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要坚持“三善”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一动一念,一言一行,都是因果。

百年光阴,不过瞬间,日常琐事,无外乎衣食住行,平常行事,无非言行举止。所谓的生活美好也就是衣食有余,品行高洁莫过于行止有度。

现在的人,到中年以后,生活有余,体力不足,养生便提上了日程。养生即养心,而好的心气儿,就在于一个“善”字。

汉语词义对“善”的解释是:吉祥美好之义!

“语善,视善,行善”是古人曾对“善”做的三种定义。

年龄大了,需要加强内心与精神的力量,才能够平和、安详的与衰老对抗。用一种笃定沉静的精气神,面对世界的纷扰。

内在的精神反应在俗世生活中,就是“语善,视善,行善”。人如果将这三善作好,就是红尘中最深的修行。

01、语善,善良的语言蕴含无穷力量。

人到中年,生活渐趋稳定,心境也会慢慢的平和。此时说话、做事就需要挑挑拣拣。如何说好话,便成了一门必修的课程。

有一则耳熟能详的故事,唐伯虎遇一 妇过寿,仓皇间不及准备寿礼,便写诗一首作祝词。亲朋儿女欢天喜地看他提笔写到:“这个 不是 ”, 既出, 妇脸现怒 。“九天仙 下凡尘”,由怒变喜。“ 女个个都是贼”, 皆惊,恨上 头。“偷来蟠桃献 亲”,结语 出,众 欢娱。

四句话,让人的情绪跌宕起伏,语言机变,可以有无穷演绎。

生活离不开言语交流,好听的、暖人心的话总能使人心生欢悦。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好的言语,年龄大的人说出来,带了岁月的加持,总有一种谆谆的厚重。

人到中年,带着温暖人心的话行走,如同在人生路上,播洒青莲的种子,一言一因果,一念即菩提。

02、视善,用蝴蝶的眼睛看世界

有一句话:山坡上开满了鲜花,而在牛羊的眼里,不过是饲料。

世间众生相,有阳有阴,有好有坏。有说年轻的眼里不揉沙子,看不得颓废破败。我却觉得,人到中年,对生活愈见挑剔。

年轻的心可以完全忽略的不完美,中年时可能无限放大,这是几十年对生活的人为塑造形成的习惯,无法剔除,只能优化。

眼晴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睛最能反映心底的真善美。明心见性,打开这扇洞见美好的窗户,所见景色皆美,所经世事均好,所阅人心都善。

蝴蝶有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千山万景,翩跹的翅膀总能停留在娇柔的花瓣之上。美与美的不期而遇,总是相得益彰。

生活中,我们可以在心底里安装一双蝴蝶的眼睛,过滤所看到的杂质,青山绿水,满目洁净。人性透彻,都是自己想见的模样。

心中有菩提,处处莲花开。

清净明媚与安宁康泰,都是心中有,才能看得见,才能体会得到。

用善良的心看人,所遇见的都是好人。用良好的情绪做事,则万事都顺心顺意。

03、行善,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

一个人的善良存于心,现于行。道法自然,善在每一个不经意间身体力行。

赞美一朵花开,欣赏一片风景,体会一丝微风拂面,经受一场雨淋的洗礼…都是回馈自然的善意。

人生的修行是一种随心、随性、随行而为的事情,简单又明白。

善无处不在。陌生人之间擦肩而过的微笑,电梯里为你按下的楼层键,甚至于一个没有意义的搭讪…都是人和人之间善意的交汇。

人到中年,每个人对生活都有感悟。年龄越大,对事物的看法越趋于简洁。善意为之,只是日常行动间,体会到每一次力所能及的伸手,都是福德。

岁月越深,体悟越真,便会更加谨言慎行,约束自己和家人的行为,让思与行,向善而行。

《太上感应篇》有写:“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心生莲,步步生莲。

中年人的行为,上行下效,身体力行,一个人的心性,言语行动间,影响的是几代人的处世方式。

佛曰:福在心田,福在每一天。

“语善,视善,行善”,是生活的福田,需要用心耕耘。眼明、语祥、行善则心境宁静。

宁静则致远,中年人的生活,经历了时光的喧嚣,世事的浮躁,沉静下来,则需用心体味。

以“语善,视善,行善”三善为镜,时时参照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心性明净,心情沉淀。虽无大善,却处处是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人到中年   人心   身体力行   心性   力所能及   善意   言语   善良   年龄   眼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