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软磁粉芯龙头,铂科新材:坐享光伏和新能源车高景气赛道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浙商证券 马金龙 刘岗)

1. 合金软磁粉芯龙头,科技立身高速发展

公司为金属软磁粉芯龙头企业,覆盖金属软磁粉芯完整产业链。通过自主创新,铂科新材完全掌握了铁硅、铁硅铝等粉末研发、制造、绝缘、成型的整个金属磁粉芯全制程体系及核心技术。

基于对金属软磁材料特性的深度研究,通过与电力电子行业知名企业的深度应用合作,架构从金属磁粉芯生产、销售、到磁元件设计的一站式金属磁粉芯服务平台,为电力电子客户解决磁元件成本、效率、空间等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1.1. 多年深耕合金软磁领域,坚持研发为核心驱动力

公司专注于合金软磁领域,多年潜心研究推陈出新。

公司成立于2009年,同年成功研发铁硅、铁硅铝磁粉芯并推向市场,2010年建成惠东生产基地。2014年铁硅二代 NPH 系列研发成功。201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并更名为深圳市博客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推出业内领先铁硅三代 NPA。2019年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铁镍系列成功研发。2021年推出“铁硅四代”,金属磁粉芯覆盖 5kHz-2MHz 频率段

1.2. 创业产业经验丰富,子公司多地布局

实际控制人创业管理经验丰富,董事会成员多为产业精英。

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杜江华先生,直接持股2.53%,间接持股27.87%。自2001年至2011年间,杜江华先生先后共同创立易创电子、宇科电子、易创实业、易创印刷等,具有丰富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

董事会成员中郭雄志先生、阮佳林先生、罗志敏先生曾任富士康科技集团下属公司工程师,中国电源学会新能源电能变换技术或磁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居学成先生为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深圳市新材料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具有丰富产业经验。

子公司布局多地,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拥有四家全资子公司,其中惠州铂科主要从事合金软磁粉、合金软磁粉芯及相关电感元件产品的生产;铂科实业从事合金软磁粉的生产和销售;成都铂科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河源铂科的成立,降低了运输等成本,加入产业集群,共同服务终端用户。

1.3. 覆盖磁芯完整产业链,应用领域宽泛

公司产品线完整,产业链垂直整合,应用领域宽泛。产品结构方面,公司产品包括合金软磁粉(制造合金软磁粉芯的主要材料)、合金软磁粉芯(电感元件的核心部件)、电感元件等产品;应用领域方面,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 UPS 电源、光伏发电逆变器、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业务区域方面,公司产品应用市场已经面向全球。

应用指导材料指标优化,提升产品竞争力。

合金软磁粉是合金软磁粉芯的主要原材料,其性能指标对合金软磁粉芯的性能指标具有重要影响,电感元件及应用解决方案可以从应用角度对材料指标指导,从而对工艺进行优化,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合金软磁粉芯。

同时,通过提供电感元件的设计生产及应用解决方案,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其产品性能、成本的优化,提升其产品竞争力,这也是公司开拓客户,拓展行业应用领域的重要途径。

1.4. 营业收入平稳增长,毛利率行业领先

合金软磁粉芯贡献主要业绩,公司营业收入保持较高增速。2021年实现 7.26 亿元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46.11%,2014-2021年营业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为 25.81%。其中合金软磁粉芯占比最高,2016年占比超过90%,2021年营业收入达 7.02 亿元,占比高达 96.74%。其次为合金软磁粉,2021年营业收入 0.13 亿元,占比2.11%。

净利润短期内增速放缓,毛利率仍然维持高位。

2021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2 亿元,同比增长 12.90%,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差异主要来源于金属硅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同时股利支付对净利润影响较大。合金软磁粉毛利率为 69.69%,持续维持高位。

合金软磁粉芯和磁性电感元件毛利率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略微下降。未来随着原材料价格下降及公司内部精细化管理和生产效率提高,毛利率有望回升。

三费总体控制能力较强。

2021年销售费用1250.46万元,较上一年同比增加52.98%,系计提股权激励费用和广告宣传费增加所致;管理费用因员工薪酬、折旧等增加和计提股权激励费用,较上年增加27.45%;公司研发费用逐年上升,持续技术进步与创新,2021年4242.10万元;2021年财务费用748.83万元,较上一年同期增加110.95%。(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2. 产业链一体化模式,产品应用场景丰富

2.1. 公司产品线覆盖软磁粉芯全产业

公司整合磁粉-电感元件产业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整合了磁性材料产业链从磁粉到电感元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公司合金软磁粉、粉芯采用自主生产方式,电感元件产品主要采用外协生产方式。

通过产品和解决方案满足用户对电能变换的需求,同时通过对磁性材料原材料到电感元件的各环节进行生产成本和品质的控制,更好的满足了客户和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从而使公司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应用领域拓展能力。

软磁粉芯性能最终决定电子元件性能。

磁芯是电子元件的核心材料之一,磁性元件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磁芯、漆包线、矽钢片、绝缘材料等,磁性元器件、IC 芯片、半导体、电容为电源的主要原材料。电感磁性材料行业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产品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感元件的性能、空间、效率、成本等问题。与此同时,下游电气设备应用需求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发展对于电源技术和设备要求的改变,带动了电感磁性材料的协同发展。

2.2. 合金软磁粉芯性能优良

公司主要产品合金软磁粉芯为新一代软磁材料。合金软磁粉芯是指将符合性能指标的合金软磁粉采用绝缘包覆、压制、退火、浸润、喷涂等工艺技术所制成的磁芯。磁粉芯的磁电性能主要取决于粉粒材料的导磁率、粉粒的大小和形状、它们的填充系数、绝缘介质的含量、成型压力及热处理工艺等,结合了金属软磁和铁氧体软磁的优势。公司生产的合金软磁粉芯覆盖全系合金软磁粉芯,主要为铁硅软磁粉芯和铁硅铝软磁粉芯。

合金软磁粉芯适用于各类电感元件。磁芯为电感元件的核心部件。

电感元件在电力电子领域主要起到逆变(直流变成交流)、斩波(直流变成直流)、变频(改变供电频率)、开关和智能控制等作用。公司生产的合金软磁粉芯具有分布式气隙、温度特性良好、损耗小、直流偏置特性佳、饱和磁通密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各类电感元件,满足电能变换设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频化的要求。

相较于铁氧体磁芯,合金软磁粉芯具有更高的磁饱和强度和经济性,随着设备小型化高功率密度化发展,预计未来部分替代铁氧体软磁。

2.3. 磁芯为电感元件重要原材料

合金软磁粉芯通常作为变压器的磁芯使用。变压器通过线圈内的电磁感应,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将一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能转换为同频率的另一种电压等级的交流电能。

变压器的主要部件是铁芯或磁芯和套在铁芯上的两个绕组,为了提高磁路的导磁性能,铁芯或磁芯通常需要具备较高的导磁率。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是,铁芯或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或电流。

合金软磁粉芯可应用于电感器,包括逆变电感、整流电感、谐振电感等。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线组。

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电感器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电感器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逆变电感则是逆变器的核心装置,将蓄电池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

合金软磁粉芯在新能源磁性元件中可应用于电抗器和组合电感。

磁组合三相电抗器铁芯采用低损耗磁组合设计,线圈采用立绕方式,具有频率高、噪音小、极佳的谐波拟制效果、具有两高的散热性能,优异的 EMC 效果;块状磁粉芯电抗器和立绕电抗器采用块状铁芯、铁硅镍铁硅铝磁芯设计,具有极低噪音、极佳谐波拟制效果、可靠的结构设计。多应用于光伏发电、风能发电逆变器、UPS电源、汽车充电桩中。

3. 产品下游覆盖高景气新能源赛道

3.1. 光伏逆变器需求激活,市场领先地位稳固

光伏逆变器主要采用高性能铁硅类磁粉芯材料。公司该类材料主要应用在从数千瓦到上兆瓦的各种光伏逆变器中,主要应用于升压电感和逆变电感。

Boost 升压电感是光伏逆变器中将不稳定的直流电升压成稳定的直流电压并其后转换为正弦波交流电的关键核心磁元件;大功率交流逆变电感使用在输入电网,即光伏发电并网时,两种电感元件的磁材料基本采用高性能的铁硅类粉芯材料。

光伏市场被激活,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

2021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54.88GW,同比增长13.9%。光伏逆变器需求伴随光伏新增装机量上升而进一步攀升。“十四五”时期将形成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格局,随着光伏发电全面进入平价时代,叠加“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以及大基地的开发模式,集中式光伏电站有可能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另外,随着光伏的融合发展,叠加整县推进政策的推动,分布式项目仍将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

逆变器高频化演变,需求旺盛。

2021年,集中式逆变器单机功率为 3125kW/台,集中式电站用组串式逆变器为250 kW/台,集散式逆变器为3150 kW/台,预计在2030年各类型逆变器单机功率翻一番,技术更新迭代要求较高。

根据固德威公司披露数据显示,逆变器主要原材料中电感约占原材料成本的13%左右。另外,光伏组件的寿命一般在20-25年,而逆变器中的 IGBT 等部件寿命在10-15年左右,在组件的寿命周期中,至少需要更换一次逆变器,随着时间推移,逆变器更换需求将迎来爆发。

逆变器国产化大势所趋。

逆变器行业现阶段是国产替代的时代,原本在产出效率和市场价格占优势的博士和西门子分别推出国内市场。在全球逆变器出货前十排名中,国产厂商占据六席,分别为华为、阳光电源、古瑞瓦特、锦浪科技、上能电气和固德威。

从历年累计出货数量来看,华为和阳光电源均已累计出货超过100GW,是名副其实的领军品牌。公司同华为、阳光电源、固德威、锦浪科技具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在光伏逆变器软磁材料市场处于领先地位。

金属软磁粉芯在硅钢片无法满足目前组串式和分布式光伏开关 30k-100kHz 的频率情况下,得到发展和推崇。伴随着 2020、2021 年光伏行业的爆发式发展和高频化发展需要,公司凭借多年在光伏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深耕,相应销售收入持续保持较大幅度的增长,2020 年销售收入同比上一年增长约 37%,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全球光伏逆变器软磁材料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3.2. 全面变频时代推动需求,合作关系长期稳定

公司金属磁粉芯产品应用集中在变频空调变频器上的高频板载 PFC 电感中。变频空调是指可根据环境温度,通过变频器改变压缩机供电频率,调节压缩机转速,进而通过压缩机转速的快慢调节制冷量,从而达到控制室内温度的目的的空调。其中 PFC 电感在变频空调输入整流电路中,起到电源输入功率因数的调节、抑制电网高次谐波的储能升压电感的作用。

空调市场克服压力及不利因素,扭转市场颓势。

2021年空调市场克服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疫情分散导致的区域发展不确定性等不利因素,扭转2020年大幅下滑的市场颓势。2021年空调市场零售额为1651亿元,同比增长 2.2%。

头部厂商大力推动旗下空调产品的新能效化和变频化,新一、三级产品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产品。2020年变频空调线上渠道占比从一季度的76%提升至四季度的96%,全面变频化时代已至。

全面变频时代到来,公司销售业绩稳定增长。

变频空调作为公司的主要存量市场之一,公司与该行业龙头始终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销售业绩稳定。在目前的控制水平下,每台家用变频空调平均所需铁硅合金软磁材料 0.25KG,市场需求旺盛,预计2023年我国变频空调领域对合金软磁材料的需求将达到 3.66 万吨。

3.3. 重点布控新能源汽车领域,产品研发持续升级

车载OBC、DC/DC、充电桩为公司金属磁粉芯产品主要应用模块。OBC(On-Board Charger)即车载充电机,基本功能为电网电压经由地面交流充电桩、交流充电口,连接至车载充电机,给车载动力电池进行慢速充电。DC/DC变换器从车载动力电池取点,给车载 12V 或 24V 低压电池充电,并为整车提供全部的低压供电。

在充电时,电网的交流电经充电线流入 OBC,经 AC/DC(交直流整流器)传导至 PFC(功率因子校正)后进入 DC/DC(高低压直流转换器),将 AC 转为 DC 存入电池。

前级的 PFC 环节根据实际设计功率需求的不同,可采用多级 Boost 电路并联进行扩充,后 级 DC/DC 级,实现 PFC 级输出直流电压变为所需充电电压,实现恒流/恒压充电功能,并保证交流高压侧与直流高压侧的电气绝缘,同样可采用多级 DC/DC 电路并联进行扩容。

公司重点布控新能源汽车领域,升级开发产品和方案。

2021年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领域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同去年比增长约 185.26%,取得了比亚迪等品牌及车型的认可和应用。

在研发上,对现有材料和工艺持续进行升级,开发适配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和方案。2021年公司车载产品进一步取得了华为、威迈斯、麦格米特等新能源汽车及组件厂商的高度认可。

3.4. 新基建推动 UPS 需求,营业收入增长迅速

公司金属磁粉芯产品在数据中心领域主要应用于不间断电源(UPS)、通讯电源和服务器电源中。UPS以逆变器、整流器、蓄电池组为主要组成部分。当市电输入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后供应给负载使用,充当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的功能,同时向机内电池充电。

市电中断时,UPS立即将机内电池的电能,通过逆变器转换为 220V 交流电,以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并保护负载软硬件不受损坏。公司合金软磁粉芯制成的 UPS 电感应用于高频 UPS电源中,实现储能、滤波、稳压等功能。

“新基建”推动数据中心建设,UPS、通讯电源等需求增长。

2020年 3 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定调,“新基建”成为新焦点。2020年 4 月发改委明确数据中心为新基建建设重点之一。随着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建设步伐加快,势必带来 UPS、通讯电源及更高性能的服务器电源等大功率用电设备的持续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预估2022年 UPS 市场规模将达 133 亿元,并于2026年突破 210 亿元。

积极开发该领域产品和解决方案,销售收入稳步增长。

据公司招股说明书,公司生产的软磁材料在 UPS 市场规模中占比约在 3%,全球范围内每年的市场需求超过 12 亿元。公司积极开发适配该领域的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金属磁粉芯产品在该领域销售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比 2020 年增长约 60%。同时,公司大力推广的芯片电感产品,在服务器领域的应用推广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4. 多元化专业化提升企业竞争力

4.1. 行业发展红利明显,国内外竞争激烈

合金软磁行业高速发展,国内外竞争激烈。合金软磁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享受了行业发展周期红利,合金软磁材料伴随光伏、变频空调、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发展需求迅速增加。国际厂商价格和服务反应速度较慢;国内规模化提供铁硅、铁硅铝粉芯企业较少,公司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目前国内能提供铁硅、铁硅铝粉芯的企业较少,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ChangsungCorp.(韩国昌星)、Magnetics(美磁)、东睦股份、横店东磁等。

4.2. 粉芯频率升级领跑市场

推出“铁硅四代”,金属磁粉芯覆盖 5kHz-2MHz 频率段。公司始终以终端应用需求为产品开发方向,基于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从“铁硅一代”金属磁粉芯逐步升级完善,建立了一套覆盖 5 kHz~2 MHz 频率段应用的金属磁粉芯体系,可满足众多应用领域的性能需求,牢牢抓住终端用户。目前已推出行业领先、具有更高频低损耗特性的“铁硅四代”,性能兼容部分软磁铁氧体及非晶、纳米晶材料。

公司新推出 NPC、NPN-LH 等软磁粉芯系列,性能提升同时积极应对成本上涨。

其中 NPN-LH 为具有分布式气隙、1.5T 的高饱和磁通密度的铁镍合金,具有优异的直流偏 置特性、低损耗和良好的温度稳定性,主要应用与新能源汽车、服务器电源、通信电源等。2021年推出全新铁硅系列产品 NPC,NPC 系列不仅提升了直流叠加特性,同时优化了磁芯损耗,为电源模块节省铜线、提升效率做出积极贡献。

4.3. 芯片电感开发性能领先

公司芯片电感效率提升、耐温性和可靠性增加。公司的芯片电感产品起到为芯片前端供电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通讯电源、GPU、FPGA、电源模组、笔记本电脑、矿机等领域。公司与英飞凌基于合金软磁粉、合金软磁粉芯和芯片电感等产品的多领域多终端合作,在车载、家电等终端领域已经开展深入的技术沟通。

从部分测试结果看,与原有产品相比,效率提升的同时可以减少50-70%的体积,耐温性和可靠性更佳。

高压成型结合铜铁共烧工艺,芯片电感性能行业领先。目前,主流芯片电感主要采用铁氧体材质,但其电感体积和饱和特性已经很难满足未来发展趋势。

公司采用独创的高压成型结合铜铁共烧工艺,研发出具有行业领先性能的芯片电感。公司已经推出多个芯片电感序列料号,取得了多家知名芯片厂商的验证和认可,并已实现小批量生产和交付。公司将加快自动化生产线的布局,为更大批量的订单交付做准备。

4.4. 协同平台对接多方,需求导向技术迭代

公司从成本、效率、空间、温升等角度贴合用户需求,综合考虑产品的解决方案。磁性元件的应用领域多为环境复杂、精密的电子设备,故障将会带来巨大损失和风险。

磁芯为磁性元件重要原材料,对产品以及研发响应速度要求严格。同时客户对于磁性元器件的需求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要求企业随时响应客户需求,强大的研发能力、及时提交样品并根据测试修改方案对于订单获得至关重要。

公司研发项目从降低损耗、提升产品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延长产品寿命等方面着手,贴合用户需求,扩充市场份额,提升竞争力。

公司构建并形成了服务电能变换的合金软磁协同平台。

1、公司内部研发、生产具有协同性。首先,电子元件及解决方案的理解对于磁粉的研发及磁芯的生产相互促进、提高,保证公司的预研、研发、生产一直走在行业前列。

2、公司与客户以及用户具有外部协同性,实现与用户及客户的共同发展。方案设计方面,公司根据用户需要开发新产品或对现有产品进行改造;或者公司主动研发。成型材料(磁芯)角度,公司可与客户合作开发或协助客户实现其客户需求。磁粉方面,公司已经与消费电子贴片电感制造厂商展开合作。

4.5. 技术合作深度绑定优质客户资源

公司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促进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公司已与ABB、比亚迪、格力、固德威、华为、锦浪科技、美的、麦格米特、TDK、台达、威迈斯、阳光电源、伊顿、中兴通讯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开展了广泛的技术和市场合作。同时公司通过与用户的技术合作,来增强用户粘性,促进公司业绩稳定的向上发展。在稳定已有客户关系的基础上,公司还在积极寻求合作机会、送样及测试,拓展市场份额。

4.6. 产能逐步释放,规模化优势稳固龙头地位

公司产能逐步提升,规模化优势渗透各行业产品。公司2021年计划最终产能达到2.5万吨,实际产出达到预期 2.2 万吨。2022年预计达到 3.3 万吨产能,惠州厂房改造扩充产能,推进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改造。河源厂房将于2022年引入多条生产线,2023年将陆续投入生产,将大幅提升公司的金属软磁粉芯产能,预计总体实现 4.5 万吨产能。2024年预计满产实现 6 万吨。

5. 盈利预测

收入端:

(1)合金软磁粉芯业务:根据公司产能释放节奏预计2022年-2024年的产能分别为 3.5 万吨、4.5 万吨和 6 万吨,由于光伏行业的高速增长,公司2022年-2024年每年的出货量接近满产,考虑到硅、铁等上游原材料维持将回落后保持大概稳定,公司磁粉芯销售价格将维持稳定,按此测算预计2022年-2024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52%,45%和 26%;

(2)合金软磁粉:公司逐步探索水雾化粉末市场,在气雾化制粉研究基础上,对水雾化工艺进行改造,扩大产品市场,但考虑到规模体量较小,假设2022-2024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 10%左右;

(3)磁性电感元件:2021年公司芯片电感开始产品的测试认证,2022年进行小批量试产,考虑到规模较小,未来有望维持高增速,假设2022-2024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 100%左右。

根据公司收入端测算,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0.98/15.92/20.20亿元,归母净利润 1.97/2.84/3.69 亿元,EPS 分别为 1.9/2.74/3.56,对应 PE 为 55/38/29。

6. 风险提示

1. 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风险:2021年铁、铝、硅价格大幅上涨,以及限电影响,公司原材料成本上升,毛利率下降,如原材料价格无法恢复理性,将持续压缩公司毛利率。

2. 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风险:光伏装机量、新能源汽车产量不及预期,公司未来重点布局行业需求量不及预期,会导致公司收入收到影响。

3. 公司扩产计划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公司惠东基地、河源基地均存在扩产项目,为公司未来成长性主要来源,若项目进度落后,产能无法进一步释放,将影响公司成长性。

——————————————————

请您关注,了解每日最新的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属于原作者,我们不做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谢谢!

更多精选报告请登录【远瞻智库官网】或点击:远瞻智库-为三亿人打造的有用知识平台|战略报告|管理文档|行业研报|精选报告|远瞻智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合金   逆变器   赛道   电感   景气   元件   龙头   电源   能源   需求   领域   材料   产品   公司   伏和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