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是太空育种技术应用的先锋国家

2022年8月15日外媒刊文称,中国太空育种成效显著。

在北京,研究人员展示了一套从中国神舟八号无人飞船返回舱中回收的太空开花和结实实验装置。

当中国的神舟14号飞船今年晚些时候返回地球时,它将带回一些不寻常的东西——在太空中生长的啤酒酵母。

这将是正在建设中的天宫空间站上为期6个月的育种实验成果的一部分。科学家们说,暴露在深空中的微生物会诱发基因突变,从而在地面上创造出优良的菌株。

除了酵母样本外,中国最近一次长时间太空旅行的“乘客”还包括大米、大豆、蔬菜的种子和各种对食品保存至关重要的细菌。他们是由北京首都农业综合企业和食品集团挑选的,该公司的目标是将植物和微生物送入轨道,回收它们,并利用它们提供优质食品和饮料。

太空育种是指在太空飞行任务中,将种子和菌株暴露于宇宙辐射和微重力下,以突变其基因。

当太空培育的样本被带回地球时,科学家将检查和评估它们的突变。与自然培育的品种相比,有些品种是积极的,具有农民喜欢的特性,如更高的产量、更短的生长期和更好的抗病性。

更重要的是,太空食品对人类食用是安全的。与转基因食品转移其他物种的基因不同,太空培育的种子和品系只会发生自身基因的突变。

另一个特点是产生意想不到的理想特征。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品尝了一种太空培育的500克青椒后研究了这项技术。

“它比传统的类型含有更多的维生素,而且非常美味,”梁说。

中国一直是探索将太空育种技术应用于地面农业的先锋国家。

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1987年进行了第一次太空育种实验,用卫星发射种子包,并在暴露于宇宙辐射后将其送回地球。

从那时起,数百种植物种子随中国的数十颗可回收卫星和神舟飞船一起旅行。

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的太空育种计划帮助生产了300多种作物品种和700多种新型植物,从蔬菜、水果到花卉。总种植面积已超过280万公顷,大致相当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面积。

中国航天育种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赵说,该项目增加了16亿公斤粮食产量,产生了价值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约合356亿美元)的经济效益。

在河南省中部,刘顺德是一位受益于空间技术的农民。2016年,他用一颗可回收的科学卫星将13克韭菜种子送入轨道12天。

经过四年的地面研究,太空诱发的韭菜突变创造了一个新品种,具有更强的抗寒性和抗病性。从那时起,刘的业务发展迅速,种植面积更大,产量更高,收入更高。

在全国范围内也有类似的成功案例报道,因为太空育种代表了一种帮助中国农民提高生产力的创新方法。

在中国空间站项目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所有飞行任务中都进行了空间育种试验。数以千计的农作物种子和微生物被神舟12号和神舟13号宇航员送入太空并带回地球。

6月5日发射的神舟14号上的宇航员将在那里进行更多此类繁殖实验。

随着航天工业的进步,人类将把更多的种子带到太空,并在未来创造一个“太空绿洲”,这可能为全球农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气候变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9

标签:太空   抗病性   神舟   菌株   先锋   飞船   突变   微生物   中国   种子   食品   国家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