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明:数字经济与元宇宙具有天然的联系

文丨刘明慧(方塘智库科创中国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元宇宙与数字经济》的作者是经济学家朱嘉明,现任苇草智酷创始合伙人,横琴数链数字研究院学术与技术委员会主席。

朱嘉明除了在经济学领域成绩卓越,在科技前沿方面也有不凡的成就。他从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参与邀请和安排《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访问中国,投入到全国性关于全球技术革命的大讨论中,之后又经历了北美和欧洲IT革命最重要的阶段。从PC到智能手机再到元宇宙,作者始终活跃在科技前沿,成为大转型时代的见证者、思考者和贡献者。

由此可见作者在经济学和科技前沿方面的功底。作者将几十年的真实参与和思考熔铸在这本书中,为我们在这个大转型时代了解元宇宙与数字经济这两个当下十分火热且重要的概念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方向。

一、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的元宇宙

2021年被认为是元宇宙概念大爆发的一年。这一年沙盒游戏平台罗布乐思(Roblox)第一次将元宇宙概念写进招股书,成功登陆纽交所后,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00亿美元,引爆了资本圈和科技圈。伴随各大媒体平台对该概念的报道,元宇宙全面进入大众视野。

2022年,人们对元宇宙的关注和讨论有增无减,元宇宙的能量还在积聚。

目前关于元宇宙的定义众说纷纭,受到广泛认可的是:“元宇宙不仅平行于现实世界,而且是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是映射现实世界的在线虚拟世界,甚至是越来越真实的数字虚拟世界”。

主流的观点认为,元宇宙的本质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AR、VR、MR)、区块链、数字孪生、3D、5G、AI,以及大数据、云计算和量子技术的最新成果,构造映射现实世界和超越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

元宇宙的性质可以用“all in”来概括,它无所不包,一切都可以通过数字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纳入元宇宙。

虽然元宇宙目前还处于极为初期的发展阶段,但它对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等方面形成的冲击和挑战将是全方位的。

而事实上,元宇宙的“历史”至少已有30年。“元宇宙”一词出自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科幻小说《雪崩》中的Metaverse,但这是狭义的元宇宙。广义元宇宙的内核源远流长,经历了从观念、哲学、政治学、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到电子游戏的漫长演变过程。作者认为元宇宙的发展包括以下五个历史阶段。

以文学、艺术、宗教为载体的古典形态“元宇宙”。这个阶段,像柏拉图的《理想国》、但丁的《神曲》、曹雪芹的《红楼梦》等经典中都具有元宇宙元素。《理想国》中是相对于“现象世界”更高维的“理念世界”,低维的现实世界只是高维世界的投影;《神曲》中是作为人类“灵魂寓所”的天堂,隐喻一个闭环式的至善宇宙的想象;《红楼梦》中是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太虚幻境”,一个比现实世界更为丰富的虚拟世界。

16至19世纪的乌托邦主义形态“元宇宙”。这一时期的元宇宙主要表现为对理想社会形态的勾勒和争取。比如16-17世纪的乌托邦三部曲——《乌托邦》《太阳城》《基督城》都是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文学描述。而18世纪设想的以农业为中心、具有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点的“共产主义公社”和19世纪设想的一种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社会都付诸了一定的实践,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科幻文学形态的“元宇宙”。这一时期的元宇宙发端于雪莱夫人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它使人类知道可以通过科学手段制造出有别于传统人类孕育模式的“另类人”。另外,在科幻文学领域,美国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是登峰造极式的人物,他在互联网尚未诞生的时代就先验性地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

科幻影视形态的“元宇宙”。这一时期的元宇宙在内核上与上一时期一脉相承,在表现形式上则由于影视技术的加入能够更直观地展现科幻文学的人物和氛围。自20世纪以来,经历不断发展,欧美科幻片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叙事模式,到1990年以后虽然在故事上已经乏善可陈,但由于高科技尤其是互联网全面兴起,科幻片具有了时空无限及沉浸式体验等特点。

电子游戏形态的“元宇宙”。游戏属于当下元宇宙早期阶段呈现的形态,玩家在游戏世界中具有生产、采集、社交等行为,能够产生一种在虚拟世界的参与感和互动体验。前亚马逊工作室战略主管马修·波尔(Matthew Ball)认为,元宇宙具有长期存在、即时、无参与限制、参与者主权高、功能完备和交互性强等特点。而与上述特点高度相似的网络游戏则可以作为“元宇宙”的实验载体。

由此可见,对于元宇宙的理解和呈现方式,一直处于变化的过程当中,及至当下,人们若要认识元宇宙就要做到解放思想,努力摆脱和超越当下人类的思维惯性模式。哪怕是在大众和舆论的热情消退后,依然将元宇宙作为历史性的艰辛工程去试验和实践。

二、正处在加速发展阶段的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其生产要素不再是工业时代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而是数据。实现数字化转型,建立发达的数字经济体系将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范式。在此背景下,现在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正演变为数字化转型程度和数字经济发达程度的差距。

我们知道物理世界中的核“裂变”和“聚变”过程中都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而数字经济也在持续发生着裂变和聚变,并产生巨大的能量。目前,数字经济正处在“裂变”和“聚变”的加速期。

数字经济的“裂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横向裂变”,即数字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凭空创造出历史上没有的新部门,使原产业的产业结构复杂化,如传统金融业、农业等部门,变成数字金融业、数字农业等;一种是“纵向裂变”,主要包括芯片引发的产业群和大数据引发的云计算、数据安全等。以云计算为例,大数据体系中产生了云计算,而云计算又进行了分裂,比如在服务方面分裂为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而按照部署方式的不同,IaaS又会分裂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由此,当下的云计算已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产业。

数字经济在“裂变”的同时持续发生着“聚变”,以形成支持数字经济扩张的新“原子核”,即区块链、波卡、预言机及DAO(去中心化自组织系统),而它们彼此之间又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比如,区块链是数字经济聚变的起点,当数字经济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复杂机制分裂时,区块链将分裂的东西重新组合。但区块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私有链、公有链、联盟链等不同链。面对如何实现跨链整合的问题,波卡诞生了,其最终目标是形成跨链的网络生态,让跨链注册和跨链计算成为可能。

数字经济在演化过程中出现的“裂变”和“聚变”两种倾向又是互动、融合的。就像区块链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区块链1.0系统中的比特币(BTC)、区块链2.0系统(以太坊)中的以太币(ETH)和区块链3.0系统(filecoin)的文件币(FIL)。这些都是拥有自己主链的原生币,但数字加密货币还“分裂”出依靠现有区块链,使用智能合约进行账本记录的代币,如依附于以太坊而发布的token,代币又继续分裂为同质化和非同质化两种。但同时这些数字加密货币又都要依靠技术“聚变”而来的区块链。由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裂变”和“聚变”的互动性。

总之,在数字经济“裂变”和“聚变”混合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能量和动力,从而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创新能力、财富模式等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随着高新技术的强力支持,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的分配制度、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将面临全新地改变。

三、应做好被元宇宙与数字经济反噬的准备

正如作者朱嘉明所说:“元宇宙是革命,元宇宙是世代,元宇宙是一种新文明”。在元宇宙中,可以依靠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制度,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消除现实世界社会危机和动荡的根源,形成和平、共生、共享的生态环境。

“元宇宙是数字经济成长的载体,数字经济是实现元宇宙价值的主体。”没有数字经济就无法支撑起元宇宙中的经济系统,同时支持数字经济最重要的技术基础也都将构成元宇宙的技术基础。可以说,数字经济与元宇宙具有天然的联系。

但事物都是一体两面的,数字经济和元宇宙都是如此,在为人们勾勒一个充满魅力的完美世界时,也处处孕育着危机。

作者朱嘉明认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黑暗面将主要表现为无用阶层的形成和扩大以及新型的贫富差别。

首先是被抛弃的无用阶层。“无用阶层”这一概念由《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首先提出。无用阶层不是无产阶级,也不是单纯的失业阶层,而是属于被科技革命排斥,失去劳动机会的,没有经济价值、没有话语权的一个被边缘化的社会群体。

无用阶层处于数字社会鸿沟的最底层,属于数字时代被边缘化的普通人。如果不能很好地改善数字鸿沟、贫富差距等问题,未来你我都有可能成为无用阶层的一员。

产生这一问题的背景是,随着人工智能和算法技术不断发展,相当比例的人类不得不退出劳动。对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对人工智能将导致一部分人失业这一问题的深化。

其次是更加严峻的贫富差距。数字经济时代,数字资产的代表是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作者认为,人类现在财富的溢出规模,传统资产已无力化解,需要有一个可以无限吸纳财富的工具,这就是虚拟的数字资产。

也正因此,在数字经济时代,贫富差别的距离将迅速进入天文距离。2020年,杰夫·贝索斯已经拥有近2000亿美元的财富,而在未来5年左右他本人的财富很可能达到万亿。富人是千亿、万亿的资产,而我们大部分无产阶级终其一生也难以拥有一亿,甚至一千万的财富。

同时,伴随元宇宙的发展,我认为我们还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警惕其潜在危机。

一是自由意志的消失。从最底层来说,虚拟世界的一切就是由一串串代码架构起来的,所以作者提出元宇宙中“代码即法律”。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至少在睡梦中是自由的,可以暂时摆脱资本家的洗脑、营销和剥削,但在虚拟世界,资本家一旦操控代码,甚至能将广告营销植入我们的梦境,这样一来我们将遭到更为彻底的压榨,残存的自由意志也将不复存在。

二是经济的虚拟化和资本控制。元宇宙中一切都是虚拟化的、数字化的,是完全的虚拟经济,这和国家近年来所倡导的脱虚向实相背离。同时,资本带着技术纷纷入场,野心勃勃,我们还需要警惕元宇宙再次被传统资本侵蚀和异化,沦为资本主导的一场新游戏。

三是去中心化滋生犯罪土壤。元宇宙的核心特征是去中心化,以自治、共治代替中心化的监管。但缺乏监管,犯罪行为就更容易实施,比如前些年炒的火热的比特币后来就成为了违法犯罪的温床。在一个可以买卖妇女、走私人体器官、甚至雇凶杀人的暗网上,罪犯就通过使用去中心化的比特币来逃离监管。

四是元宇宙主体多样性危机。作者谈到未来元宇宙中的主体将呈现碳基生命和硅基生命混合的样态,除了我们还会存在很多赛博格和机器人,甚至到某个阶段元宇宙会彻底不受碳基人类主宰。考虑到机器人经过深度学习无论在智力还是体能上都超过我们大多数人,甚至他们还将拥有自我意识。一旦他们不受控制,能量更强的硅基生命是否会挑起对碳基生命的战争,到那时人类在这场战争中的命运是否会走向类似《黑客帝国》中的结局。

正如弗朗西斯·福山在《后人类未来: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中所指出的,“人在控制科技上是无能的”,“人们为新型的科技及美好的未来抱有憧憬,但代价却是人性浩劫”。

综上,我们要享受数字经济和元宇宙带来的变革时也应做好承担反噬的准备,对数字经济和元宇宙我们还是要抱着更加谨慎的态度。

以元宇宙为例,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前的技术还存在不成熟的地方,尤其是元宇宙极度依赖的虚拟现实技术,其可穿戴设备还无法达到要求。另一方面,元宇宙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代码即法律”的背后,我们还应看到失控和冰冷。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打开的并不是一个完美世界,而是潘多拉魔盒,那时人类将陷入更大的危机中。就像B站up主“智能路障”总结的,“无产者在元宇宙中得到的只是数据,失去的却是整个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宇宙   数字   聚变   经济   区块   形态   人类   现实   作者   世界   朱嘉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