反弹涨幅接近一倍。



腾讯这时传出消息要清空美团股票是要高位套现?


当下,即便现在减持或者出手,腾讯的账面回报已经有了,而且从中获得了大笔可以腾挪的流动资金。


这个理由说得通,但又有点不对劲。



03

美团远比腾讯要危险


当初腾讯投资京东、美团等等中间页业务,既要推微信支付的场景普及,又要提高流量变现效率,也就是微信流量太多,溢出给广告主不如给自家人。


投资核心产业,通过流量将这些业务哺育大,再获得长期价值。既有财务投资的回报,也有业务层面的回馈。



如今饿了么和美团仍然是对峙局面,但阿里和腾讯之间却有人要退出“战场”,恐怕背后的原因不只是腾讯套现,回流资金的原因。



个人的看法是,嗅觉灵敏的腾讯已经看清了未来的大势。


什么大势?老生常谈的三个字:


反垄断。


千万不要小看反垄断这三个字,现在这可是一面大旗。从目前的趋势,可以给大家作简单的判断:


反垄断一定不会是“运动式”的,必然会常态化进行。


2020年下半年,针对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拉开大幕。


2020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021年2月7日,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印发《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提出促进平台经济规范有序创新健康发展。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提出,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什么叫“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之前高层已经定调了,平台经济带有垄断性,要推动规范、健康发展,潜台词就是在说反垄断。


紧跟其后的当月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从标题到正文,“规范”仍然是关键词,先后出现了9次。


直至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的专题会议特别指出,稳妥推进并尽快完成大型平台公司整改工作。



这话是什么意思,翻译一下:那些涉嫌垄断的大型互联网公司都要改,要彻底整改。


而在这个大势之下,阿里巴巴、滴滴先后被干趴在地上,接连开出天价罚单。


蚂蚁金服IPO黄了,蚂蚁金服变成了“马已经服”。


滴滴赴美上市也被撤了,滴滴打车APP至今还不能正常下载。


这点,马化腾是聪明人。


腾讯之前把京东股票全部分红给股东,不再做京东大股东。


现在再出售美团股份,一股脑儿全都抛售。


为啥?就是避免一切可能被抓住把柄的地方。


你们说我资本控制产业,我现在退出。


弃车保帅!马化腾的格局大过于马云。


其实,清空美团股价背后更重要的一点,不只是排除自己搞产业垄断的嫌疑,更是为了避开美团这个不定时炸弹。


要知道,这是2022年第5次单日跌幅超10%,之前四次分别是,1月5日,跌11.16%;2月18日,跌14.86%;3月7日,跌11.29%;3月14日,跌16.84%。


前几次暴跌基本是由于消息面的利空。


美团最大风险不在自身,而在外部监管。


反垄断这条路上,美团的处境比腾讯要危险得多。


阿里为什么第一个被搞?马云公开场合一大串“不当言论”是导火索,根本原因在于淘宝、天猫等业务背后是上千万的商家。



他们以“二选一”的理由,威胁商家,不就是把几千万人的生计攥在自己手里了吗?


滴滴为什么被搞?网约车市场,他们一口气吃了80%的市场,目前全国网约车司机人数超过3000万;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平台日均使用量超过2000万人次。



千万人的就业,亿万人的出行,能让一家企业垄断吗?



美团同理。外卖市场是互联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美团在外卖市场更是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超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掌握在美团手中。


于是美团将根据自己的市场地位制定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规则,包括面向商家收取高额佣金。此前还拿出“二选一”的措施试图囊括更多的资源。


除此之外,目前美团平台上的注册外卖员有将近1000万人。



这1000万人都不是美团的员工,而是属于外包的关系。


记得之前,北京人社局一位厅级干部上街体验送了一天外卖,结果发现,一天下来劳累不堪不说,各项费用七扣八扣之后,竟然还赚不到50元钱,此事引发极大关注。



当一个社会里,真正干活的人得不到财富,当财富大规模的被中介给榨取了,那么这个社会就会陷入到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


早在封建社会,皇帝但凡有点脑壳的,一定要遏制豪强,一定会重农抑商,一定会防范土地过度兼并。


虽然具体的做法在现代社会已经过时,但核心思想没有什么毛病。


豪强们通过垄断一地的所有信息资源,跟国家做交易,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割据。


大地主们通过疯狂的兼并土地,把国家宝贵的人口、纳税资源都垄断到了自己手中。最终,国家财政崩盘。


因此,纵观每一段王朝历史,崩盘都是从财政开始的。


所以,像这种影响范围大,牵扯到国计民生和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的行业,最容易成为反垄断的主要目标。


看似马化腾、王兴闹分手,腾讯要抛弃美团,一次不算特别重大的资本操作罢了,好聚好散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并无不妥。


但看到这事件背后的因素,不得不感慨“二马”的政治嗅觉,简直是云泥之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腾讯   阿里巴巴   阿里   港元   融资   消息   股份   经济   市场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