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芯片发展的坎坷史,错失芯片发展的黄金三十年

芯片是信息时代的“发动机”,纵观中国芯片的发展史,磕磕绊绊、走走停停、荆棘丛生,既有老一代科学家的抛头颅洒热血,也有西方技术封锁,更有人为的破坏搅局。如果把中国芯片发展史拍成电影,将充满牺牲与理想的追求、正义与贪婪的较量,将是一部史诗级的鸿篇巨制。就好像是一场长跑比赛:起跑时领先,中途时疲软,现在到了冲刺时,差距太大追赶十分困难。

一、中国芯片的发展起步

中国芯片起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如何从那时候算起,中国芯片的发展史有70年啦。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国家把半导体技术列入重要的科学技术项目,同年,中国科学院应 物理所研制出锗合 晶体管。

1960年,中科院半导体所和河北半导体所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半导体工业体系初步建成,在1965年先后研制出集成电路。

1965年,中科院研制出65型接触式光刻机,比ASML早了近20年(ASML在1984年成立)。

1980年,清华大学研制出第四代分布式投影光刻机,精度高达3微米,仅次于美国1978年研制的DSW4800光刻机,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二、中国芯片的坎坷经历

可以说,截止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芯片行业还是属于第一梯队的,还处于领先位置。但从此以后,我国的芯片行业可以说停滞不前了,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潮流,很多国外产品涌入中国,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些“洋玩意”、“进口货”都是好东西。随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习惯的培养,“造不如买”思想逐步成为主流,那时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芯片卡脖子的重要性,这可以说是认识问题。当时,有很多自研项目被迫停滞,包括大飞机、光刻机等,使我们错失万亿市场。

其次,可以说是技术限制,以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封锁,在签订了《瓦森纳协定》之后,对先进材料、电子器件等9大类商品和技术实施控制,我们被纳入禁运国家之列,很难拿到半导体方面的专利和技术,全靠自研十分困难。

最后,是经济市场和国力的因素,当时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当然如果强行上马,其经济压力将非常巨大,而当时,上下游的相关产业技术也都跟不上。

90年代时,在参考完三星集成电路先进的生产线后,我国逐步意识到芯片等基础行业的极端重要性,国家上马“909工程”,资金、计划、审批几乎是即刻到位。2002年上海微电子成立,我国才重新拾取了光刻机领域,而此时ASML等企业的背影都看不见了。

正当我们拍马奋起直追的时候,爆出了“汉芯事件”,陈进凭一己之力,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给刚刚发力国产芯片行业当头浇了一盆冷水。因为此事,国家在芯片行业的政策和投入也更加谨慎,有专家说,“汉芯事件”让中国芯停滞13年,这说法却也是空穴来风。

三、开启“芯”征程

虽然经历了坎坷的30年,但却没有动摇我国发展芯片产业的决心,在无数芯片产业人的不断努力下,新的希望正一片废墟之中开始萌芽。2014年,国家发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标志着我国重新将集成电路产业的列入国家战略计划,纲要发布后,成立了著名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就是被人们常说的“大基金”。

“大基金”成立后,重点对集成电路产业进行投资和扶持,很多创新企业得到输血和加持,意味着国家从战略层面,开始引导并推动芯片产业的发展,也标志着我国芯片产业,重新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

结语:可以说,正是由于多种因素交织复杂,共同推手,导致中国芯片发展滞后,错失了芯片发展的黄金三十年。如今,美国通过芯片法案,再次妄图对我“卡脖子”十年,这对我们来说,是打压更是挑战,也是机遇,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从来就不怕封锁,从原子弹、空间站、北斗导航卫星等一路走来,无一不阐述着一个道理:不屈不挠的中华儿女是打不倒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三星   中国   芯片   光刻   错失   集成电路   半导体   坎坷   黄金   我国   产业   国家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