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大佬重仓了中远海控


原创 小拾 拾三圆


随着公募二季报的出炉,我发现有两位大佬重仓了”海王“中远海控。


一位是深度价值大佬徐彦,另一位则是同样非常看重估值的刘旭。



可能一部分人听到这2个名字还略显陌生,但他们的业绩相比顶流基金经理,可一点也不差。


如刘旭管理的大成高新技术产业A,2015年7月股灾期间接手,截至目前,沪深300同期涨幅9%,而大成高新技术产业A涨幅242%,全市场同类排名前4%。


而徐彦所管理的大成策略回报,中远海控位列其第一大重仓股,且持有了3个季度。



这意味着,大佬对“海王”中远海控十分看好。


但海王虽然PE才2倍左右,但一直被冠以强周期股的标签,市场普遍认为其盈利能力不可持续,如同曾经的10倍股英科医疗。


那么,大佬为何敢重仓中远海控?



首先需要还原大佬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框架。


徐彦的投资理念是价值投资,基于对社会和时代的理解,以合适的价格买好公司和好团队。


基于对安全边际的重视,而好公司很贵,所以徐彦选择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低PE低PB的股票,呈现出深度价值风格。


徐彦把公司分为四类:


1)各种茅:经过长期检验的优质公司,既然经过长期检验,意味着基本上身处传统行业。


2)新经济:特点是新,是转型升级的方向,主要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领域。


3)传统经济中的重要行业:它们和各种茅的区别在于产品本身较为同质,例如银行、地产、钢铁、煤炭等。


4)其它:主要是传统行业中的中小市值公司。


徐彦布局传统经济中的重要行业时,注重规避价值陷阱,买低PB,供给侧有瓶颈、需求侧相对持续的公司。


2021年,徐彦的代表作大成睿享A涨幅28%,主要源于布局了煤炭股陕西煤业和中国神华,其符合供给侧有瓶颈、需求侧相对持续。


而中远海控同样符合供给侧有瓶颈、需求侧相对持续的特征,这可能是徐彦布局的主要理由。


为什么这么说?


中远海控的竞争格局、供给和需求如下:


1.竞争格局


跟煤炭行业类似,经过多年的激烈竞争,中远海控所处的集运行业,行业集中度大为提升,竞争格局有所改善,有利于行业运价的稳定。


目前行业前十大集运公司运力份额占比达到2020年的 84%,CR5达到65%。



行业集中度提升标志性的事件包括:


2015年12月,全球第4的中远集运和全球第8的中海集运组成了现在的中远海控;


2016年6月,世界第3的达飞收购世界第6的美国总统轮船;


2016年8月,全球第7大班轮公司韩进海运破产;


2016年10月,三家日本班轮公司日本邮轮、商船三井和川崎汽船宣布将集装箱业务合并,组成了现在的one;


2016年12月,世界第1的马士基收购世界第7的汉堡南美;


2017年5月,世界第5的赫伯罗特完成收购阿拉伯联合国家轮船;


2018年7月,全球第4的中远海控收购全球第8的东方海外;


......


目前,全球已组成3大联盟:马士基为首的2M联盟、中远海控为首的海洋联盟,和赫伯罗特为首的“THE Alliance”联盟。


而且,未得联盟伙伴同意情况下,不能自由租赁和买卖船舶。


自 2017 年行业大范围重组合并之后,行业经历了 2018 年中美贸易战、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等事件导致 的需求大幅下降,但行业再未出现亏损。


2.供给


集运行业拥有较高的资金壁垒和供应链壁垒,所以很难有新进入者,且供给很难快速增加。


集运的供给就是造船,其从下单到下海约3年时间,而19、20年订单处于低位,即便21年开始生产,最快也要24年才能供应。


每艘船投入至少10亿级别,对于新进入者也是非常高的门槛。


除了产品壁垒,还包括供应链壁垒,海运除了解决运输的问题,还要解决停泊的问题。


对于港口,停泊位基本被三大联盟所瓜分,增强新的供应也不容易。


3.需求


运输是一个特别古老的行业,因贸易、距离而诞生。


特别是实行自由经济以来,基于国家比较优势而进行的全球贸易,对参与全球化的国家都优异。


理论上,只要某产品在A国生产的成本+供应链费用,小于该产品在B国生产的成本,那么就能产生对外贸易。


举个例子,苹果愿意做中国找代工产业生产苹果手机再运回欧美,就是因为在本国的生产成本,高于在我国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


过去10年,集装箱运量年均增长3%,需求时可持续的。


据alphaliner统计,今年运力增速为4.2%,供应仍相对有限,供给端上有瓶颈。


4.价格


集运跟煤炭行业一样,也有市场价和长协价。


中远海控的长协占比不低于4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业绩的波动性,增强了业绩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周期性。



虽然大佬出手了,但我还是不建议普通人尽量别参与周期股。


在我看来,哪怕集运的竞争格局有所改善,但我相信多家公司组成的联盟终究不稳定。


如果说三大公司市占率超过80%,才敢说竞争格局大为改善。


在利益面前,联盟是可以瓦解的。


另外,周期股投资很难,难在判断行业拐点,普通投资人相比机构无任何优势。


记得巴菲特说过,专注于寻找可以轻松跨越的一英尺栏杆,而避开那些没有能力跨越的七英尺栏杆。


在投资中,不为比乱为,往往更能守住本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大佬   远海   大成   壁垒   知名   需求   竞争   全球   联盟   行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