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影《勇敢的心》引发的一些遐想

Freedom——!!!

一个能从屁股里蹦出闪电的男人。

一个带领格兰人民英勇反抗英格兰暴政并被处以极刑仍不屈服的民族英雄。

威廉-华莱士


多年以来,看过的电影不敢说多,但每年都会看一些。之所以我会关注到电影这块儿,现在想来,跟央六电影频道(也有网友称六公主)有莫大的关系。

《勇敢的心》是我很小的时候在央六上看的,记得那时的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甚至于网吧在我生活成长的那片小地方还没有出现。除了《勇敢的心》,还依稀记得郑伊健主演的《蜀山传》。这部电影,印象很深,因为它的特效实在是做得太好了,就算放到现在,依然可以吊打一众国产仙侠(言情)片。

话说回来,回首过去,《勇敢的心》这部电影从初次看完那时起就在影响着我,而我并不拒绝这种影响。正是它,让那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内心震撼不已。当时不懂,后来路走得多了就懂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多逆境,就像污泥对莲花,这并不是坏事,而是祝福。就像茧对蝴蝶,并不是阻力,而是助力。每一个困难和障碍,事实上都是一种隐藏的祝福,都是上天的厚遏。就看你是笑着还是哭着面对它,人生本就是一场磨炼。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的:“奇迹多是在厄运中出现的”。

主角威廉-华莱士幼年丧父,父亲在和英格兰的一次斗争中不幸身亡,后与父亲好友一起生活,学习文化知识与战斗技巧;壮年丧妻,妻子被英格兰军抓走,后遭割喉杀害。目睹这一切的华莱士走出了他史诗生涯的第一步,和民众一起让对方给死去的人陪葬。后来搭上贵族,最终却也被贵族所背叛,处以极刑,死后被分尸。直到他死前的一刻,仍不屈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理应拥有的东西——Freedom(自由)

压迫与反抗,奴隶与自由,是整个人类历史永恒的主题。而由此引发的战争从不像诗人的笔下那样轻松和浪漫,它往往伴随着血腥、死亡,还有屠杀。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记载的谭嗣同的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华莱士在这场捍卫自由与尊严的战争中,把自己化为了火炬,用他的死亡和不屈的意志,最终点燃了那堆由罗伯特、懦弱贵族乃至整个苏格兰组成的受潮柴火。在真实的历史中,1306年,罗伯特-布鲁斯在苏格兰称王,一年后,爱德华一世去世。布鲁斯接过了华莱士的革命的大旗,率领苏格兰军在班尼科本战役中打败了爱德华二世,取得苏格兰独立战争的实质性胜利。

自由,不论是生活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它永远是人们最理性的生活状态。没有了自由,生命也就没有了意义,正如影片中华莱士阵前所说:每个人都会死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真正活过。我们都渴望自由,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为了自由而努力,更多的时候我们屈服的是现状。就如片中苏格兰那曾经的国王,他三番五次地阻止儿子与华莱士联合,在他的眼中,英格兰是不可战胜的。既然如此,还不如从中寻找利益,最后将华莱士亲手送到了英格兰人的虎口中。

他不曾试着去反抗,就给未来定了结局。

不过,这似乎也是一种生活常态。

“向来如此,便对么?”鲁迅如此写道。

中国自古多磨难,朝代更迭,不知几多,几次劫难,几欲灭国,但,都挺了过来。近来看电影到这里的时候,不由得开始思考:或许西方人那种强烈地对自由的向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自由,民族的尊严而战,前赴后继的近代先烈们更值得我们学习:瞿秋白高歌一曲《国际歌》后从容就义;李大钊在刑场上声竭呐喊“中国共产党必然走向胜利!”后平静地走上绞刑架;谭嗣同在监狱中挥笔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后慷慨赴死......

能被压制的,终有一天会遭其反噬;不能消失于这个世界的,定有卷土重来之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勇敢的心   爱德华   罗伯特   苏格兰   英格兰   都会   极刑   遐想   贵族   战争   自由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