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看篮球-假如我是灰熊GM会怎么做?

在百无聊赖的长草期,我打算代入管理层的视角去观察一支球队。

第九期,我打算谈谈灰熊。

上赛季灰熊取得了喜人战绩,他们既是西部第2,也是联盟第2,56胜也平了队史最佳纪录,一切都欣欣向荣,让人振奋。

可是,上一次拿下56胜的灰熊闯进了西决,而这支56胜的灰熊止步次轮,并且季后赛有些被勇士玩弄于股掌之中的意味。

尽管灰熊从场上和场下都展示出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可最终你还是要用比赛说话,而灰熊还欠缺一些在比赛里以球服人的基本盘。

简单来说,他们还需要把属于年轻人的凶猛,转化为季后赛的沉稳。

这便是灰熊现阶段的目标,他们已经站在年轻球队成长阶段的终点站,需要一些临门一脚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成人礼,从此晋升为强队,开启冲击西决、甚至总冠军的阶段,就像2010-2017年达到的阶段高峰那样。

在分析灰熊的头脑风暴之前,我们可以先把灰熊与联盟其他29支球队进行数据对比,由此窥得球队阵容的长短板。

从图标中的数据不难看出,灰熊上赛季打出了极高的攻防效率,进攻端每百回合得分与雄鹿并列联盟第3,防守端每百回合丢分也是联盟第6少。

灰熊之所以能打出高效的攻防,关键点大概在于围绕核心莫兰特设计了与其球风匹配的战术体系,把“冲“和“抢”两个字发挥到了极致。

突破得分第1,快攻得分第1,前场篮板和二次得分均为第1,便体现了“冲”这个字的精髓。

而前场篮板和二次得分笑傲联盟,还反映了灰熊内线储备的深厚程度。

同样的,肘区触球联盟第2,还告诉了我们另一个事实——这些内线不仅能冲能抢,还能细里穿针,有水准以上的处理球能力,能够从容承接中转站的工作(亚当斯助攻3.4,大锤2.7,克拉克1.3,蒂尔曼1.2,杰克逊1.1)。

“抢”这个字,在防守端有更多体现。

他们有联盟第1的抢断次数,成功抢下50/50球次数是联盟榜首,逼迫对手形成失误的概率,也高居联盟第4。

这不仅得益于灰熊的阵容名单年轻,还要归功于众将士围绕莫兰特形成了积极的比赛态度,每个人都能够在场上燃烧自己的热情。

可是,灰熊也拥有年轻球队大多有的通病,他们能够在那些“纯靠努力就能做好”的事情上拉满效率,但在那些“需要时间和经验淬炼”的工作上,效率就明显要打折扣。

例如,灰熊阵地战的团队配合效率就不那么漂亮,他们的传球数联盟倒数第7(球权都把控在两位核心后卫上),空切得分第20,无球C&S得分倒数第5。

挡拆配合也并不是为形成传递为主,更多是为了借大个子的掩护创造一些空间,供持球后卫终结进攻,所以你也能看到这样的数据结构——灰熊挡拆回合中的持球人得分可观,大个子掩护形成的分数也高,可掩护者顺下直接得分却是联盟倒数第2……

当然,有人会说,如果能够直截了当的完成得分,何必搞那些弯弯绕呢?

此话的确不假,可灰熊真的达到能一力降十会的水平么?

季后赛的情况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参考,在高水平对局里,他们的确尝试在攻防两端把侵略性拉满。灰熊进攻端造犯规变得更多,而防守端,对手的失误率也变得更高。

但这并没有帮他们有效弥补其他环节上的缺失,反而攻防两端的效率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以及对比赛的控制力远不如常规赛,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换言之,假设我作为灰熊的管理者,显然会在休赛期思考一个问题:球队怎么在保持“冲”和“抢”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其他环节的优势?怎么把传切、挡拆等团队配合效率给提升起来?不论是通过内部磨合,亦或是调整人员构成。


如何进行具体补强?

我们可以从灰熊迄今为止的操作入手,看看他们在这两个月里的行动,是否回应了我们上述提出的问题?

在我看来,灰熊今年夏天的操作绝对算不上“积极进取”。

虽然顶格续约了莫兰特,也没有在续约泰厄斯-琼斯和康查尔上吝啬钱包(前者2年2900万,后者3年1849万),但在白白放走凯尔-安德森和送走梅尔顿这两笔运作上,很难让人把灰熊与想要争胜联想起来。

更别说,增补的球员里,除了上赛季大伤的老将丹尼-格林,其余的都是没有任何NBA经验的初哥......

灰熊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了一批新秀,在交易中得到了首轮19和23顺位的拉拉维亚、大卫-洛迪,以及次轮38顺位的肯尼迪-钱德勒,以及选中了次轮47顺位的文斯-威廉姆斯。

又或者,你可以说,灰熊今年夏天囤了一批彩票……

由此可见,灰熊在补强上似乎缺了点野心。

可能是不想,也可能是条件不允许。但不论如何,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结果都是——他们想用一批还不知道能不能适应NBA强度的新秀(还有双向合同的小胖肯尼斯-洛夫顿),来顶替季后赛级别的轮换。

而这,很难说是一件有确定性的事情。

也许,灰熊看准了这批年轻人有可塑性,能够在短期内修复球队的战斗力。理想情况下,二年级生阿尔达玛,和新秀拉拉维亚、大卫-洛迪三人,可能就会在赛季初通过内部竞争,选出凯尔-安德森的平替(我认为很可能是阿尔达玛脱颖而出)。

加上新赛季势必会承担更多职责的宰伊尔-威廉姆斯,以及康查尔和肯尼迪-钱德勒,也许就能覆盖梅尔顿的缺口。

假如事情如灰熊计划般发生,那么他们就可以没有顾虑地裁掉丹尼-格林,在明年1月11日之前释放丹尼-格林部分受保障的合同,并且腾出一个宝贵的阵容位置,缓解阵容超员的压力,供灰熊留住他们通过内部竞争出来的那一颗新星。

但即便是上述的理想情况,灰熊的操作也仅在“维持战力”上就戛然而止。

而我们作为看客,不可避免地会去思考,灰熊是不是还能够做大一些的梦呢?毕竟这是一支去年联盟第2,未来看似大无穷的队伍。

那么,我们也可以尝试以此作为起点去开展头脑风暴,评估接下来灰熊的补强方向,以及操作的可行性。

首先理一理球队目前拥有的资源储备:他们有一个410万的双年特例,全额中产特例在签下次轮秀钱德勒之后还剩下929万。

但这两样权利对于灰熊来说大概率只是个摆设,以灰熊目前相当宽松的薪资情况,不可能会使用双年特例签人。而在阵容超员的情况下,他们也不太可能会继续使用剩余的中产特例签人,给球队徒增烦恼。

如果有签人的意愿,那留着大锤不是更好吗?毕竟现在市场还剩下比大锤更优质的角色球员呢?

换言之,灰熊使用剩余中产特例的可能只有一种,那就是有什么非抢不可的优质老将在季中被买断,这才值得灰熊破例(但前提还是不可能花完这929万,因为这样会触发硬工资帽)。

比起在市场上直接签人,更有回旋余地的“交易”或许才是灰熊现阶段更该投入精力的操作手段。

如果有可能,灰熊绝对希望做一笔“多换少”的向上交易,在增强球队战力的同时,改善队伍超员的情况。

鉴于球队目前的薪资结构,合同到期的亚当斯、克拉克和迪龙-布鲁克斯,也许会是球队动刀子的首选。

尤其是年薪接近1800万,而且并非不可替代的亚当斯,灰熊很可能会通过交易寻找同位置的平替。就像当初用瓦兰换亚当斯的初衷,本质就是为了寻找更平价的替代者。

除非亚当斯能够接受相对低廉的续约报价,否则我不认为灰熊有动机留下他。

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是,灰熊能够在交易亚当斯的方案中得到一些小小的提升,比如也到了合同年的马刺中锋,珀尔特尔。

如果灰熊愿意给马刺补贴一些选秀权,都不需要多,一个首轮,多个次轮,都足以让正在摆烂的马刺动心。甚至还能顺水推舟,把蒂利送给马刺也没问题,腾出一个名额,免去日后马刺人满裁员的烦恼。

毕竟珀尔特尔也是到期合同,纵然波波维奇喜欢奥地利人,但怎么谈往后的待遇始终是个问题,所以马刺完全有理由和灰熊来个合同互换。

假如灰熊能把亚当斯换成珀尔特尔,那必然是一件“积极进取”的事情。

珀尔特尔可以覆盖亚当斯的工作,而且奥地利人已经在近两个赛季展示,他在挡拆配合中有更强的终结能力,与强力持球后卫有很强的兼容性,这无疑对灰熊提升阵地战团队配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当然,珀尔特尔在下赛季结束后也必然面临续约谈判的问题,但续约珀尔特尔,似乎比续约亚当斯要友好许多吧?

毕竟从年龄结构上看,这是更适合与莫兰特、小杰克逊一起成长的优质拼图。

同样的,克拉克的去留也会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他能够在3J养伤期间打出可观的表现,并且接受一个相对合理的报价,灰熊也许会选择留下他。

反之,如果克拉克的表现不如预期,亦或者价格谈不拢,而蒂尔曼又展示出作为内线替补的可靠性,那么打包克拉克,腾空间换选秀权也未尝不可。

上文提到过,灰熊目前把年轻球队的凶猛,转换成强队的沉稳。这大概有两条路,一条是让年轻球员去试错去成长,待他们用经验武装自己,最后让球队自然而然地迈入新的阶段。

另一条,莫过于弯道超车,为球队增加成熟的即战力,让他们辐射球队里的每一个人,主动加速从年轻球队到成熟强队的这段成长期。

就像当初锡伯杜把巴特勒搞到森林狼,一下子改变了狼崽子们的面貌那样。灰熊也许也可以效仿此法,添加一名巨星作为催化剂,让灰熊完成季后赛席位到争冠的跃升。

而目前市场上最符合这项需求的球员,莫过于杜兰特了。

不需要担心杜兰特打法与灰熊的适配度,他能融入“冲”和“抢”的基本盘,同时能提供传、切、投的额外加成,增加球队体系的立体感,并且覆盖莫兰特接管不到的那些比赛区域,不论是常规时间还是关键时刻皆是如此。

还有,杜兰特和3J的非传统内线配置(假设能够留住3J的话),可以赋予灰熊相当可观的空间,这又反过来强化了灰熊“冲”和“抢”的基本盘。

关于杜兰特和灰熊的“联姻”,难点不在战术的适配度,而在于筹码的适配度,要怎么既不损害薪资和操作灵活性的同时空降杜兰特呢?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大洋彼岸那边已经有评论员设计过方案:贾伦-杰克逊、贝恩、丹尼-格林,以及三个首轮签。所以我也在这里直接套用了。

这相当于,把23岁的杰克逊的4年合同,加点甜头换成了34岁的杜兰特的4年合同。

而我们还可以反过来想,灰熊在这笔交易里失去了什么?

首先,三个首轮签补充新鲜血液的机会,以及24岁的优秀3D得分手,拱手送给了篮网。其次,3-4年后步入巅峰期的3J,灰熊用不了,以及这份3J这份递减合同在未来可能创造的补强红利窗口,灰熊也许享受不到了。

如果灰熊拿下杜兰特,其余位置保持原样的话,他们明年夏天可用于补强的薪资空间就从3932万锐减到1878万(假如工资帽按照8%的幅度上涨)。

还有,2025年的夏天,3J的工资只有2341万,而杜兰特那一年的工资将达到5470万。

如果灰熊是选择杜兰特而不是3J,那么到2025年夏天的窗口期,灰熊将损失3129万的薪资空间。即便这一年预计工资帽将上涨至1.7亿,但3129万的差额,也很难不重视起来……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你是愿意把未来潜在的机会都兑换成当下的确定性?还是愿意延迟满足,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灰熊不要杜兰特,而是以目前的阵容基础去展望未来,那么在2025年的夏天,他们在留住莫兰特、3J、拉拉维亚、大卫-洛迪、康查尔、肯尼迪-钱德勒的前提下,薪资总额也只是8033万而已。

再假设他们为了留住贝恩和宰伊尔-威廉姆斯,送出了一份均薪2000万的合同,那么届时的工资总额也只是1.2亿左右,距离1.7亿的预期薪资空间尚有接近5000万的余额,足够他们在那年夏天招募一名与莫兰特、3J共成长的大名字了。

当然,未来的可能性不一定都能兑现。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权衡两条路线投入的成本、承担的风险,选择“不要杜兰特”这条路线所带来的回报,以及潜在的额外红利,都更有说服力。

而且这也符合灰熊队一贯以来的作风(大概也是老板的意志),比起在一棵树上吊死,他们更愿意保持灵活性,保持探索不同方向的转圜余地。

就像曾经用未成名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小加索尔取代已经羽翼渐丰的大加索尔,以及用现在这批年轻人,替换被高薪锁死的小加索尔和康利那样。

更具灵活性的方案,永远都是灰熊的首选。


球队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可是,既拿又要永远都是世上无解的难题。

在NBA里,长期的竞争力和灵活的运作空间似乎从来就是互斥的两极。

而这也正是灰熊的主要矛盾所在。

从今年夏天的运作就足以看出,他们既想要省着钱袋子用,又要让球队争夺最高荣誉,可这似乎违背了事物运作的规律。

绝大多数球队都要为了长期的竞争力,付出大量的薪水。那你凭什么可以在省钱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呢?

难道,灰熊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你可以说灰熊的球队文化赋予了他们额外的竞争力,这份球队文化可以让他们总是能找到平替的战斗力,解决大部份的日常工作。

但恕我直言,球队文化这种东西,全联盟并非只是灰熊有。凯尔特人、热火、勇士,哪个不是球队文化经营教科书?

而这三支球队,哪一支把钱省下来了?

因为他们不得不为了争冠的最后一公里,投入大量的成本。争冠需要好球员,而好球员自然就需要拿更多的钱。毕竟,马儿不可能既肯跑,又肯不吃草。

换句话说,想要把争冠和保持灵活性的两碗水都端平,难度实在太大了。而灰熊能把这两碗水一直端到什么时候呢?

除非,他们一直以来都只是想端好一碗水而已。那碗争冠的水,从来都只是球迷的一厢情愿罢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亚当斯   克拉克   马刺   杰克逊   球员   薪资   得分   球队   合同   篮球   联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