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经济脉搏:意料之外的突然降息和货币执行报告的联系解读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1240篇原创文章:


#MLF利率下调#

就在2022年中国经济下半年首月开局“小考”成绩(7月金融数据)出炉以后,央行进行了一次出人意料的降息动作:

(8月15日),央行宣布开展4000亿MLF和20亿逆回购操作,最大的亮点是MLF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意味着降息了!

2022年8月15日,央行开展4000亿元MLF操作(8月16日将到期6000亿元)和20亿元逆回购操作的同时,将MLF利率和OMO利率相应均下调10BP至2.75%和2.00%。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公告

应该说,这已是2022年以来第二次下调政策利率(上一次是1月),意味着以7天OMO利率和1年期MLF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和中期政策利率年内已累计下调20BP。

MLF和逆回购操作本质上是央行借钱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用优质债券来抵押(比如国债)。

1、MLF和逆回购操作的规模越大,给市场投放的资金就越多。

2、MLF和逆回购操作的利率越低,资金价格就越低,即给市场降息。

反之,

1、MLF和逆回购到期的金额越多,市场的流动性就越紧张。

2、MLF和逆回购操作的利率越高,资金越贵,即加息。

MLF和OMO利率,是典型的政策利率,同时也是LPR这样的市场利率的先行风向标。

和下调LPR相比,政策利率的下调无疑更具信号指示意义。

一方面,此次政策利率下调是在缩量基础上的降息操作,意味着总量方面并非主要矛盾,流动性已相对较为充裕,降息的目的在于激发融资需求,使流动性从金融体系内真正流向实体经济,避免资金过度淤积在金融体系内,造成资金空转。

另一方面,此次缩量降息应也是在经济金融数据较为疲弱背景下的无奈或主动选择。

当然,看问题要讲究一个前因后果,这是一次值得关注的国家金融政策重要动向,但是在深入解读以前,还需要提及一份被热点所掩盖的重要金融报告:

8月10日,央行发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了大量与一季度不同的信息。

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央妈眼中的世界和宏观经济必然会对其政策制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作为经济个体,想要实现生存和发展,从央行的视角去感知和审视当前的经济形势,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本能和素养。

这篇文章,结合这一次最新的国家金融动态(政策利率意外下调),联系解读中国央行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出来的重要趋势信号。

通过联系解读,深入挖掘,本质发现,进一步看清当前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的主线趋势,对把握中国经济走向脉搏,奠定坚实的政策认知基础,并最终实现指导行动,适应趋势大潮。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选择大于努力,思维决定层次,是任何时代任何环境下的重要规则。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传递了哪些值得关注的重要信息?


2022年8月份,国内国外各种大事件接踵而至,颇有信息过载,目不暇接的现实感觉。

尤其是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留心,并且具有解读门槛的重要信号和内容,很容易被错过和忽视。

8月10日,央行发布2022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这份报告传递了很多重要信息。打开央行官网首页就能看到,相关的执行报告全文可以直接下载。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报告全文一共53页,信息很大,并且表达和语言组织非常专业,具有阅读和理解门槛,所以,需要抓住重点,看到关键,这里为各位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极简的核心信号解读工作:

第一,从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利率走向,能看到中国货币管控的明显收紧趋势:

下面是报告里提供的DR007利率走势图,DR007是金融机构相互借钱的利率,是市场利率的重要标志。

上半年DR007整体是稳步下行,但是6月份以后DR007开始抬升,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意味着国家央行的货币流动,有着明显的收缩动向。

这个信号的出现,意味着2022年流动性最宽松的时候已经过去。

图片来源:报告原文

第二,房贷利率低于一般贷款利率,定向“加息”时代结束

看下表会发现,6月份一般贷款利率是4.76%,而房贷利率是4.62%,房贷利率开始低于一般贷款利率。房贷利率和一般贷款利率出现了明显的倒挂。

而在去年12月份,情况则是相反,当时一般贷款利率是5.19%,房贷利率是5.63%.

图片来源:报告原文

图片来源:报告原文

短短半年间,房贷利率不仅大幅下降,而且低于一般贷款利率,说明鼓励买房时期又来了。

目前楼市太冷,监管层通过引导房贷利率下行实现稳楼市。但是房贷利率已经低于一般贷款的情况出现,后续房贷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就必然会受到挤压。

这一点上,我个人和主流的盲目看空的观点不一样,如果一个经济环境中房贷利率长期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很容易造成楼市过热,干什么的成本都比买房要高,虽然有拉动经济的目的诉求支撑,但是实际上这这样的情况并不健康,和中国国家和经济追求的稳健持续,以及产业升级,科技突围等等的发展和运行风格不符。

第三,二季度贷款变动中的经济现实:

过去连续几年,中国住房贷款增速一般都保持在两位数水平,但2022年上半年增速降到了个位数,也低于去年全年的12.5%。

住户贷款主要是用来买房、买车。部分用于生产经营拆借和消费。

住户贷款增速低一方面说明楼市冷,居民买房、投资买房积极性降低。

另一方面说明居民消费意愿也在下降,都在勒紧钱袋子。

值得注意的是,购房在中国经济分析体系中,是纳入消费的。

值得注意的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是典型的金融空转;

而境外贷款,绝大多数都用于的方向,是外汇套利,外汇市场稳定,那么境外贷款基本上都很惨淡。

图片来源:报告原文

很现实的,大环境不确定性之下,金融空转,消费意愿低下,才是最真实的中国当前经济情况。

第四,存款意愿大于借贷意愿,是当下的人间真实:

2022上半年住房存款增速达到12.8%,明显高于8.2%的贷款增速,说明普通老百姓负债意愿降低了,更愿意存钱,不愿意借钱,大家都捂紧钱包,以守为主,在疫情期间以不变应万变。

图片来源:报告原文

值得注意的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速提升,符合“金融空转”的特征。

第五,债券发行,政府成为绝对主力:

2022上半年,在社融当中政府债券增长最快,接近20%。

主要原因是疫情之下,稳增长压力加大,税收减少,为了保持必要的支出,国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加杠杆来实现。

图片来源:报告原文

目前的情况下,也就只有政府部门还有一定的加杠杆空间。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NIFD)发布《2022年二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显示:

今年二季度宏观杠杆率是273.1%

其中,其中企业部门杠杆率是161.3%,居民部门是62%,政府部门是49.5%

在企业杠杆率在高位,楼市较冷之下,未来政府可能会适当发行国债,以实现保运转、保民生、稳增长。但长期来看还是得激发经济的内生动力,通过经济转型、发挥资本市场融资功能、降低房地产依赖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最终也能达到稳杠杆的目标。

最后,用关键词思维,梳理央行对于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关注点:

分析了下半年结构性通胀的三项成因,猪周期、能源价格、消费复苏。

同时,在外围主要经济体政策收紧外溢风险下,国内货币政策也难有进一步放松空间,也就是流动性充裕,下半年降息降准的空间和概率都不大,保持现状是最大概率。

总的来看,稳的基调没有变化,而且,对于房地产行业和金融市场,实际上表达出来的态度,并没有明显的利好。

结合2022年7月份PMI,CPI以及金融数据的实际情况(近期已有专题分析内容)。实际上这份央行公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给出了很多方向性的趋势信号:

稳增长和抗通胀的平衡,是接下来的主线,没有大水漫灌,而是激活存量,居民部门刺激不起来,下半年更多要看政府作为。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意料之外,但是情理之中的这一次突然降息动作,该如何解读和认知?


8月份的这次MLF操作可以理解为“量缩价降”:本次央行开展4000亿MLF操作,但8月份到期金额就有6000亿,也就是说MLF层面还回收了2000亿资金。

缩量好理解,如果货币只能在金融部门空转,那收回央行重新调整策略,才是正常的选择。

关键在于政策利率的下行,这才是重点。

LPR定价公式是:LPR=MLF利率+银行综合成本

也就是说MLF利率下调后,LPR利率必然下调。每月20日(节假日延后)会公布当月最新的LPR利率,现在我们完全做这样的推测,本月22号公布的1年期LPR和5年期LPR的下调通道已经打开,至于降多少,没必要去猜测,意义不大,但是明确这个趋势,就没问题了。

此次降息非常意外,因为市场预期下半年后市场流动性最充裕时期已经过去,短期很难降息。但是又是情理之中:

2022年7月的金融数据,PMI,还有CPI等等经济数据的出台,不仅低于市场预期,同样也低于国家的预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经济紧缩和债务表主动缩表的态势明显,如果不采取任何行动干预和管理,那么中国经济从紧缩衰退,陷入全面萧条,不是一句玩笑话。

而此次央行突然降息动作,实际上是释放了三个重要的信号,既给市场,也给民众:

1、下半年利率大概率仍会走低,资金会越来越便宜。

2、资金面很难继续再松,广义货币增速短期内可能会见顶回落。

3、资金总量收缩的同时也会敲打激励金融机构的主动性,宽货币的效果不及预期,那么对于宽信用的要求必然就会提高,接下来各级银行对外信用扩张的压力,实际上已经是明牌。

无论如何,降息,以及后续利率走低的趋势,对当前股市、楼市、经济,都构成利好。

下图是过去十几年来中国房贷的基准利率,不断走低是大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

3

趋势研判:如何理性科学认知当前中国经济和货币现实情况和接下来的走向?


首先是趋势研判的三个观点:

1,由于LPR是在MLF利率基础上进行定价,意味着8月22日(下周一)公布的LPR大概率也会相应下调,即整体上预计1年期LPR与5年期以上LPR将会分别下调。当然也不排除,会对5年期以上LPR进行不对称下调,使得5年期以上LPR的下调幅度大于1年期。

至于具体幅度,央妈说了算,不过趋势是可以明确的。

2,考虑到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新发放贷款利率已经是连续五个季度创历史新低,企业端的新发放贷款利率已降至4.16%(央行在关注什么?),意味着商业银行资产端在量价及结构上所面临的压力均会进一步凸显。

这种情况下,政策层面显然有必要通过存款降息这一举措来对利差持续收窄的银行进行呵护。因此,我们判断,继4月中旬存款利率下调10BP之后,政策层面极有可能会推动商业银行再次下调存款利率上限,以保护商业银行利差,缓解存款成本上行压力。

3,住房贷款利率低于一般贷款的情况必然不能长期持续,特别是利率倒挂的情况并没有给楼市带来多少明确的积极正向刺激效果以后,还会加大已有房贷群体进一步增强提前还贷,或者贷款置换的意愿,进一步挤压银行利润的风险就会出现。

所以,接下来要么一般贷款继续下调,本质上是银行割舍未来的利润,要么就是把住房贷款的利率拉起来,减缓提前还贷的威胁,这是保住当前的利润。

逻辑并不复杂。那么后续中国经济和货币政策将如何走?关键就要看,降息的功效和后续经济的实际恢复情况了。

一方面,7月金融数据重新陷入泥潭、国内通胀压力开始凸显以及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低于预期值和前值表明货币政策功效并不理想,也即宽松的货币政策除阶段性带来数据上的短暂改善外,并未带来实体经济的持续性修复。因此,本次降息能在多大程度上修复疲弱的经济金融数据还有待观察,不过此次降息至少能够说明中国央行本身是有在考虑政治站位这一问题的。

另一方面,降息以及接下来5年期以上LPR下调的效果可能会比较有限,只能在某种程度上阻止经济金融数据不进一步走弱,但在市场主体主动选择收缩资产负债表的过程中以及预期无法改变的背景下,应无法避免经济基本面继续疲弱。

不仅仅是房地产经济,实际上整个中国经济大环境很多行业和市场的信心预期已经发生了重要的改变,这才是关键。

而预期和信心的恢复,需要过程,需要时间,并不是简单的政策转向和刺激能够扭转的。

经济领头人物都在蛰伏,这是一个很纠结的关键点。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从经济个体的角度出发,几个观点和建议的交流分享


文章最后,从经济个体的角度,谈几点建议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读者朋友们交流和参考:

1,经济小年,不宜冒进,学会蛰伏,积极适应,才是正途;

2,对已有的债务和杠杆要有主动优化和提前缓解的自发意识;

3,大环境缩表,对于经济个体而言,从趋势面上来说,是不具备扩张和爆发的条件和想象力的;

4,重视现金流,现金为王不是抓着钞票,而是高度重视能够提供现金流收入的工作,渠道,还有方法,2022年,欠债,账期,还有杠杆的生意,投资,经营,还有业务,会非常煎熬,甚至风险爆发。

5,对国家要有信心,这一点很重要,短期的问题其实国家和央妈看的角度是和一般经济个体完全不一样的,有些阶段,考虑到外围的不确定性,主动萧条也是策略,这个不多展开,懂得自然懂,国家想要的和个体理解的,有可能完全不是一个方向,一个东西。

但是,基于中国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国家这个本质并没有改变,那么短期的艰难就要有充分理性的认知,而对中长期持续向好的趋势,保持信心。


以上,就是基于最新这一次意料之外的降息动向,以及结合央行发布的2022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进行的联合解读和专题分析,和各位朋友,进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报告   央行   中国经济   意料之外   脉搏   货币政策   中国   利率   货币   趋势   来源   政策   金融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