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忽必烈汗的元上都砧子山墓地古代DNA信息

2022年6月,吉林大学团队发表了《Ancient genomes reveal complex genetic history of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at Kublai Khan's Upper Capital (Xanadu)》(古代基因组展示了忽必烈可汗的国际大都市——元上都的基因混合历史),里面有元代内蒙古上都遗址砧子山墓地的9个古代基因。

一、研究对象

元上都(Xanadu)的砧子山墓地(Zhenzishan cemetery),一共有9个个体,其中8个男性,1个女性。

砧子山的位置,元上都位置大致在北京的正北方(今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

二、父系信息

根据文章的介绍,这些人可以分为 ZZS_EA(东亚组)、ZZS_CA(中亚组) 、ZZS_SA(南亚组)和ZZS_Cau(高加索组),他们的父系类型中,可以看到大量的西欧亚成分。8个个体的父系为:

Sample ID Y-Hap(ISOGG 2019)

ZZS26 G1a1-Z3175

ZZS68 I2a1b1a2a2a2b-S23937

ZZS10 J2b2b-CTS6812

ZZS60 L1a1b3c-SK1433

ZZS25 O2a2b1a2a1a1b1b2b2a-CTS335

ZZS7 Q1a1a1a1-Y551

ZZS27 R1a1a1b2a2-Z2121

ZZS951 R1a1a1b2a2b1d1-F1019

ZZS43 T1a1a-L208

只有ZZS25和ZZS7是东亚成分,其他均为西欧亚成分,显示了大量异域人口(各色各目人)进入内蒙古上都地区。

三、母系信息

母系包括F1a1, D5b1、B4a3、B5a2a1、H6a1a、T2d1、D4o2a、N9a1、Z4a,仅有两个个体是西欧亚人,这说明元上都地区,异域人口大量娶东亚女性,并定居下来。

那么这些女性是蒙古人还是汉人呢,在同一团队在2009年发表的另一篇关于砧子山元上都的文章《Ancient DNA Analysis of Human Remains From the Upper Capital City of Kublai Khan》(忽必烈可汗的上都城的古代人类DNA分析),其中的mtDNA数据中,该文分类显示,这一人群的母系和北方汉族是同一发育树分叉的,因此,这些元代上都地区的色目人男性的配偶,大部分应该是来自北方汉族,而不是来自蒙古人。

来自英文版(下图),其中Ancient People是元上都的砧子山墓人群

来自中文版(下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砧子   正蓝旗   西欧   汉族   东亚   父系   可汗   母系   蒙古人   内蒙古   墓地   古代   数据   最新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