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话痨”烦人?别嫌弃,话多的背后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家有话痨娃,是一种什么体验?

有个妈妈跟我说,自从孩子放假,母子俩有了充分相处时间,孩子的说话热情,简直令她怀疑人生。

孩子一天喊上八十遍“妈妈”,连番言语“轰炸”,当妈的不胜其烦却喝止不得,敷衍不行,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对于这位妈妈的经历我感同身受,相信也有不少父母正身陷入孩子语言“轰炸”的苦恼,甚至渴望: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孩子“闭嘴”?

事实上,父母们,可千万别因为孩子话多而嫌弃!孩子“话痨”其实是他幸福感的表达,并且,如果父母引导得好,孩子“话多受益”呢!

一、孩子太“话痨”?恭喜啊

孩子“话痨”,为什么说是一件好事呢?其实,在孩子话多的背后,悄悄藏着父母不知道的秘密。

1)孩子的语言爆发期来啦!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一段“话痨”期,当父母发现孩子突然爆发出强烈的说话欲,不仅喜欢缠着大人说话,还会提出各种千奇百怪的问题,具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那么这其实意味着: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到啦!

语言爆发期通常集中在3—6岁阶段,说明孩子在3岁前输入了足够的词汇量,他们正通过与人交谈,努力调动脑海中储存的信息。

这个时候,父母的配合与鼓励,能够帮助孩子成功快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那些从小拥有讲故事能力、演讲能力特别棒的孩子,追溯到童年,大多在语言爆发期释放了足够的语言表达欲。

2) 话多的孩子情商高

孩子表面话多,其实是他们善于观察,懂得思考、辨别等的综合能力体现,这样的孩子情商更高。

比如《妈妈是超人》的嗯哼,无疑就是个“小话痨”,但你不得不为他的高情商竖拇指。

有一次,工作人员故意考验嗯哼,让他从安迪、大麟子和自己3人中进行“帅位”排名。出人意料的,嗯哼把安迪和大麟子排在前两位,自己放在最后,但原因却出自“谦虚”:“我也很帅,但只有前两名,就让给他们啦!”

不甘心的工作人员继续“挖坑”,继续引导嗯哼在大麟子和安迪中作比较,结果,嗯哼不是简单给出排名,而是详实罗列了小朋友各自的优点:

话语一出,惊艳众人,安迪、大麟子的优秀品质令人一目了然,字字句句中,“话痨”嗯哼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高情商,令大人叹服。

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孩子在与人沟通中不断提高各种能力,情商培养和发展,也都是基于此而逐渐发展的。

能说会道的孩子,他其实拥有更多实践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培养逻辑判断能力。也因此, 话唠的孩子情商更高。

二、“话痨”的孩子,才是幸福的小孩

虽说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语言爆发期,但是很快,家长们也会发现,孩子与孩子之间依然有差距:

有些孩子讲着讲着,越来越能讲;有些孩子讲着讲着开始不爱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李玫瑾教授指出:有爱的抚养一定是有话的。凡事耳边经常有人声的孩子一旦开口说话,一定是话多的那种。相反,缺乏情感的抚养耳边一定是无声的,所以孩子不爱说话,言语匮乏。

深以为然。

小诺从小表现出话痨潜质,如此想来,得益于幼年时期的“有声养育”。特别是奶奶,平日里就特别能说,自从养了孩子,她天天逗孩子玩。

小诺睡的时候,奶奶总喜欢坐在一旁陪着孩子,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够。孩子一醒,祖孙俩就开始了“我说你听”的对话模式。

比如,给孩子换尿不湿的时候,奶奶就开始叨叨:“谁家的小坏蛋又拉臭臭啦?哎呦呦,原来是我们家的小宝贝呀……”等奶奶给孩子换上干净的尿片,涂抹上润肤乳,又会拍拍小诺的屁股问:“怎么样,舒服了吧?”

因为住在乡下,奶奶还特别喜欢带着小诺串门,东家拉一句,西家扯一通,老人们看到孩子,都喜欢逗乐,可以说,小诺的从小生活中爱的废话唠叨里。也由此,小诺开口特别早,一学会说话,小嘴唇吧啦吧啦讲不停,至今也特别能说。

奶奶有一次还特别骄傲地告诉我:小诺比起同村一个同龄娃,简直活络多啦!

这个孩子我有所耳闻,平日里也由自家奶奶搭把手抚养,但由于奶奶同时经营着一家小店, 常常自顾不暇。孩子的童年几乎是在零食、玩具、动画片中度过,孩子很乖很安静,奶奶也乐得解放双手做生意。

不能说这个奶奶没有投入情感抚养,但从客观情况来看,孩子确实从小缺少语言“唠叨”对心理的刺激,导致孩子从小听到的声音不够多,对话互动不够多,开口欲望也不强烈,随着长大,性格也逐渐变得腼腆内向。

也许你会疑惑:孩子那么小,能听懂家长在讲什么吗?家长整天“巴拉巴拉”讲一堆废话,对孩子有用吗?

有情感的抚养一定是有话的。这些孩子耳中的连篇“废话”传递出的却是抚育者绵绵不断的爱意,而“爱的唠叨”正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营养素。孩子从小听到的话越多,一旦开口说话,也势必成为一个小话痨。

心理学发现:一个人说的话若90%以上是废话,他就快乐。若废话不足50%,快乐感则不足。

一个爱唠叨的孩子,其实意味着从小享受众人的宠爱,那其实是孩子幸福的表达。

三、家有“话痨娃”,请多关注他

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孩子的“话痨”特质也带给父母不少烦恼。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里,父母白天忙于工作,回家忙于家务,与此同时还有接受孩子的语言“轰炸”,难免会因为心烦而抵触。

父母有兴趣回答两句,没兴趣敷衍一下,如果孩子问的时机不对,甚至还会呵斥孩子“闭嘴安静”。

父母这样的态度,久而久之,就会消解孩子的说话欲。如果你突然发现,那个曾经爱说话、爱分享的孩子变得安静了,那么是该静下心来审视自己:你是不是忽略了那个“话痨”孩子的表达?

就像心理学家达娜·萨斯金德的《父母的语言:3000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一书说的那样,一个孩子,他是从父母的语言中不断学习。

孩子需要表达,而父母就是最好的对象。

当然,如果此时父母真的有事或有情绪不能陪孩子说话,那么不妨蹲下来抱抱孩子,然后告诉他:

“妈妈现在很累,让我休息半小时,好吗?”

坦诚地告诉孩子真实想法,不仅胜过粗暴拒绝,而且还会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培养出一个温柔而又有爱的孩子。

我是诺妈,专注亲子成长研究,聊育儿干货,写育儿锦囊,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父母   孩子   烦人   废话   情商   奶奶   说话   秘密   能力   妈妈   语言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