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就月将天文篇-彗星


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日就月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彗星”。

彗星是星际间物质,由于它出现时常常拖着一条发光的长尾巴,民间又叫它“扫把星”。在《天文略论》这本书中写道:彗星为怪异之星,有首有尾,俗因其形而名之曰扫把星。

彗星在天空中出现时,往往不断变化着形状和大小,经过几周或几月便消失不见了,民间过去把它们看做不祥的东西。其实,大多数彗星同行星一样,也是以一定的周期绕太阳运动,它在远离太阳时只是一个冰冻的彗核,行近太阳时,组成彗星的冰冻物质被蒸发而形成为彗发和彗尾,接近太阳时,太阳辐射压力和太阳风把气体从头部向尾部推出,形成一条或几条彗尾,因此,彗尾延伸的方向总是背离太阳的,而彗星接近太阳时彗头的直径达几万千米,彗尾有时长达一亿千米。彗星的质量非常小,绝大部分集中在彗核部分。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彗尾的物质极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 5%,甚至更小。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组成,是个“脏雪球”。

彗星的轨道不同于行星的轨道,它是极扁的椭圆,有些甚至是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轨道为椭圆的彗星能定期回到太阳身边,称为周期彗星;轨道为抛物线或双曲线的彗星,只能接近太阳一次,而一旦离去,就永远也不会回来了,称为非周期彗星,这类彗星或许原本就不是太阳系成员,它们只是来自太阳系之外的过客,无意中闯进了太阳系,而后又会回到无边无际的宇宙里。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绕太阳公转周期短于200年)和长周期(绕太阳公转周期超过200年)彗星。大多数彗星只有通过望远镜才能发现,迄今观测到的彗星约有1600多颗。

而我们最为熟悉的哈雷彗星是每76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40年,或公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这个任务提供的资料还大幅改革和重新配置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满尘土的,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猎户座流星雨是由著名的哈雷彗星造成的。

每天一个小知识,让学习改变自己,让积累创造财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彗星   日就月将   彗尾   哈雷彗星   太阳时   太阳系   公元前   天文   轨道   周期   物质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